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 表情管理。初次面谈来访者,不能太严肃,应该面带微笑,表情不能太夸张或者变化太大。2 职业装扮。一定要装职业装,不能穿休闲服,注意个人形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专业打扮。3 倾听为主。根据来访者的类型,主要引导来访者倾诉,心理咨询师扮演倾听的角色,收集资料。展开长图4 注意引导。如果来访者是被动型,心理咨询师应该要注意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和信息。5 协商。与来访者进行沟通,通过收集的信息判断来访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如果是,商量确定下次面谈的时间和价格,权利和义务。
语言、表情、态度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关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积极关注指的到底是

  积极关注指的是认真对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动物、植物、建筑等,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们,并愿意为它们付出关注、关心和帮助。积极关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发现身边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享受生命的乐趣。  积极关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同时也包括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意愿和梦想,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减少沉闷和孤独的感觉。  积极关注还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通过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别人,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积极关注也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总之,以积极关注为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自信、认真和乐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的要求。

积极关注指的到底是

3,谈谈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良好帮助关系的建立是有效咨询的前提,这种关系不仅能给当事人一种安全感、温暖感,也能促进当事人对咨询员的信任,减少其防御心理,形成一种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充分理解、彼此坦诚相待的特定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给来访者提供心灵上的营养。而这种融洽、和谐的帮助关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咨询员。现本人就几年来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经验,具体谈谈在咨询中怎样建立此种关系:(一)接纳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开端 我们知道中学生前来咨询,多有一种畏惧心理,有一种对不被理解的担心和害怕被责备的忧虑。作为心理咨询老师应抱着一种接纳和尊重的态度,让来访者感到老师的可亲,消除其心理隔阂。 首先是接纳,也称为积极关注或无条件关注。它是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一种态度,对这个人的整体性接纳。工作中常用微笑、点头、专注来表示对来访者的欢迎和热情,其中微笑代表和蔼,常常能解除人际关系中的胶着状态,增加活泼生动的气氛,是增进感情的营养剂;点头,表示信任和鼓励,使对方感到亲切,并乐于表露自己的思想;专注,通常通过面部表情、眼神、身体位置和动作及口语的反应来表达,对来访者的关注,缩短心理咨询老师与来访者的距离,让学生克服畏惧的心理。 其次是尊重。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咨询的意义,并提出了“无条件的尊重”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尊重是无条件的,是整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的长处,连短处也都一起包括在内。 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对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非常重要。前来咨询的中学生很明显是鼓了很大勇气的,而且也表明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想改进。因此咨询者聚焦于来访学生的内部感情,在共同感受体验中促进来访学生的自我探求和自我表现。咨询者应该沉着、冷静、温和地倾听来访学生的倾吐并时而对应着:“噢”、“嗯”、“哎”、“原来这样”、“是这样吗?”等话语。这种应对让来访学生感到你是非常认真地在倾听,让学生觉得是受到十分的尊重,这和谐的关系影响着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良好帮助关系的形成,使咨询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真诚与同感确保良好帮助关系的延续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以“真正的我”的身份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会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扮演角色,或象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诚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把最真诚的自己摆在学生面前,这并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但是却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鼓了很大的勇气,来到咨询室,不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表演,相反,咨询老师的真诚给来访的学生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可以让他同样真诚地信任你,并把他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真诚的咨询关系能让来访者获得切实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起到促进其改变的积极效果。这样可促进双方的人际互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咨询活动的继续和深化。 同感的态度,就是咨询者“用来访者的眼睛看世界”,站在对方的立场,深入对方的内心,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感受和思考一切的一种心理倾向,达到近乎“感同身受”的理解境界。其关键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除咨询者本人的偏见和主观判断。同感与单纯的理解不同,理解是我根据我的参考系数对某个对象形成认识,同感则不光有认识,更有对感受的体察和体会。同感也不同于同情,同情是对对方的遭遇的怜悯和关切,同感并无怜悯成分,而是去体察对方的心情,将心比心。只有与来访者“感同身受”,才能让来访者感受到你的建议和指导才是善意的,才接受你的帮助。(三)良好的建议和指导是咨询关系得以延伸和升华的保证 有些理论学派和学者不赞成在咨询过程中为来访者提供建议和指导,而强调“非指导性原则”。但我们认为,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起码对中小学生而言,咨询过程中的建议和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在咨询过程中和来访者深入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后,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和倾诉苦闷的目的是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给来访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指导是心理咨询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一,建议要明确、具体,便于来访者理解和执行。提出建议应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第二,措辞应该委婉。生硬的措辞显得缺乏尊重,常会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第三,建议不宜过多。过多、过于主动地提出建议,即使是一片好心,也可能会使当事人产生反感,难以接受。 第四,建议不应强加给来访者。建议应从来访者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并要尽可能地说明所提建议的依据,以便对方接受。如果对方一时难以接受,咨询者应仔细寻找原因,提出另外的建议,切不可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工作,没有融洽的关系,就没法保证咨询活动顺利进行,没有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心理咨询在中小学生中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作为咨询者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更应用心去对待这项工作,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给来访者提供帮助。

