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有哪些改进

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新题,修改了部分原有的题目和部分测题的年龄水平,并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所谓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1937年后的修订由L和M型两个等值表构成,年龄范围有1916年的3-13岁扩大为2-18岁。

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有哪些改进

2,推孟及科研团队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性格与人际关系。推孟及科研团队是根据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性格与人际关系展开研究的,推孟是第一个将智力测验用于对天才儿童进行定量鉴别和研究的人。

推孟及科研团队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3,智商等级和人数分布

智商的分数可以用常态分布来表示,并据此可以将智力加以分类。推孟曾按智商的高低将智力分成九类: 140以上 天才; 120—140 极优; 110120 优秀; 90—110 中智; 80—90 迟钝; 70—80 近愚; 50—70 愚鲁; 25—50 痴愚; 25以下 白痴。 虽然当时推孟的这种分类界限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但是后来在实际运用中反映了这个理论上的分布及分类与实际情况颇相一致。所以时至今日,除了两端稍有变更外,智力按智商的基本分类仍沿用至今。下面是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分布所列的智力等级: 130以上 极优秀; 120—129 优秀; 110—109 中上(聪颖); 90—109 中等(一般); 80—89 中下(迟钝); 70—79 低能边缘; 69以下 智力缺陷。

智商等级和人数分布

4,推孟的主要贡献

推孟一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贡献:(1)修订比纳—西蒙量表;(2)进行心理学史上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前者服务于后者,而且因为前一工作在心理测量学方面有独特建树而使后一工作彪炳史册。

5,科学家为什么比商人长寿

美国人向来把善于社交和性格外向看做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担心孩子的性格内向。但是过度的社会交往也不是一件好事。人的社会性有时有利于健康,有时却对健康有害。比如,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朋友、熟人、家人和亲戚都可能会出手相助,使我们渡过难关;但是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时,这些人和事就可能会打扰我们的安静生活,会让我们烦恼。[据说喜剧演员乔治?彭斯(George Burns)曾经开玩笑说过,幸福就是有一个相互关心和爱护、联系紧密的大家庭 不过他们最好住在另一个城市。]另一方面,孤僻少友也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不健康,除非你所寻找的就是一种平静和自省的世外桃源。1954年,推孟博士做了他去世前的最后一项调查,他提出的问题是“科学家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吗” ?当时,推孟博士正在探索如何吸纳更多学者成为科学家,以及如何改善科学家和律师之间的关系。[就在那之后不久,物理学家兼小说家查尔斯?斯诺(C P Snow)就发表了著名的言论: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文化差距是一道相互不理解的鸿沟。]推孟博士一贯偏向于实证法,因而致力于寻找被试间的性格差异。他把被试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家,另一类是商人、律师、管理者。结果发现差异巨大,推孟在总结中写道:“在能力、职业兴趣和社会行为方面,科学家(工程师)与商人(律师)处在相反的两极。”我们按照其寿命长短,重新组合和分析了科学家和非科学家两组被试。结果发现,科学家比非科学家长寿。数据显示,只有2/3的非科学家活到70岁,而3/4的科学家活到了70岁。约翰小时候很害羞,不愿和一大群孩子一起玩,他更喜欢国际象棋、拼图或者看手势猜字谜游戏。他后来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在推孟的被试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即长大后成为科学家的儿童,远不如成为律师、商人和销售员的人擅长社交。但是这两组被试的“尽责性(责任心)”程度相当。推孟博士由此断言,在社会交往方面,非科学家们毫无疑问要高于科学家们的得分。)
科学家,商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6,推孟的主要事迹

