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画中的皴法分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披麻皴,有长短之分--由参差不齐干湿浓淡的墨线组成--主要表现松质的山体---行家-黄公望 斧劈皴,有大小之分--由笔侧峰取山石之势如斧子劈砍的感觉--主要表现坚硬石山---行家--马远 解索皴,披麻皴的演变法--如解开的绳索得名---行家--王蒙,范宽 折带皴,用笔走向然后侧峰转折,主要表现层层岩石的感觉--行家---倪云林 乱麻皴,与披麻皴用笔相似,多些交错,乱中求稳---行家-- 乱柴皴。用笔如干柴之意之型。 卷云皴,如云雾卷曲之线条,---行家----萧照,郭熙 荷叶皴,用笔走向分支,如荷花叶筋之势----行家--王维,蓝田叔 米点皴,有大小之分,米芾父子所创,由干湿浓淡的横向墨点组成---行家---米氏父子 雨点皴,由雨点状干湿浓淡之墨点组成----行家--范宽 矾头皴----行家--巨然 泥里拔钉皴---行家--江贯道 梅花点皴----行家--梅花道人吴镇 很多很多皴法。。。主要就这么些,作画时没有规定只能用哪种皴法画的!皴法要以无法为有法!!!用笔阴阳顿挫,用墨干湿浓淡恰到好处就是好画!!!! 本人回答非“粘贴的抄袭产品” 是在《芥子园画谱》上学到点“东东”希望对你有用!!!

国画中的皴法分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中国山水画中的十八皴是那些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长短之分)、直擦皴(关仝、李成用之)、雨点皴(亦称“芝麻皴”,形大的称“豆瓣皴”,范宽用之)、卷云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横解索,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变为细长飘曲之状,称“游丝袅空法”)、牛毛皴、荷叶皴(赵孟頫用之)、铁线皴(唐人用之)、长斧劈皴(许道宁用之,亦名“雨淋墙头皴”)、小斧劈皴(从李思训小钩笔发展而来、李唐、刘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马远用之)、带水斧劈皴(夏圭用之)、鬼脸皴《荆浩用之)、米芾拖泥带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处,用蘸墨横笔点出,亦称“落茄法”)、弹涡皴(阎次平用之)、括铁皴(吴镇用之)、折带皴(倪瓒用之)、泥里拔钉皴(夏圭师李唐之法,江参喜用之)、骷髅皴、破网皴(吴伟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用之)、马牙皴(李唐用之)、马牙钩(李思训、赵千里等,用于青绿山水)。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有鳞皴(松树皮)、绳皴(柏树皮)、交叉麻皮皴(柳树皮)。点擦横皴(梅树皮)、横皴(梧桐树皮)。上述皴法,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树木的表皮状态,而创造的表现形式。后人列着自然界的变迁改造和绘画技法的演进,各种皴法将不断发展。
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行云流水描 钉头鼠尾描 蚯蚓描 混描 撅头钉描 曹衣出水描 折芦描 橄榄描 枣核描 柳叶描 蚂蟥描 琴弦描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枯柴描 皴法名称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点皴 巨然的长披麻皴, 范宽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云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 黄公望的矾头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

中国山水画中的十八皴是那些

3,画画 的画法 介绍一下

有三种画法,一为线皴:是以长短不同的线条为皴的方法,其中包括:长披麻皴、短披麻皴、解索皴、卷云皴、荷叶皴牛、毛皴、乱柴皴等。二为面皴:是以区分山石断面为主的皴法,此皴以侧锋用笔居多,其中包括:大斧劈皴、小斧劈皴、折带皴、鬼面皴、弹窝皴、骷髅皴、雨淋墙头皴等。三为点皴:大米点皴、小米点皴、豆瓣皴、雨点皴、芝麻皴、玉屑皴等。上述皴法名称,多因形貌命名,虽可望文生义,但不可拘泥照搬,皆须从实景观察中体会创造或改进发展之。传统山石峰峦的画法一般多是因循钩、皴、擦、染、点的程序,近人多有突破,或钩皴染点一气呵成,或顿钩代皴,不加渲染者,要根据形式及意境的需要。古人说: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分三面是说画石要有体积感觉,石是山的缩影,画山基本与画石同理,只是山为大物,要注意其气势,尤其是龙脉的处理至关重要,如果处理得宜,可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特别是龙脉,亦可增强画面之动势。皴也是一种笔法,而且是山水画中很重要的笔法,是由轮廓线之外的点、线、块、面的笔触所组成。可以用中锋、侧锋、逆锋、散锋,乃至笔根、笔肚,或揉或擦的笔法皆可用之于皴,更要有浓淡干湿,纵横参差的诸多变化。特别是大部分皴笔细密多变,如果组织不好就容易零乱,或者与轮廓线脱节,所以要从山石锋峦整体的形势来处理和看待皴法,使皴与山形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注意皴笔与皴笔之间的气机连贯感和韵律感,使之不至散乱或呆板。黄宾虹先生说:画先笔笔断,而顺以气联贯之。又说,“起要有锋,转要有波,放要留得住,收要提的起,一笔如此,千笔万笔无不如此。”这虽然是在讲用笔的道理,但对于皴法的用笔及其组合的道理来说同样是适用的。
画画最基本的是打底稿!要不然就先从几何体的石膏像画起!然后是石膏头像!要注意三庭五眼的比例!
画画都很多的,速写、素描、色彩、结构、调子....很多,方法不一定一样。但是一定要大号基础
用笔慢慢构思
这种东西是画画时自己感悟,没有什麽特定的方法,说白了就是想杂画杂画,不同的人对画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绘画风格

