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夜上受降城闻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2,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http://www.kejian123.com/xxyw/ShowSoftDown.asp?UrlID=1&SoftID=21010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小题1:《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春夜闻笛》抒发的是迁客的归怨(有家不能归的愁怨) 6小题2:《夜上受降城闻笛》写沙漠似雪,月色如霜,用荒寒、凄凉的景象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愁(或运“尽望乡”的细节描写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1分)。《春夜闻笛》借春天一到,大雁就急切北飞的情景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答出反衬即可得分)(1分) 小题1: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小题2: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你说呢...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两首教案怎样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9课赵洲桥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赵州桥》导学案教学案19 赵州桥一、教学目标1、会认“济、匠、砌、雕、抵、智、慧”等7个生字;会写“爪、贵、参、案”等14个生字,理解“创举、横跨”等词语2、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理解总起句和过渡句的形式和作用4、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5、学会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有的……有的……”等关联词造句。二、预习学案图片、PPT、生字卡。三、导学案一、由图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座石拱桥。(板书:石拱桥)石——指出了桥的材料是石头;拱——指桥的形状。用石头建成的拱形的桥叫石拱桥。这座石拱桥就是——赵州桥(板书课题)。学习“州”。这座桥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齐)安济桥。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说明赵州在世界上的影响。(板书:闻名世界)2、请同学们读读这样一段文字资料。(出示)二、抓住重点,深入学习一读第一节,了解节意1、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讲的就是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一起读第一节)2、分别出示:① 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_多年了;② __________的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③ 李春________的________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这三句话都能概括第一小节的意思,哪一句话你以为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二 围绕“创举”,了解赵州桥的设计。1、赵州桥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在于石匠李春独特的设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2、理解“创举”,“举出”字典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注释。出示:举 ① 往上托 ② 举动 ③ 推选 ④ 以上全部创举在这里是指“创造性的举动”、“从来没有过的举动”。3、怎样的设计,是当时建桥史上的创举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然后找到理由,看哪位同学找得多?交流 板书 石头砌头 没有桥墩 大桥洞 小桥洞4、师生引读第二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出示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师:并排写出了一句话,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十分——(板书)坚固。师生共同由板书整理第二节节意。5、出示:三熟读成诵,体会“美观”1、师:所有的建筑,除了坚固,还要追求美观,赵州桥就做到了这一点。 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节,赵州桥美在哪儿呢?2、交流,理解词语:缠绕,抵。3、出示句子:图片,读一读,体会美观,读出美观。4、出示天空,尝试着背一背:这座桥不但________,而且_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_,栏板上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嘴里吐出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前爪____________,各自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所有的龙似乎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5、小组背,个人背,概括节意:这座桥不但_________,而且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的龙都_____________。三、体会文章主题,总结升华1、师:读完课文,赵州桥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交流 小结 出示第四节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2、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后人写了许多赞美赵州桥的话。(出示)四、练习概括,布置作业 依据练习及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课堂检测我会填创举 创建1、劳动( )了人类社会。2、这种设计是一个( )。 精致 精美1、栏版上雕刻着( )的图案。2、这些工艺品件件都很( )。五、课后作业你的家乡也有古建筑,请你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六、板书设计 16 赵州桥设计 特点李春 雄伟 坚固 美观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梅花魂的教案资料

梅花魂》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我设计的理念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一些写梅花的诗词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我的中国心》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1、导语引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二、理清脉络,知梅花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三、细读引导,悟梅花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3、读句交流,谈理解。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品读升华,颂梅花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⑴自由练读;⑵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⑶齐读。五、拓读深化,学梅花。1、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说话(1)读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2)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3)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5、让学生想象说话: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6、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梅花的品格?

文章TAG:夜上受降城闻笛  受降城  闻笛  教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