谈谈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4,积极关注指的是

积极关注指的是( )A. 关注求助者的身体状况B. 关注求助者言行的积极面C. 关注求助者的负性情绪D. 关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答案解析B正确答案:B解析:积极关注是指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面的价值观。积极关注涉及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采用积极关注技术的咨询师必须要有一种信念,即求助者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的存在,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的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所有有效的咨询框架都可以被认为可以使求助者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积极关注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积极关注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凡是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咨询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达到治疗目标。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对一定经验或信息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这些自我效能信息呈现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个体形成自我效能感的不同途径。班杜拉认为有四种方式:第一,成败经验,即个体对自己实际活动的水平的感知,成功会建立起对个体效能的坚定信念,失败则削弱它。第二,替代性经验,即对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动及其成就水平的观察。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成功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的自我效能信念,反之会降低个体对效能的判断。第三,言语劝导,即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社会评价和他人言语的说服,会影响个体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第四,生理和情绪状态,即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身心反应。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  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一行为活动的预先估计,而且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活动中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自我效能是通过个体的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身心反应过程这四个中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其一,选择过程。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感觉能有效应对的环境,而避开那些无法胜任的环境。其二,思维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或激起个体某些特殊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的成就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自我促进的,也可能是自我阻碍的,这一般是依据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而不同。其三,动机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性和耐力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第四,身心反应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在面临紧张事件时的应激状态、焦虑及抑郁程度,这些身心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1、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并且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2、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它是一种间接经验。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3、语言说服指通过他人的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当个体总能获得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班杜拉认为对个体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说服者的言语劝导与个体的实际能力不相一致时,一开始可能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经过验证后,反而会加剧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4、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对生理反应的知觉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认知。高度的生理唤起水平比平静的反应使人更不镇定、更不自信,如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近期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绝不仅仅是由当前的活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被动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人们对先前活动结果的归因决定的。同样是失败的经验,它可能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而不一定降低另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只有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而当个体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时,则他的自我效能感不一定会下降。成功的经验能否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取决于个体的归因方式。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出众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把它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原因时并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归因对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外部的经验与主观的认知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知觉(Bandura1986)。自我效能感不仅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预估,而且,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时心理因素的功能发挥,从而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一种内部原因。自我效能感是指向未来的,它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原因追溯,而是对未来行为的自信。自我效能感并不是个体的一种特质,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它会保持稳定,但也会经常发生变化。
对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事的主观判断。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自信心,比较成功的完成事情。

6,积极关注的表现

积极关注的表现如下:1. 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环保、教育、医疗、贫困等,了解社会现状,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发声,引发社会关注,推动社会进步。2. 科学与技术积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关心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关注新兴科技产业,鼓励创新,支持科学教育,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3. 文化艺术关心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4. 健康生活积极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关心身体健康,关注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关心心理健康,关注健康医疗信息,积极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5. 教育关心教育改革和发展,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公平性,支持优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支持教师职业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6. 公共事务积极关注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政策等,关心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关注选举和投票,参与社区建设,支持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7. 环境保护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支持环保活动,节约能源,提倡绿色出行,倡导可持续发展,为美丽家园出一份微薄的力量。8. 职业发展积极关注职业发展机会和趋势,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关心行业动态,参与行业交流,支持职业培训,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7,举例说明尊重和理解在心理辅导中的具体体现

