本文目录一览

1,中医里所说的情志病是什么病

病情分析: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并且五种情志对应着五脏。意见建议: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五脏有病可影响到相应的情志,情志不正常也可以影响到五脏。

中医里所说的情志病是什么病

2,喜怒哀乐悲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

一个人的情绪与身体健康的程度关系是很密切的,比如说;中医的观点是,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等。又如悲伤,郁闷可是情志不畅,郁积成疾。西医认为;人的情绪可影响自身的免疫功能;如悲伤,郁闷,生气等,可是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协调功能降低,所以可引发各种疾病。又如太高兴和激动,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大忌。当然心情愉快,舒畅可是免疫功能增强,就不会生病。你所提及的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如果没有喜,怒,哀,乐那就成了植物人了。不管是喜是悲,只要不过分就好。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

喜怒哀乐悲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

3,思则气结是一种什么症状

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院腹胀满、便溏等症。
症状胸闷气出不来,我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吃五粒速效救心丸。仅供参考!
气结,指脾气郁结。脾主运化,忧思过度,则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胸脘痞满,食减纳呆,大便溏泄等症状。《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脾在志为思,脾主升,这是中医的理论,思过度影响气的运动,人体讲究气机通畅。

思则气结是一种什么症状

4,脾虚怎样调理能按摩穴位调理吗

调理脾虚要劳逸结合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食欲减退的现象。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调理脾虚要顺应时节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但是也需要长期调节,德辅的常菋保茶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穴位按摩赶走脾虚①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②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③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④揉明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⑤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⑥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5,脾虚内热如何治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食欲减退的现象。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调理脾虚要顺应时节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但是也需要长期调节,德辅的常菋保茶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穴位按摩赶走脾虚①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②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③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④揉明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⑤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⑥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需要以滋阴降热为主,健脾益气为辅进行调理才可解决问题。 在饮食上不要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伤阴生火、伤脾破气。饮食宜清淡,可在平时多吃点平补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花生、马铃薯、地瓜、玉米等。 在下午可将西瓜榨汁后加热饮用,可滋阴降热凉血,既可滋阴降热,又不会伤脾,对于阴虚内热且脾虚气不足之人极为有益。 而在每日下午频饮生地麦冬水(生地黄10克、麦冬15克泡水),可滋阴降热,坚持服用即可解决您阴虚内热的问题。 用山药50克、薏米10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熬粥服用,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肾升阳,坚持服用即可解决您脾虚气不足的问题,还可弥补生地麦冬水容易伤脾的问题。 按以上所说去做,即可调理好阴虚内热导致的脾虚气不足问题。中成药方面可服用大补阴丸配合补中益气丸调理,即可解决阴虚内热引起的脾虚气不足之证。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追问: 我还有一个关于妇科的月经病可以帮我看下怎么医治吗?谢谢! 回答: 可以。 追问: 在我的待解决问题里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月经病的,你可以帮我看看怎么医治? 回答: 呃。。您的待解决问题里怎么没有关于月经病的?好像只有五个待解决问题。。。是哪一个? 追问: 点击“查看更多”第二页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本人的Q号是哪个? 回答: 我算是找不到了,你的Q号是多少?我加你吧。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 脾虚可以吃归脾丸解决,食疗:山药16克白术12克茯苓16克熬粥喝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食疗参考方 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可用山药、白术、苡仁、土豆、白扁豆、红薯等,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炖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醒脾效果会更好。 特别注意 脾虚一般不会单一出现,或夹寒,或兼热,或有气滞之象等,所以一般没有固定的方剂。要调理好脾虚,你需要请中医为你辩证清楚后,用药才会收全功,否则虽脾虚有所好转,而其它症随之而起,得不偿失。 至于饮食上的调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饮食;药粥一般用山药,薏苡仁,等为基质,并可长期服用。

6,七情都有哪七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情志活动的异常,既然能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对已患的疾病就必然有所影响,或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人有七情,属于精神活动范畴,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志情绪的变化。通常情绪的波动一般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强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消极情绪能引起过度的或长期的精神紧张,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并可引发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密切联系,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喜与心、怒与肝、思与脾,忧悲与肺、恐惊与肾—一相对应。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剧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阴阳平衡失调,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1.喜。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2.怒。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土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3.忧(悲)。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4.恐(惊)。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5.思 恩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牌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牌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在补益的过程中实施精神补养很重要,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文章TAG:脾在志为  中医里所说的情志病是什么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