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

“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是最新提出的,也是最重要的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伦理要求的高度概括。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公务员依法行使职权做好工作的最基本道德准则。我国自古就强调官德吏风,追求“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主张“为政以德”的伦理原则,认为为官要正要诚。孔子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要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是要加强为民服务理念的教育。公务员肩负着上传下达以及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重任,要使政策“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真正反映人民的意志,首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忠于事实。公务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觉悟,要坚持“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这些伦理要求,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0}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集中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职业道德属于“底线”伦理,对于公务员来说,这些机制与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外在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约束,内在的个人良心和道德感的指引和警示,换言之,就是他律和自律、外约和内约。从现实需要来看,应该是他律在前,自律在后;他律为主,自律为辅。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就是其行为的底线或者说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活儿,干不了这个活儿,受不了这些规矩的约束,觉得工资太少,待遇太低,可以辞职。但不能利用职业身份去谋取法定待遇以外的东西。问题就在于,一些人没有其他本事,干不了其他的事情,所以他不愿意放弃公职岗位。但他发现,自己手里没有其他资源,但多多少少拥有一些权力,可以用权力换取希望得到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权钱交易现象,出现了吃喝卡拿要现象,出现了乱作为以至胡作非为现象。还有一些人觉得待遇不高,但工作安稳,没有明显差错不会被辞掉,所以就尽力少干活儿或不干活儿,于是就出现了“散懒庸”现象,出现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双管齐下”。公务员的职业行为与公共权力紧密相连,其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要求更高更严,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也必须有特殊的机制、特殊的路径。之所以要强调这种先后、主辅次序,是因为存在着认识上的又一个误区。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认清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结果在治理导向上出现了偏差。许多人是这样理解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属于个人认识和个人实践的问题,因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式主要是唤起公务员的认知和良知,使之自省自律。这实际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修齐治平”思维。中国古代也曾对官员有各种要求,许多要求和现在近似,但实际执行情况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制度保障的戒律是没有通电的高压线。反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会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或趋势:将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这就是所谓行政伦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取向。

{1}

3,什么是公务员伦理道德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要求公务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重自己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职业的敬,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公务员应该自己遵守的道德要求。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因此,爱岗敬业表达的含义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从两者关系看,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二是要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作为公务员,自然要在其位谋其政,于好本职工作,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经列举了五类不符合公务员精神要求的负面典型,(缺乏敬业精神、不思进取;缺乏服务精神、高高在上;缺乏创新精神、安于现状;缺乏务实作风、华而不实;缺乏自律意识、以权谋私。)其中,缺乏敬业精神、不思进取,被列在首位。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够敬业,影响的只是他本职岗位的工作。而一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敬业精神,无所作为,不但会给本部门、本地区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的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应该做到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公务员是代表各级政府履行职能、执行公务、行使权力的主体,诚实守信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然而,近年来,失信的问题在少数公务员身上严重存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一是欺骗上级,对上级“瞒天过海”。少数公务员,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达到保官升官的目的,不择手段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报“泡沫数字”,误导上级,欺骗群众,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二是欺骗群众,对群众有诺不践。有的公务员上任前或上任伊始,在群众面前夸海口、拍胸口,许下一些不负责任、华而不实的空洞承诺,事后却将当初的承诺弃之脑后。三是欺骗自己,言行不一。有的公务员扮演着“两面人”的角色,公开场合,他们表白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背地里却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少数公务员不讲诚信,最根本的原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得不牢。  公务员代表政府的形象,公务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诚信形象对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公务员不讲信用,势必使群众产生对社会的悲观失望情绪,诱发整个社会诚信道德滑坡,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是关键,企业诚信是核心,个人诚信是基础。这就要求行使政府公共权力的公务员要带头讲诚信,为建设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尽职尽力。  公务员务必要深刻认识诚信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对弘扬公务员精神的重要意义;一是,领导应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树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二是,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重用和表彰那些埋头实干、不尚空谈、敢讲真话、乐做实事、诚实守信的人,对那些喜欢说假话、办假事,“唱功好、做功劣,跑上勤、跑下懒”的人,不能提拔重用;三是还必须强化舆论监督,大力宣传报道守法纪、讲诚信、说真话、办实事的典型,对一些说假话、办假事、不顾廉耻、以权谋私、跑官卖官等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引导广大公务员自觉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三)办事公道  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古人云:“治世之道为在平、畅、正、节。天下为公,众生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物尽其力,货畅其流,人畅其思,不滞不塞;上有正型,下有正风,是非分明,世有正则;张弛疾徐,轻重宽平,皆有节度”。不平行便不平衡,不平衡则人心不平。人心不平便失去社会安定;不通畅便存在蒙蔽、隔膜、压抑;不公正便失去原则,失去是非、失去信任;没有节度,便失去控制,泛滥成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经济最讲究平等互利原则,这体现了买卖双方的平等地位,在经济领域中要求处事公平、办事公道。同时,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的增强,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顺应这种潮流,不是威信扫地,就是吃官司。公务员如果办事不公正,徊私舞弊,不仅损害社会主义乎等竞争的原则,造成新的不平等,同时也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服务群众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工作方向和内容的集中体现。群众满意不满意,不是看说了多少,而是看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宗旨意识牢不牢固,为群众扎扎实实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俗话说,“正人先正己”,作为肩负一方发展稳定重任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修身正己、树立形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领导干部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对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让群众不高兴,失去了群众的感情和信赖,就会一事无成。第一,切莫背离群众意愿,不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第二,切莫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第三,切莫以为群众无知,欺骗和伤害群众的切实利益和感情。只有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的好办法、好途径。  (五)奉献社会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精髓。战争年代,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本职岗位上,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怕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付出自己的汗水、艰辛甚至生命,才会有今天祖国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奉献,就需要公务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


文章TAG:公务员伦理要求是什么意思公务  公务员  伦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