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劳动定员的施行方法

(一)基本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二)新方法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3: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4:零基定员法

劳动定员的施行方法

2,四个名词解释

劳动定员,亦称企业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模拟教学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我们可以从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实施模拟教学并在事实过程中改进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产品的进口数量相对于进口方国内生产而言的相对增加,这常常反映在市场份额的变化方面。如,去年进口某产品10000件,同期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的销量为40000件,今年进口仍为10000件,但国内生产的产品的销量却降低到25000件,尽管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并未增加,但相对数量却有了显著增加

四个名词解释

3,劳动定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一)劳动定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1.劳动定员水平应保持先进合理劳动定员水平是定员工作的核心问题。定员水平是指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定员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各类人员的配备密切相关。根据企业少用人、多生产的要求,劳动定员必须贯彻先进合理的原则。所谓先进合理,是指定员水平既要先进、科学,又要切实可行。没有先进性,就会失去定员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性,先进性也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应做到:和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相比,和同行业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相比,组织机构精干,定员人员少,非生产人员比例恰当,劳动组织科学,劳动效率高,符合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合理需要。2.正确安排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人员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定员的质量。因此,企业定员工作必须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第一是企业直接生产人员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直接生产人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直接生产人员的足够数量。非直接生产人员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搞好职工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在职工总数中所占比重,努力增加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第二是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相反,辅助生产工人过少,过多的辅助工作由基本生产工人承担,也会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第三是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的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合理安排。3.应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劳动力的浪费有两种:一是对劳动力的数量使用不当,用人过多,人浮于事,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二是对劳动力的质量使用不当,用非所学或降级使用劳动力等,也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为减少劳动力的浪费,企业定员时应尽可能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劳动定员标准应保持相对稳定和不断提高劳动定员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变动过多,不利于劳动定员的贯彻执行,也会造成过大的工作量,牵涉过多的精力;但也不能固定不变,应根据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工艺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和劳动组织的改善、职工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定期修订定员或定员标准,保持定员水平先进合理并不断提高。(二)劳动定员的方法由于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影响定员数量的因素不同,计算定员的方法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工作任务量、劳动定额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是以劳动定额为计算基础,凡能实行定额考核的工种、岗位,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计划期每一工人有效时间×定额完成系数式中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Σ[单位产品定额×计划期总产量×(1+计划期废品率)]。2.按设备定员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看管定额和设备的开动班次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为完成生产任务必需的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设备定员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也适用于实行多设备管理的工种。3.按岗位定员根据设备操作岗位数目或工作岗位数目计算定员人数。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确定设备操作岗位或工作岗位的数目,然后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工人的劳动效率、设备开动班次、工人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出定员人数。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宜制定定额的工种或岗位,如门卫人员、茶炉工等。4.按比例定员根据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或某类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这种方法大多用于计算非生产人员、辅助工人、炊事人员等。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数量。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确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然后根据各职能科室的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等计算定员人数。企业实行劳动定员时,可根据需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定员方法。

劳动定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4,何为劳动定额员的职责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一、劳动定额员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公司的定员定额计划工作;  2、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工作条件的变化情况,对不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给予及时调整;  3、监督、检查劳动定员定额的执行情况,对完不成定员定额标准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妥善解决;  4、做好测实资料的积累,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以便对定额定员的修改提供依据;  5、及时做好计件工资结算、审批和计时工审查工作;  6、在工作中向部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二、劳动定额员岗位要求如下:  1、了解定额定员的相关知识;  2、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3、具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  5、2年以上生产型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经验;  6、工作细心,责任心强。
请把问题写清楚一点就更好。煤矿井下劳动定额包括采煤、掘进、机电、支护、维修等许多工种,每一个工种里还有更详细的劳动定额。像绞车工、挂钩工、信号工、电工、爆破员等是属于特殊工种。具体各个矿的劳动定额不相同,与工作地点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当地发展水平等有很大关系,现在基本都是按协商定额操作了。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的各种技术经济定额中,劳动定额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对于组织和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是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计划的许多指标,都同劳动定额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应用工台时定额,以便把生产任务和设备生产能力,各工种劳动力加以平衡;在制定劳动计划时,要首先确定各类人员的定员、定额;在生产作业计划中,劳动定额是安排工人、班组以及车间生产进度,组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平衡,制定“期”、“量”标准的极为重要的依据;在生产调度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劳动定额。在科学的组织生产中,劳动定额是组织各种相互联系的工作在时间配合上和空间衔接上的工具。只有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企业才能合理地配备劳动力,保持生产均横地、协调地进行。二、劳动定额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是在总结先进技术操作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它又是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通过劳动定额,既便于推广生产经验,促进技术革新和巩固革新成果,又利于把一般的和后进的工人团结在先进工人的周围,相互帮助,提高技能水平。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可以鼓励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促进车间、企业生产水平的普遍提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三、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基础资料。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实现勤俭办企业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每个企业都要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严格地实行预算。企业的经济核算,一方面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尽量节约生产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严格核算生产的消耗与成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定额是制定计划成本的依据,是控制成本的标准。没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就无从核算和比较。所以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增强积累的主要依据之一。四、劳动定额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合理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把职工的劳动态度、技术变化、贡献大小作为评定工资和奖励的依据,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劳动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标准。无论是实行计时奖励或计件工资制度,劳动定额都是考核工人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评定劳动态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劳动定额,就难以衡量劳动业绩,合理地进行分配。综上所述,劳动定额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于正确地组织企业的生产和分配,都是很重要的。

