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需要背的古诗文有哪些

21课《与朱元思书》 24可《送东阳马生序》 25课里的五首诗词,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26课《小石潭记》 27课《岳阳楼记》 30课诗五首也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其中24课、26课、27课是中考古文阅读的候选课目。一定要熟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需要背的古诗文有哪些

2,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册

21课《与朱元思书》 24课《送东阳马生序》 25课《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 第六单元 26课《小石潭记》 27课《岳阳楼记》 28课《醉翁亭记》 30课《诗五首》--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册

3,请告诉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须背的课文急急急2天之内告诉

21与朱元思书 22五柳先生传 23马说 24送东阳马生序 25诗词曲五首 26小石潭记 27岳阳楼记 28醉翁亭记 29满井游记 30诗五首 以下是课外十首古诗 1 赠从弟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登幽州台歌 4 终南别业 5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 7无题 8相见欢 9登飞来峰 10 苏幕遮
语文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最新 [课件]八年级语文雷电颂[课件]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2[课件]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1[课件]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3[课件]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2[课件]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1[课件]八年级语文蓝蓝的威尼斯[课件]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件]八年级语文芙蕖[课件]八年级语文祖逖北伐[课件]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2[课件]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1[课件]八年级语文海燕[课件]八年级语文格律诗八首[课件]八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课件]八年级语文懒惰的智慧[课件]八年级语文孔乙己[课件]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八年级语文回延安[课件]八年级语文俗世奇人
我记得是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30 诗五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超多的...

请告诉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须背的课文急急急2天之内告诉

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三首之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知识掌握

八年级下语文重要知识点散文阅读1、反复读文,掌握具体内容:选用了哪些材料,所选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思路是怎样的,文章中心线索是什么2、领会文章的意境美:(1)反复诵读,抓住“文眼”,从语言的变化、结构、用词、语气等方面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揣摩弦外之音。(2)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文章所描写的生活景象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感受,引起感情上的共振。(3)准确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内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鸣。3、品位散文语言特色(1)抓关键的字词,理解其言外之意。(2)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特别注意句子的比喻义、象征义。(3)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语气的转换,理解作者的感情。(4)正确朗读,反复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小说阅读:1、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线索 (写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矛盾和冲突)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以及细节描写。3、分析环境描写 把这些描写与上下文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其是衬托人物性格还是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或者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4、分析小说的语言小说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而分析描写的词、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种描写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情节发展等作用而考虑。议论文阅读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的主张、见解);论据(证明作者见解的材料);论证(以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1、找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论点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归纳)每段的中心句论据类型:说理、事例2、分析论证方法(1)和论据相联系的方法(要明白它们分别证明什么)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2)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方法: 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3)综合性的方法: 对比论证,逐层深入论证 (这两种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于前6种方法)3、把握议论文的结构引 论——本 论——结 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分析其结构,是分析“本论”的论证结构:(1)纵式:逐层深入(2)横式:并列式的(3)综合式4、领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概括、严密、辨证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类型:解说事物(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 阐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1、理解文章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概括2、分析结构和说明顺序总—分—总结构: 总—分分—总 过程(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分说”的顺序 主 次 因 果/果 因逻辑顺序 具体 抽象 现象 本质 简单 复杂3、辨别说明的方法(弄清楚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数字)、分类别、作比较、引用、画图表……(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说明某项内容)4、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如:“几乎”、“左右”、“大约”、“最”、“绝大多数”……

6,新人教版八下语文

赠从弟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作者简介刘桢(?~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清代刘熙载说"公□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这是从对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长处。还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为人所称道。刘桢创作的弱点是辞采不够丰富,所以钟嵘说他"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诗品》上)。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刘桢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赠从弟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作者简介刘桢(?~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清代刘熙载说"公□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这是从对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长处。还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为人所称道。刘桢创作的弱点是辞采不够丰富,所以钟嵘说他"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诗品》上)。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刘桢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文章TAG:人教  人教版  八年  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