【尊重是指敬重;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需要在咨询态度中做到: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过程中尊重的含义   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尊重意味着“无条件尊重”:   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咨询的意义,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尊重”的观点尊重的意义: ①、关心内心体验 ②、关心现状 ③、接纳价值观 ④、非人格评价 尊重的意义:   1、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2、可以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3、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来说,尊重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是咨询成功的基础。   4、可以使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强化咨询动机,端正合作态度,增加咨询的主动性、自觉性等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无条件接纳)  核心:优点/缺点、光明/灰暗、积极/消极、错误/正确、喜欢/厌恶、赞同/反对  价值观、生活方式, 认知、行为、情绪、个性 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的全部   对“恶习”不批评   不同价值观求助者:与之平等交流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平等) 价值、尊严、人格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礼貌)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a、相信求助者有解决心理问题、改变自我的主观愿望   b、求助者由于心理能力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矛盾、不一致、阻碍咨询的一些因素,不能简单否认其解决心理问题的动机   c、相信求助者可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与咨询密切相关的隐私,不强迫讲述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a、体现在对求助者的真诚上:真诚的心、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    b、体现在咨询中咨询师根据咨询关系的建立情况,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意见等 “真诚相待是尊重的表现” 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第一,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自己不同的方面,如自己所反对、否定、反感的内容,也应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容。   第二,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第三,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第四,心理咨询师应该信任求助者。   第五,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   第六,心理咨询师应该对求助者真诚。   第七,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咨询氛围的基调:   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理解:了解;互相理解,加深理解,理解文件精神,你的意思我完全理解】 根据理解的对象不同,可将理解分为不同的形式,如对人们的言语和行动、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及科学理论的理解等。对人们的言语的理解是把握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对人们的行动的理解是把握其动机和效果;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常是把握其因果关系或其结构和功能;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主要是为把握论据的逻辑联系。   理解常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进行。对提出的问题所给予的回答,可以表现出理解的不同程度或不同水平。理解的标志之一,是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包括对语言材料能加以改组,改变其表达方式。对某事物理解不确切,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或仅能背诵原文,这说明对文句或事物并未有真正的理解。理解的另一标志,是根据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如仅能根据他人的指导来完成它,也不能认为有真正的理解。对客体进行实际操作常能帮助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表达和实际动作有时并不一致。良好的理解应是二者的结合。   理解事物时,须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过去知识经验的有无或多少,对理解能否顺利地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词与直观形象的结合,在理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词的说明可能还不足以使人完全理解,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直观形象不仅有助于说明所要理解的客体,而且有助于把握其本质。   理解又可分为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直接理解是不要求中介性的思维过程的,常和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如对本民族的语言和其他熟悉事物的理解等。间接理解须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常是从最初模糊的、未分化的理解逐渐过渡到明确的、清楚的理解,其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间接理解总是针对复杂的、陌生的事物,并带有问题解决的特点。

