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最早的历法叫什么

夏历

中国最早的历法叫什么

2,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哪个朝代

【答案】:A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经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故选A。

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哪个朝代

3,我国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历法

夏朝就有了统一的历法,是最早的。现在通用的阴历又称(殷历),延续时间最长。

我国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历法

4,中国的历法最早是谁发明的

《黄帝历》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大来量历史典籍记载是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原历规则佚失,从一些古籍上约知一些:《自黄帝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建子之月(北斗斗柄指子,包含冬至之月)为一年开始。开观象授时之起点,创制十天百干与十二地支(组成六十干支),表达阴阳五行,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中国历朝度历代的历法几乎都沿袭这种历法基础一直传承至今,也就是今天的农历。
夏禹时期,至今称:夏历.历代都在补充完善,到明崇祯年间,结合西历制时宪历,即延用到今天,已4710年.2013年元月1日始为4711年.

5,中国最早使用的历法

我国古代历法的起源是很早的。有原始的农牧业就应该有原始的历法。早期的历法现在只留下片言只语的传说,难以深入考究。成文的历法从周未到汉初的《古四分历》开始,经过多次的历法改革,在改革和斗争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我国古代的历法大都使用传统的阴阳历,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却不仅仅是年月日时的安排,还包括日月五星位置的推算、日月食的预报、节气的安排等等。历法的改革,包括了新的理论的提出,精密天文数据的测定,计算方法的改进等等。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下
夏历---夏小正
最早是夏历殷历是商的 我们今天也在用就是农历
最早是夏历
依次为夏历、殷历、周历、黄帝历、颛顼历、鲁历
黄历啊 就现在的农历嘛

6,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是

西汉时期由司马迁、落下闳(hóng)、唐都等人在长安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亦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它将一日分为81分,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令招募民间擅长历算之士20多人,制造浑仪、实测天象,制成《太初历》,并以元封冬至朔日甲子日夜半为新历起算之始,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该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它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对回归年和朔望月长度的调整,仍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但置闰规则却一反过去年终置闰或年中置闰的混乱情况,而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这种置闰规则一直延续到今天。该历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计算了日、月食发生的周期,发现在135个朔望月中,又23个“食季”(每个食季可能发生1—3次日、月食)。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日、月食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为我国古代的日、月食预报打下了基础。该历的缺点是把天文数据和毫不相干的黄钟(12音律之首)联系起来,以显示数据的神圣和奥秘。它在朔望月日数和回归年日数的计算上误差较大(与东汉《四分历》相比)。至东汉章帝时(公元76-88年),才由李梵等人对它进行改革,制订了《四分历》。《太初历》原著已失传。

7,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哪个朝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什么在哪

最早的历法是“夏历”,相传是夏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西汉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印度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自有史以来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吠陀(vedic)期前期,约从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历法的历日制度很不一致。有以12个恒星月为一年,一恒星月27日,一年324日;有以13个恒星月为一年,一年351日;有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6个大月,每月30日,6个小月,每月29日,一年共354日;有以360日为一年,称作一世间年,每年分作12个月,每月30日,称为世间月;有以“假设”太阳年为378日,即以一世间昙?8日。过两个世间年之后接一个“假设”太阳年,实际上是一年为366日。这样的年可称之为太阳年。吠陀期后期,约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这时期内有耆那(jaina)历,这个历法以一星宿年=日,一太阴年=日,一世间年=360日,一太阳年=366日。凡五个太阳年(一瑜伽,yuga)有60个太阳月(solar month),61个世间月(karmamonth),62个朔望月(lunar month),67个星宿月(naksatra month)。由此可以推算出一太阳月=日,一世间月=30日,一朔望月=日,一星宿月=日。这样,一个有闰月的太阴年=日,这些数据和名称在唐代即已传入中国,当时编的《法苑珠林》卷七中已有著录。其中把太阳月译成日月,朔望月译成月月。书中还有推入日季日数和月季日数的方法。所谓日季是两个太阳月,即日;所谓月季是指一星宿月的六分之一,即一个月季=日悉檀多 (siddhanta)时期,约自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悉檀多指历法的总名,意译为“历数书”。至于悉檀多的注释工作,到公元十八世纪还没有停止过。这时期的历法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大历数全书汇编》 (pancasiddhatika)中的各历(以下简称《五》)、传到中国的《九执历》(以下简称《九》)和婆罗门笈多 (brahmagupta)撰的历书(音译为《乾陀干迪迦》,意译为《历法甘露》,以下简称《甘》)。 设y 为积年,为闰周,b 为一朔望月不足30日的差数,式中 为一常数。在《五》、《九》中 =0,在《甘》中则又设m 为其年历过月数,d 为其月历过日数,则: 积月 积日(ahargana) 以7除积日d ,得余数,即:d ≡(mod7)。以=0之日为星期五, =1之日为星期六等,便得星期名称(这是按《甘》的算法)。 印度历法中有三种上元:上元自天地开辟算起,上元自公元前3102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这个历元称为卡利·尤几(kali yuge),以释迦(saka)纪年为上元,释迦元年为公元78年(3 月15日)。释迦元年离卡利·尤几年数为:3102+(78-1)=3179。《五》历从释迦42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427=3606。《甘》历从释迦58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587=3766。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岁时》条记录了当时印度历法。以时极短者叫刹那(ksana),120刹那为一刹那(taksana),60刹那为一腊缚(lava),30腊缚为一牟呼栗多(muhurta),5牟呼栗多为一时,6时合成一日夜。月盈到满叫白分(又叫白半,白博叉paksha),月亏到晦叫黑分(又叫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后,合为一月,12个月为一岁。各月的名称是:

文章TAG:中国  最早的  历法  什么  中国最早的历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