5,什么是劳动定员

定员概述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得人心的事情,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这样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和对象的劳动量换算成时间量就能比较了。用时间定额可以计算企业所有的基本生产工人的定员数。这个方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当用来计算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只要取全厂的生产任务总量;计算车间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生产任务取车间总量;同样地,如果计算某一工种的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取该工种的总计值就可以了。其余情况可以类推。  2、产量定额定员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时间定额法基本相同,只是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定额任务用产量定额表示。此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如生产量大并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可以按零件的加工任务量计算定员,总加后得到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员人数。  3、看管定额定员  根据机器数量、开动的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对于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合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4、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按岗定员的方法与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它适合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如发电厂、炼油厂、炼钢厂等。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例如,辅助工、机修工、后勤服务人员等。用这种方法定员很难找到计算公式,工作抽样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操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抽样,分析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工作量不足,可减少人员或者增加看管岗位。  5、比例定员  就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他人员的定员人数。企业中的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某些辅助工人可以采用此法定员,使用的比例数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6、业务分工定员  即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这种方法定性成分很大,又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不容易计算,工作效率又与每人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劳动热情有关,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抽样也适用于处理这个问题。  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是个相对稳定的劳动人事资料,企业不可能经常进行定编工作,有个较长的稳定期。但是,企业的生产量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往往变动很大,为了保证任务和人力相匹配,在每个计划期(年计划和月计划)都需要做人员需求计划,以指导劳动力的余缺调整和补充。这里指的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

6,劳动定员的定义是什么

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就是根据企业的产品方向、生产规模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按照生产和工作的需要,本着精简机构,节省人员,提高效率的原则,确定企业各类人员的数量,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行相应的调整。 定额与定员的关系 定员与定额是紧密相关的,定员是定额的一种发展与表现形式,定额是合理定员的前提,先进合理的定员需要以先进合理的定额为基础。
定员概述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得人心的事情,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这样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和对象的劳动量换算成时间量就能比较了。用时间定额可以计算企业所有的基本生产工人的定员数。这个方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当用来计算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只要取全厂的生产任务总量;计算车间的基本生产工人定额人数时,生产任务取车间总量;同样地,如果计算某一工种的定员人数,生产任务取该工种的总计值就可以了。其余情况可以类推。 2、产量定额定员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时间定额法基本相同,只是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定额任务用产量定额表示。此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劳动对象单一的场合。如生产量大并且稳定的零件制造厂,可以按零件的加工任务量计算定员,总加后得到全厂的基本生产工人定员人数。 3、看管定额定员 根据机器数量、开动的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实施多机床看管的企业。对于实行一人一机的劳动组织方式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不一定合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任务必须饱满,机器没有停工时间,否则得出的定额人数会偏大。 4、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岗位的工作量、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劳动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按岗定员的方法与生产量无直接关系,与生产类型有关,它适合大型联动装置的企业。如发电厂、炼油厂、炼钢厂等。也适合于无法计算劳动定额的工种和人员。例如,辅助工、机修工、后勤服务人员等。用这种方法定员很难找到计算公式,工作抽样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操作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抽样,分析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工作量不足,可减少人员或者增加看管岗位。 5、比例定员 就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或某一类人员的总人数的某个比例计算出其他人员的定员人数。企业中的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某些辅助工人可以采用此法定员,使用的比例数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用工作抽样方法分析比例数的准确性。 6、业务分工定员 即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和工作量来确定人数。这种方法定性成分很大,又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不容易计算,工作效率又与每人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劳动热情有关,具体操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抽样也适用于处理这个问题。 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是个相对稳定的劳动人事资料,企业不可能经常进行定编工作,有个较长的稳定期。但是,企业的生产量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往往变动很大,为了保证任务和人力相匹配,在每个计划期(年计划和月计划)都需要做人员需求计划,以指导劳动力的余缺调整和补充。这里指的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

文章TAG:劳动  劳动定员  施行  方法  劳动定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