8,如何运用冰山理论对待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一)渴望层 冰山的最下面的那一层是渴望,这个渴望就是学生的 “ 要穴 ” 所在。渴望包括说被关注的 渴望,被爱的这个渴望,等等。 1 、被关注的渴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关注可以分为三种关注,第一种关注是积极的关注, 如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和肯定;二种关注是消极的关注,如教师或家长的否定、批评、指责、 打骂等。第三种 “ 关注 ” 是没有关注, 典型表现就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冷漠。 心理学家和教育 学家通过多项研究发现在这三种关注中, 积极关注对学生是最好, 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消极 关注产生的是负面的影响; 但是最糟糕的却是第三种 —— 没有关注。 对学生的冷落产生的负 面影响最大。例如, 学生经常撒谎。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撒谎的原因是试图通过这种行为,来 引起老师或者父母的关注。 当学生希望得到这种关注的满足的时候, 就可能会运用撒谎行为 甚至其他的攻击行为。 这里要想解决学生撒谎行为, 使用打骂的方法是没有用的, 因为这样 做是给他一个消极的关注。 所以最好的方法教师和家长理解学生的渴望, 在平时就给予学生 积极的关注,杜绝学生的撒谎行为。 前面提到的令教师头痛的 “ 后进 ” 学生,曾说,希望老师们对他笑一笑。实际上这是表明, 他希望老师能够积极地关注他,而不是一味用消极的方式来关注他。 2 、归属感的渴望 第二个渴望是对归属感的渴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感受到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 3 、安全感的渴望 第三个渴望是对安全感的渴望。对于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会感觉到被父母所抛弃, 于是这些学生会有一些强烈的不安全感。 当他们有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 问题的行为。他们希望这些问题行为,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引起老师的关注,引起同伴的关 注。 当他们得到了这些身边重要他人关注的时候, 就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被抛弃。 今天的学校 里有很多来自离婚家庭的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内在心里感受,给与更多的关怀。 4 、独立的渴望 第四个渴望,是一种对独立的渴望。初中生包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属于半成人期半儿童 期,他们很希望大人能用成人眼光看待他们,很渴求独立,一旦独立感没有得到满足的话, 他们有可能会用很多问题行为,来争取这种独立的权力。 被关注,归属感,安全感,独立或者其他的一些渴望,这些都是学生的要穴所在。当这 些渴望的不到满足的时候, 就变成未满足的期待, 这些未满足的期待, 就会让学生产生内在 的一些认知感受。 比如案例四初二女生的例子, 当她没有得到一种归属感的时候, 就会产生 “ 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我, 所有人都不能接纳我吗, 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好吗 ” 等疑问当她产 生一种逆反的心理时反而会一定要证明有人喜欢我,最终导致更不好的结果。 学生产生的行为问题时,教师经常思考: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些渴望?因为这些渴望 一旦得不到满足, 学生行为问题可能就会像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 教师知道要剔除学生的行 为问题, 最重要的要从渴望的层面入手, 让他们的期待得以满足。 当学生的期待得到满足的 时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情感层 在冰山理论中第二个要强调的是情感,情绪层面。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在情绪层面当 中有三个方面需要解决。 第一个方面, 教会学生面对自己的情绪。 假设一名学生有很多愤怒 的情绪或内疚的情绪, 教师就要要帮助他们去面对这些情绪。 教师要告诉学生, 生气是允许 的,愤怒是允许。第二个方面, 教会学生接纳自己的情绪。教师教给学生不去否定自己的愤 怒和恐惧的情绪, 而是可以去接纳它们。 因为当学生否定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时, 这些情绪 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强烈。第三个方面,教会学生转化自己的情绪。 冰山理论就是引导教师如何透过行为追寻心理的本质。教师要去改变学生行为的时候要 从更深的层面,从学生 “ 要穴 ” 入手,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也要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怎么样去改正自己的问题。
行为只是外在表现

