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怎么说课

能上好课,能讲明白知识点,效果较佳就行,至于说课这种形式我不赞成,走形式而已!我是教师,对此有反感。
建议去网上看看视频,我当时面试也抽到这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怎么说课

2,怎样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说课稿,你可以下下来看看…… http://www.21cnjy.com/SoftClass.asp?softChannelID=3&ClassID=47912&softType=kj

怎样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人教实验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30/down-516.html 第10册教案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案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计算和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知识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册第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练习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学会解决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分数的加减法都是要进行通分后,使两个数的分母一样,才能进行加减运算。比如 8分之3 加上 4分之3,两个数的分母分别是8和4,8和4的最小公倍数为8,那么将4分之3通分,就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分数大小不变)变成8分之6,再进行加法运算,得到: 8分之3 加上 4分之3=8分之3 加上 8分之6=8分之9=1又8分之1,计算结果如果是假分数,一般要化为带分数~8分之5加上 4分之1也是类似,将4分之1通分变成8分之2,再进行加法运算,得到: 8分之5加上 4分之1=8分之5加上 8分之2=8分之7;这样解说希望楼主能理解,不清楚的话欢迎追问交流,希望能帮到楼主~

5,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平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平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平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平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平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平分,平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平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习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习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习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习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习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习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习。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平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6,城南小学五年纪下第4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回答者: 魏尧13 - 二级 2010-4-30 23:39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
kjlhjkl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回答者: 魏尧13 - 二级 2010-4-30 23:39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

文章TAG:分数  分数的  基本  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