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中肺泡通气量的公式是什么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再乘以 呼吸频率

生物学中肺泡通气量的公式是什么

2,肺泡通气量的名词解释

进入肺泡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的名词解释

3,成人呼吸速度mLmin

之前观察过瑞思迈呼吸机上的实时监测,成人呼吸频率一般是12-30(次数),潮气量一般是成人体重的8-10倍,您所说的呼吸速度(ml/min)=呼吸频率*潮气量,不知道是否对,望参考
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一般指肺的动态气量,它反映肺的通气功能。肺通气量可分为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等。每分通气量指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无效腔气量一般为150ml肺泡通气量在变化前后分别为(500-150)×12=4200和(250-150)×24=2400所以答案选e.肺泡通气量减少

成人呼吸速度mLmin

4,什么叫生理无效腔 什么叫解剖无效腔

1、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2、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口或鼻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扩展资料:解剖无效腔包括从口、鼻至细支气管的整个呼吸道,既无呼吸上皮,又无肺循环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每次吸气时,首先进入肺泡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存在呼吸道内的肺泡气,然后才是新吸入的空气;每次呼气时,首先呼出的是上次吸气之末充盈于呼吸道内的吸入气,然后才是肺泡气。因此,每次呼吸中最后吸入的充盈于呼吸道的这部分气体,恰是最先呼出的、未与肺泡气混合、未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其量为解剖无效腔的容量。成年男性解剖无效腔气量约128毫升,女性约120毫升。此外,人体直立时,有一部分肺泡常得不到血液供应(如肺泡顶部),以致有气体也不能起交换作用,称为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理无效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剖无效腔
呼吸带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无效腔。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无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大的肺泡无效腔,它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5,什么是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是一个潜在的腔,脏层和壁层之间仅有少量浆液把它们粘附在一起,这一薄层液体,不仅起着滑润作用,减少呼吸运动时的摩擦,还由于分子间的吸附作用,使两层胸膜互相贴紧,不易因胸廓增大或肺的缩小而分开。在呼吸时,胸膜腔的容积并无增减,而只是胸膜腔内的压力发生改变。以一针头刺入胸膜腔中,其另端联接检压计,可测得胸膜腔内压(Ppl)低于大气压,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称之为负压。胸膜腔内负压随呼吸周期而变化,平静吸气末约为-1.06kPa;(即比大气压低1.06kPa,如大气压为101.08kPa,则实际应为100kPa平静呼气末约为-0.27kPa。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范围增大。胸膜腔内负压的成因 胸膜腔内负压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婴儿出生后,肺即随胸廓的扩张而增大,此时期胸膜腔内负压很小。以后由于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使胸廓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由于二者都具有弹性,胸廓欲向外扩大,而肺则要向内缩小,而二者又不能分开。于是胸廓的容积比其自然容积为小;而肺的容积比其自然容积大。如剪开胸腔使之与大气压相通,破坏胸膜两层之间的依从关系,发现肺向内萎缩,而胸廓则向外扩大。这也证明了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压。胸膜腔内压实质上是加于胸膜表面的压力所间接形成的。在肺处于吸气末或呼气末静止状态时,作用于胸膜内层表面的压力有两种:一种是肺内压,此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这种压力使肺扩张;另一种是肺由于被动扩张而产生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反映了这两种作用力的关系。为两者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故胸膜腔内压正好等于肺泡回缩力的负值。肺泡扩张越大,回缩力也越大,相应胸膜腔内压的负值也大、在平静呼吸时,不论吸气期或呼气期,胸膜腔内压均低于大气压呈负压。但是,如果关闭声门或上呼吸道阻塞时,剧烈咳嗽,是一种用力呼气运动,胸膜腔内压可升高到 14.63kPa,胸膜腔内压是正压。这是由于用力呼气时,气体不能呼出,而肺又回缩,使肺内压急剧升高,造成胸膜腔内压成正压。在此时,如果用力吸气,肺容积扩大,但气体不能吸入肺内,使肺内压剧烈下降,造成胸膜腔内压负值更大。这也表明胸膜腔内压与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的关系。胸膜腔内负压对循环功能也有重要影响。负压可以使壁薄的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等的容积也增大,使其中血压降低,有助于静脉血回流入心。负压值的增大或减小,静脉回心血流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在气胸时,即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相通(胸壁贯穿性创伤或肺泡破裂)时,造成胸膜腔正压,不仅影响呼吸功能,也影响循环功能。肺通气的动力只是肺通气的一个方面,在肺道通气过程中还有阻力,动力克服阻力之后,才能完成通气。动力,阻力这一对矛盾间的力量对比还决定了肺通气的量。
胸膜腔内压指的是胸膜腔内的压力,经测定,无论吸气或呼气,胸膜腔内压均低于大气压,为负压,吸气时负压增大,呼气时负压减小。胸膜腔负压可以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保证肺通气正常进行;胸膜腔负压可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1.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肺活量可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是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2.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l、2、3秒末应分别呼出其肺活量的83%、96%及99%.其中第一秒末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 1.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量约为6~8l,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增达70l.2.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其计算公式是: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无效腔气量是指停留在呼吸道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正常成人约为l50ml.正常成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每分4.2l,相当于肺通气量的70%.

6,肺通气的肺容积

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它也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示。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的病变,可使深吸气量减少而降低最大通气潜力。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vital capacity,VC),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呼吸肌强弱等有关。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00ml,女性为2500ml。肺活是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即通气功能的好坏。例如,某些病人肺组织弹性降低或呼吸道狭窄,通气功能已经受到损害,但是如果延长呼气时间,所测得的肺活量是正常的。因此,提出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也称用力呼气量的概念,用来反映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时间肺活量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测定时,让受试者先作一次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同时分别测量第1、2、3s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s的时间肺活量(图5-7),正常人各为83%、96%和99%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需要5-6秒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呼出全部肺活量。 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每分12-18次,潮气量500ml,则每分通气量6-9L。每分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和活动量不同而有差异。为便于比较,最好在基础条件下测定,并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单位来计算。劳动和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大。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通气量。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测定时,一般只测量10s或15s最深最快的呼出或吸入量,再换算成每分钟的,即为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70-120L。比较平静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可以了解通气功能的贮备能力,通常用通气贮量百分比表示: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100%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均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称为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入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physiollgical dead space)。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因此,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潮气量是500ml,无效腔气量是15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左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故从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高频通气临床上在某些情况下(如配合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呼吸衰竭等)使用一种特殊形式的人工通气,即高频通气。这是一种频率很高,潮气量很低的人工通气,其频率可为每分钟60-100次或更高,潮气量小于解剖无效腔,但却可以保持有效的通气和换气,这似乎与上述浅快呼吸不利于气体交换的观点矛盾。对于高频通气何以能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换气还不太清楚,可能其通气原理与通常情况下的通气原理不尽相同,认为它和气体对流的加强及气体分子扩散的的加速有关。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和通气原理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TAG:无效  气量  生物  生物学  无效腔气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