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价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黄河生态环境,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价

2,黄河有哪些忧患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起就孕育了中国文化,黄河两岸及其流域发现的繁多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就是证明。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环境,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然而,今天的黄河早已没有往日的风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沃良田变成了贫瘠、水分缺乏、洪涝灾害频繁的不毛之地。如今,"保卫母亲河"的活动正在各地展开,人们正努力尝试恢复母亲河昔日的风姿,还黄河流域绿色的田野。 我国开发自然的历史相当悠久,生态环境也曾是相当优越的。先秦时期,整个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过50%,东北、四川、云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90%,由于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地域,人们不断变化居住环境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破坏遗迹。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林草丰茂的黄土高原,古时还曾有大象出没,如今却成为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到明代中叶,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已所剩无几,低丘高岭,大多成了濯濯的童山,山下的草原到处都被开垦,生态平衡皆已失调。陕北农民说,一场雨冲掉一犁土。岁月悠悠,就留下了今天的黄河忧患。 黄河的历史变迁告诉我们,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而有些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在开发中必须充分注意资源的保护。黄河流域的滥垦滥种,使草木资源枯竭,进而引发水资源的奇缺,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黄河断流现象。淡水资源成了黄河流域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这几年,针对我国近海海产品资源严重萎缩的状况,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休渔期的措施,使得近海鱼资源状况有所改善。土地同样需要休整期,极度贫乏的黄河流域更是如此。还耕于林,让世代土里刨食的农民彻底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从事种树护林工作,从而给这些地区的土地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在目前的条件下,对于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人们来说,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产量很低,遇上旱涝灾害甚至颗粒无收,而且还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农业发展已无多大前途,如果把当地农业人员组织起来,植树造林,其收益不会比搞农业少。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几十年以后,大批成材的林木,可以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迅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有较大的改观。 黄河的历史变迁还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必须从源头抓起。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来,植树造林一直受到上上下下的广泛重视,可
发洪水!~

黄河有哪些忧患

3,保护黄河的措施

1。在黄河周围植树。原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2。关闭在黄河周围的一些高污染化工厂。原因:在黄河里排放污染物3。在平缓地方建立沉淀池。原因:过滤一些有害物质和大量泥沙
一、少放污水 二、保护水资源 三、保护植被 四、植树造林 五、家强中游绿化 六、加强下游清淤,疏浚河道 七、减少污染排放 八、控制工业用水.节约水源 九、加固河堤 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制.

保护黄河的措施

4,黄河的环境与环保措施

黄河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黄河水源安全形势严峻 记者:目前的水污染形势对黄河饮水安全构成多大威胁?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连煜:可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6366331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记者:实现流域和相关地区饮水安全,在当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连煜: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记者: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河流生态难度有多大? 连煜:这个工作十分艰巨,这是黄河流域的基本特性决定的。黄河流域人口压力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黄河流域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构成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对黄河生态和水环境保护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在科学制定水功能区长远保护工作任务时,应针对工作重点把黄河省界和饮用水的保护列为近期工作重点。 记者:保障黄河饮水安全当前要采取哪些措施? 连煜:要达到保障黄河饮水安全的目标,只有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要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使用和入河排污限制总量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要对流域各省(区)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总量的消减与控制任务进行监督核查,力争实现重点水域省界水资源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恶化局面。建立黄河流域省(区)际水质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行政首长的责任考核工作。 第六要重建黄河生态平衡。确保河流生态平衡是维持和提升河流水质净化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污染源达标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和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建设,是目前世界各国河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经验。建议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及河南等有条件的省区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治理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构建黄河生态修复计划,有效减控入河污染,确保黄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记者 王海)
恢复植被\森林.
沿岸的生态修复

5,黄河的污染以及治理的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要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使用和入河排污限制总量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要对流域各省(区)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总量的消减与控制任务进行监督核查,力争实现重点水域省界水资源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恶化局面。建立黄河流域省(区)际水质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行政首长的责任考核工作。 第六要重建黄河生态平衡。确保河流生态平衡是维持和提升河流水质净化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污染源达标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和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建设,是目前世界各国河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经验。建议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及河南等有条件的省区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治理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构建黄河生态修复计划,有效减控入河污染,确保黄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但二者在时间上常不相适应,当中游来沙多,上游来水少时,就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目前,上游兴建了一系列梯级电站及控制性水库,减少了汛期输沙水量,使水沙运行过程更加不协调,泥沙更容易淤积,沿黄两岸工农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也使输沙水量相应减少,影响下游河势的恶化。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 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在研究黄河治理对策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在黄河下游进行人工改道,另辟新河。这种方案并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塑造新河初期很难确保安全,20年后又变为一条地上河,而且该方案影响人口250—300万,难以妥善解决。

6,治理黄河措施

治理黄河的措施  1、我找到的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2、我找到的资料是: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我找到的是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4 、高度重视黄河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大对黄土高原的植被面积,退耕还林,黄河含沙量增大主要是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过度发展畜牧业而造成的,国家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制定法律法规,严禁过度砍伐黄河流域周边树木,有限制性地发展区域畜牧业,充分利用黄河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黄河生态资源,走黄河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5、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相关水利部门要强化对河水区域排污限制总量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要对流域各省(区)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总量的消减与控制污染进行监督核查,力争实现重点水域水资源状况的根本好转,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恶化局面。建立黄河流域省际水质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一把手的责任考核工作中。7、加大宣传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黄河文化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对黄河文化价值认识,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营造学习黄河精神的良好环境。让人们认识到黄河是一种精神资源,一种精神依归。让人们有意识地保护黄河资源。8、逐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家相关部门编写有关黄河的宣传手册,通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下发到群众手中,组织学习黄河文化精神,黄河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保护黄河自然资源能的行为继续传承。9 、加大有关破坏黄河资源资源,影响周边自然生态的惩治力度。切实保护黄河周边流域的自然资源,加大监控力度,如发现周边生态资源有被破坏的情况,必定严查破坏人,并把事件向社会公布,警戒此行为再次发生。
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但二者在时间上常不相适应,当中游来沙多,上游来水少时,就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目前,上游兴建了一系列梯级电站及控制性水库,减少了汛期输沙水量,使水沙运行过程更加不协调,泥沙更容易淤积,沿黄两岸工农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也使输沙水量相应减少,影响下游河势的恶化。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 在研究黄河治理对策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在黄河下游进行人工改道,另辟新河。这种方案并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塑造新河初期很难确保安全,20年后又变为一条地上河,而且该方案影响人口250—300万,难以妥善解决
治黄先治沙首先要在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退耕还林,修建水库,治理泥沙,疏通河道,建造大坝,加强周边管理,减少工业污染。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具体措施有: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文章TAG: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