9,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的4个方面

1 同感的建立  同感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求医生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来了解对方,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并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在共同的体验中,一方面促进患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另一方面当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同感时,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被理解感,会把医生当成知音而一吐为快,这非常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建立,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条件。全科医生在治疗时尽量避免下列做法:(1)过分投入。有些初学者因没有经验或恰巧患者的问题也正是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不但做到了设身处地,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而且与之同喜同悲,互诉喜怒哀乐之感受,被患者“拉”了过去,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而忘记自己医生的身份,失去了治疗的客观性。对于患者,当时会感到非常满意,但过后会意识到医生是与自己相同的“病人”,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由此可见,医生应防止受患者情绪左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建立同感。(2) 同感建立不良。更多的初学者不能很好地建立同感, 影响治疗的进展。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医生对自己缺乏信心,紧张怕出错,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与患者共同体验。②医生“像对待出故障的机器一样对待患者”,急于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忽略同感的建立。③医生以自己评价生活、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参照标准去理解患者,难以建立同感。④医生因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穿着、谈吐等“第一印象”不喜欢,甚至反感而影响同感的建立。⑤医生受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的局限而影响同感的建立。因此, 全科医生在心理治疗时应克服以上5个方面的缺点,在不断的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修正自己,提高与患者建立同感的能力。  2 时间限制  心理治疗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5分钟至1小时之内,每周1~2次为宜。因为在1小时以内,可以使医生与患者都能保持精力集中地相互沟通,不至于因时间过长所致疲劳而影响治疗效果。间隔期可以给患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领悟,同时为下一次治疗做心理上的准备。在治疗实践中初学者往往容易感情用事, 遇到有强烈的求助愿望而滔滔不绝地倾诉的患者,总是不忍心打断,完全根据患者的需求延长时间达2~3小时之久,并自认为这样做既体现医生的同情心和对患者的尊重,又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次治疗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医生在第一次访谈开始时, 应该用合适的语言明确地告诉患者时间的限制,使患者能够充分珍惜并有效利用这一时间。另一方面也让患者体会到医生并不是只为他一人服务,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让患者产生分离的体验,使其从“快乐原则”中走到“现实原则”而得以成长。  3 心理治疗时座位的位置关系  社区全科医生往往认识不到医生与患者座位的位置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如,笔者在过去治疗时,对同性患者及儿童多采用180度坐法,对异性患者则采用面对面坐法。这两种坐法各有其优点。180度坐法虽然能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但这种位置不能让医生很好地观察到患者的面部等非语言行为这一重要线索。面对面坐法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位置关系,这一位置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自医生的直接视线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更加紧张,影响其内心痛苦的倾诉及对治疗内容的领悟。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位置关系是45度至90度坐法。这种位置既可以让医生容易观察到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又能缓解医生直接视线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 医生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语言以外的医生的面部、目光、声音特征、身体姿态、衣着等的总称, 也称之为身体语言。医生在与某位患者的第一次治疗中, 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能否连续治疗起了决定性作用。医生的非言语行为是留给患者好的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若运用不当, 医生纵有再好的理论与技术也难以施展。许多初涉心理治疗者只注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及运用, 而忽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常见的情况有:①目光。有的医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或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作为掩饰紧张的方式,治疗时忙于低头记录,很少与患者进行目光的交流,使患者感到未受到重视和尊重;还有的医生为表示自己对患者的关注则目不转睛地始终注视着患者,这又会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患者讲话时,用自然的目光与之交流,表达出你积极的关注、理解、真诚和尊重。而自己讲话时,目光可以短时间的离开对方,自然地转移到别处。治疗记录最好等治疗结束后再写。②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反映人情绪的最重要部位,因为它与人的情绪及内心体验相关联。医生的面部能传达给患者相应的信息并影响着患者。例如,医生不苟言笑,时而闭目时而皱眉呈思考状,此表情传达的信息除严肃认真外,也可表现出医生信心不足,底气不够,会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又如,医生始终面带微笑地关注着患者,虽表达了热情、接纳之意,但缺乏共情之感。所以,医生应根据患者问题的起伏情况,恰当地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把您的关注、理解、共情通过这种身体语言传达给患者,这势必为医患关系的建立及治疗效果的取得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声音特征。医生说话时的语音、语速、语气也是应引起注意的问题。语速快、音调高会让患者跟不上你的速度或有咄咄逼人之感,从而使患者产生反感情绪;语速慢、声音低沉甚至含混不清,定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影响患者的倾诉。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问题及其情绪的变化,克服自己平时说话的不良习惯,采用抑扬顿挫、变速、适当停顿等技巧,充分运用声音特征,使你的语言充满生气和吸引力,调动患者的感情,使治疗顺利进行。④身体的姿势。心理治疗时,医生的体态、坐姿, 在有意无意之中会影响到患者。例如, 医生身体后倾,翘二郎腿,会给人一种傲慢、冷漠、不易接近之感;若身体过分前倾,会给患者造成无形的压力。医生基本姿势应是身体比直角稍前倾于患者的坐姿,表明关心和倾听,让患者放松、自如地倾诉。  5 指导、建议  多数患者往往只是意识到自己在躯体上存在某些问题和困扰,忽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影响,他们常常习惯于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他们最常说的话是:“告诉我怎么办?”;“给我出个主意吧”。初涉心理治疗者容易陷入患者的问题中,真的去替他出主意、想办法。如果你的办法患者自己或其朋友、家人也曾建议过,患者就会产生“医生也不过如此”的想法,最终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非指示性原则,他认为:心理治疗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内部成长的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不应主观地指示患者应怎样做,包办代替地出主意想办法,而是帮助患者分析、认识自己的问题, 启发其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其自我成长。这是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最大的不同。
貌似楼上说的像卡尔罗杰斯提出的咨询的技术吧

文章TAG:积极  积极关注  关注  心理  积极关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