推孟在自传里提到他从小就对那些在某方面不同于常人的人们有深刻的印象,长成后深受进化论的影响,坚信人有个体性,个体性的不同有生物学基础,因而一直对于理解个体差异有着浓厚的理论兴趣。当法国人比纳和西蒙发明了第一个智力量表后,他以为借助于智力测验可以深入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个体之间的先天差异究竟有多大;(2)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总体中呈现怎样的特定变异模式。为此,他决定将比纳和西蒙量表修订成一个美国版本,这项工作于1916年完成,产生著名的斯坦福—比纳量表。虽然类似的工作早有戈达德和库尔门先后分别做过,但是由于推孟采用了智商概念作为评估个体智力水平的标准、严格规定了测验编制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使智力测验能用于高龄组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遂使“斯坦福—比纳量表”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智力测验的工具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的编制被评价为美国心理学史上最有争议又最为成功的探险之一;被誉为导致了科学心理学在社会政策领域中的史无前例的应用。推孟选择了数千名高智商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历时几十年,在他逝世后,研究继续在进行。这项关于智力出类拔萃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1)天才儿童并不像西方所迷信的那样体弱多病而且容易夭折,事实上情况刚相反;(2)天才儿童的智力优势保持到成人期甚至老年期,因此个体的智商是相当稳定的,当考察的范围扩大到总体智力分布的全域后,智商的稳定性就表现得更明显了;(3)在智力表现水平相差不大的条件下,一些人格特征差异往往对个体间职业成就差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推孟坚信并宣传个体智力中有很大成份是属于先天的,因而是极其稳定的。正由于此,推孟曾是环境影响论者的主要批评对象。推孟还在其他方面对美国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他投入巨大精力使美国人相信心理学不只是一种理论科学,而且还是一门应用的或实用的科学。他不但修订编制智力测验量表,而且积极促成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用智力测验来甄别士兵;他还不断呼吁美国心理学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他指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不但能造福于人们,而且也有利于赢得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支持。他不仅这么说,而且也努力这么做。1936年,推孟与人合作编制了第一个男子气一女子气量表,认为男子气—女子气是比男性—女性更深层的一种心理差异,是产生许多异常行为和婚姻问题的一个根源,为此他还编制过评估婚姻幸福的量表,希望能够推估婚姻的美满程度。不论推孟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有多大,但在讲究定量方法和实验控制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方面是一致的,因此他始终是以一名讲究方法的、进行分析的、追求准确的科学家的身份在搞研究的,是20世纪早期心理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理想的样板。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所谓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1937年、1960年推孟对斯坦福—比纳量表曾做过两次修订,1972年在测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1960年修订本重新做了标准化,常模是从更具代表性的新样本中得到的。1960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纳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被分为20个年龄组。2~5岁儿童每半岁为一组,每组有6个正式项目,一个备用项目;6~14岁每岁为一组,每组也有6个正式项目和一个备用项目。此外还有一个普通成人组和三个不同水平的优秀成人组的项目。仅以6岁组和10岁组为例,测验包括以下内容。6岁: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6个。2.区分:说出两物的不同点。3.图画补缺:指出画中物体缺少的部分。4.数概念:从一堆积木中取出需要的块数。5.类比:类似于“夏天热,冬天……”这样的题目。6.迷津:用铅笔画出最短通路。备用:看图讲故事。10岁:1.词汇:在45个词汇中正确解释11个。2.在一个三维的图中数出立方体的数目。3. 解释抽象词。4.说明理由:说出一种规则和偏好的理由。5. 一分钟内说出28个词。6.复述6位数。备用:指出一段话中的荒谬之处。从测试项目可以看出,随儿童年龄增长,测验更加强调言语技能和抽象思维能力。1960年修订本的一个重大改变是以100为平均数,16为标准差的离差智商代替了比率智商,表示的是个人在一定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现在智力测验所指的智商,都是离差智商。中国学者陆志韦1924年以1916年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为基础修订了《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又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82年,吴天敏再次修订,称为《中国比纳测验》。测验共51个项目,每岁3个项目,适用于2-18岁被实验。

7,什么是iq

iq IQ 1. =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力商数 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缩写,意为智力商数,简称智商。它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L.W.Stern)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订“斯坦福—比内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IQ是用智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乘以100,即比率智商。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方法: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它建立的前提是假定智龄随实际年龄而增长,实际上,智力并非随年龄增长而呈直线上升,16岁后,智力就基本停止发展了。显然,比率智商有很大的局限性。美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在编制儿童智力量表时,测验结果采用了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其根据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SD)计算而得,即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个人分数偏离他同年龄组平均分数的数值,故它不受被测验者年龄的影响。这种计算方法既克服了心理年龄只能进行同年龄组间的横向比较,又克服了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不同年龄组间的比较。现在多采用离差智商这种智商计算方法。 心理学家运用智力测验这一工具来测得人的智力水平,用智商的高低表现智力的优劣。古时也有很多智力测验,如我国北齐时代刘昼曾用"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的测验来测量人的智力,这些测验都没有一定的指标。现在广泛使用的智商记分方法源自比奈的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也称心理年龄,指智力达到了一定的年龄水平,是衡量一个人智力高低的尺度。最初的西蒙-比奈智力测验是用年龄量表表示测验分数的。这里的年龄量表,就是在量表中,每个年龄组有6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两个月的智龄,将所答对的各年龄组的分量表的智龄相加,就是该儿童的智力年龄了。 后来在使用中发现,智龄为10岁,对于8岁、10岁、15岁的儿童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于1916年推孟修订的斯-比量表中,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前面所讲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商数。两个年龄相除,更多的是得到小数。为了符合人们的习惯,心理学家将这个商数整数化,即再乘以100: IQ=MA(智龄)/CA(实龄)×100 如果说智龄表示了心理发展的水平,是一个绝对的量数,那么智商就表示了心理发展的速率,是一个相对的量数。显然,智商比智龄更科学。 由上面智商的推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IQ大于100是很有可能的。但是117分是不是一个"天才"的分数呢? 有人曾做过人群中各个IQ分数段所占的比例的统计: 人群中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有11%的智商属于120分~139分;18%属于110分~119分;46%属于90分~109分;15%属于80分~89分;6%属于70分~79分;另外,有3%的人智商低于70分,属于智能不足者。

文章TAG:修订  订的  斯坦  斯坦福  推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