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本量利分析是什么

就是成本、业务量跟利润,量本利分析就是研究此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常用这个指标来分析年度的获利与否情况。

本量利分析是什么

2,量本利分析的详细介绍

量本利分析也叫本量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点分析、各因素变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首先先引入几个概念:贡献毛益(又叫边际贡献、边际利润)指销售净额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变动成本指变动性制造成本、变动性销售费用和变动性管理费用之和。单位贡献毛益,通过贡献毛益与销售量的比值推算。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或:贡献毛益率=总的贡献毛益/总的销售收入以此推算企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业务量水平才可以补偿企业的所有成本——正好够本,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BE=FC/(SP-VC)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量本利分析的详细介绍

3,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本量利分析  我们知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获利,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支出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业节约费用、节约成本一样,为了获利,企业开始节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决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点。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应关注税收成本性态影响提一些自己的观点。本量利分析,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  由于税收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成本的构成部分,基于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以分别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就是我们常提及的税收成本性态分析。如营业税,由于应纳税额=营业收入×税率,营业税与收入总数量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因此,营业税可以归入变动成本;再如房产税,若采用公式应纳税额=计税房产余值×1.2%来计税,营业税在一定时期内(计税房产余值不发生变化)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可以归入固定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量利分析中税收成本性态的影响:我们先给出本量利分析的计算公式:利润=(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并设定如下前提:  (1)产销量能够一致;  (2)例中所给出的成本不含所给出的税金。例1,某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产品销售价格为26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增值税税率为4%,固定成本为8万元,预测市场销量为8000台,能否投入经营?若市场销量为12000台,结果该如何?如前所述,由于应纳增值税随业务量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化,因此可归入变动成本。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利润=[26-15-26÷(1+4%)×4%]×8000-80000=0(元)可见,在市场销量为8000台的条件下,企业如投入经营为盈亏临界状态,因此,方案不可取。而在这个方案中若忽略税收变动成本影响,利润=(26-15)×8000-80000=8000(元),看起来有盈利,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在市场销量为12000台的条件下:利润=[26-15-26÷(1+4%)×4%]×12000-100000=20000(元)可见,若市场销量为120000台,企业投产可获利20000元,因此,该方案可取。例2,某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企业应纳房产税5万元,年折旧7万元,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进行市场决策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年纳房产税不随业务量增减而变动,可归入固定成本,我们先计算一下利润为零的市场销量,也即损益临界点。利润=(25-15)×销售量-7000-5000=0销售量=(70000+50000)÷(25-15)=12000(台)企业可做筹划如下,若该期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1200o台,企业方能获利,投产方案才可取。否则,方案不可取。例3,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为25元/台,车位变动成本为15元/台(含税收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为15万元,企业主管部门要求税后利润按13.4万元上交并以此考核,我们以市场销量为目标,做有关分析(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13.4÷(1-33%)=20(万元)这20万元为最低目标利润,近似于固定成本,所以有:200000=(25-15)×销售量-150000,销售量=(150000+200000)÷(25-15)=35000(台)。  因此,若市场销量预测值大于35000台时,企业才能完成上级考核目标;否则,企业则完不成考核目标。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将各税种所缴纳税款分别归类并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前提下,本量利分析与纳税筹划思路可以很好地结合,给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记得采纳哦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4,如何利用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做决策 1

一、 摘要 本文章对本量利(也称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与说明,并利用本量利分析中的盈亏临界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一个处于亏损的水厂进行了分析,测算出了其盈亏临界点和敏感因素的敏感系数,并为该水厂的定价决策提供定量的财务分析支持。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内容 本量利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研究,可为企业规划、控制,乃至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相应的分析手段。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本量利分析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为企业完成保本、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而且若将其与风险分析相联系,还可为企业提供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若将其与决策相结合,可帮助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此外,本量利分析还可成为编制全面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础。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因为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而以利润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为此,人们首先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它们通常被称为成本性态研究。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在这里,业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标志量。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在把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进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一个数学模型。 建立本量利方程式涉及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5个,即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依据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可建立有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既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 盈亏平衡分析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亦称损益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它主要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会出现亏损等信息。我们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将主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确定问题,在这里,我们先给出盈亏临界点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令利润等于零,此时的销量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量基本相同,所以,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如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故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文章TAG:分析  是什么  什么  本量利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