画画 的画法 介绍一下

4,皴法是什么的技法

补充: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皴法: 扳麻皴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斧劈皴 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雨点皴   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皱法被人称为“枪笔”,他的山水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厚今的独特风格。 云头皴   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 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解索皴   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钻搂石,鹤嘴划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可见王蒙的解索皴是笔笔中锋,寓刚于柔的,难怪倪云林称赞道:“叔明(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画成疲软的乱麻团,就是失败。 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偷叶效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米点皴  这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米点破不是臆造的,据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道:“此图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可见米家山水来源于写生,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近代有入批评米点披全无用处,这是不公正的,问题不在于米点皴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有的现代画家在描绘封山育林的蓬勃景象时,用饱含水分的密集竖点画出,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实际上是米点皴的活用。 墨块皴   这是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所创造。古人也有用大块水墨的,但多以点拓远山或拖出沙岸、浅渚,未曾入皴。陆伊少则以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收到了峰峦厚重,云气蒸腾,水墨淋漓,大气磅酵的艺术效果。这种大块水墨如何运用?陆俨少说:“画大块水墨,饱蘸墨水,必须笔笔铺开,笔根着力,起手处更依附山石或丛树边缘,顺势连续点去,积大点而成块。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合沓而进,顺势屈曲,不宜僵直,墨痕边缘宜毛,以便装点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画他物,边缘便是云气,也宜松毛,可得云蒸霞蔚之致。”   其他皴法还很多,据不完全记载尚有:乱柴皴、乱麻皴、牛毛皴、马牙皴、弹涡皴、骷髅皴、矾头皴、芝麻皴、破网皴、拖泥带水皴等,不下数十种。至于有的两破合用,有的三破合用,如披麻夹小斧劈,或斧劈加马牙夹折带,全由画家活用,不胜枚举。因为皴法是从大自然中提炼得来,有的画家完全以自然为依归,用自己创造的表现方法加以描绘,“人乎规矩之中,而又超乎规矩之外”,那就看不出具体用的哪种皴法了。 参考资料: http://www.qflit.com/design_view.asp?id=6
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971.htm

5,国画谁明白

中国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效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这些皴法乃是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质地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说:“吾画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转引自胡海超编《中国绘画趣谈》第195页)。说明他作画运用了手的各个部分,指甲、指头、手掌、手背。分析起来,画小的人物花鸟以及细线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侧用,如使用钢笔一般画大幅如荷叶、山石,可用泼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抚摸成画;画柳条流水可以小指、无名指甲肉并用点苔可用一指或数指蘸墨直下。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自此以后,作指画的人虽不少,不过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戏。只有现代已故名画家潘天寿,指画成就最高。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分工笔与写意两类,工笔是较为工整的画法,讲求精准.写意讲求意境,多用留白的手法.
你想问哪方面的啊?

6,国画山水画的技法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到当代袁振西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 1.折带皴 又称“侧纵”。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一种表现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瓒融合各家皴法以写太湖山石创用之。画法是先横拖一长笔,然后以90°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几组这样的笔法重叠堆砌,像带子折叠在一处。多长方形忌雷同,大小相间,须有宾主环抱气脉,浑厚圆润,用笔有力,线条简淡、精审。 2.牛毛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一种横向的细曲皴法,用笔柔劲披离,形如牛毛,故名。元代的赵孟頫、王蒙都擅用“牛毛皴”作山水。王蒙《溪山高逸图》以繁密的牛毛皴见胜,干湿相济,秀润中见厚重浑穆。 3.乱柴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一堆乱柴,表现山石变化的无穷无尽和重感。用笔可点、线、面结合,中、侧、顺、逆锋并用。墨应有干湿、浓淡之变化,一气呵成为妙。 4.披麻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以侧偏的笔势,顺着山石的弧势皴下,如散麻下披,故名。是一种最常见的山石皴法,善于表现坡势比较平缓的山石。皴时宜上轻下重,以此表示山石的阴暗。披麻皴是表现江南山水的传统手法。五代江南山水画的开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象,如《潇湘图》卷。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元代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卷,也是以此种皴法塑造圆浑的江南山势。 5.解索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元代的王蒙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础上创造了解索皴。将笔势较整齐的披麻皴,改变为灵活、交叉的线条,形似解开的绳索,故名。历史上运用解索皴取得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是王蒙。他创作的《惠麓小隐图》等,以解索皴塑造了形势奇幻的山谷峰崖。 6.卷云皴 也称“云头皴”。最早形成的皴法之一。笔法像云一样绵软、轻盈、舒展自如。晚唐时已出现相似的笔法,李成总结前辈的方法,又结合所处地区的山川特点,完善了这一画法,并使之进入空前水准,成为该画派的渊源。 7.雨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或称之为芝麻皴,如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后人因其形似而名。用笔似“小斧劈皴”。雨点皴也按山石的阴阳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纹和土壤,或称之为雨淋墙头皴。 8.小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小斧劈皴运用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9.大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10.荷叶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後,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11.骷髅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 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12.米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13.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二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等多种。 14.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点苔,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转载自318艺术商城)
先传统后写生。
<<中国山水画技法讲座>> 山水画的着色用颜料与前人着色有关画论 一,山水画着色用的颜料 中国画着色用的颜料,按形状可分为:膏状、块状和粉状。按原料可分为: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动物性颜料和化学性颜料。按透明程度可分为:透明颜料、半透明颜料和不透明颜料。但对初学者来说,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可以买到的各色颜料就显得更加重要。例如某美术颜料厂出品有十二色合装(锡管)的中国画颜料有:锌太白、黑、藤黄、赭石、朱磦、朱砂、曙红、胭脂、酞青蓝、花青、绿色、青色。还有洋红、大红、翠渌、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锡管散装中国画颜料。 这些颜料属透明色的有:藤黄、曙红、洋红、大红、酞青蓝、花青等。 属半透明色的有:朱磦、朱砂、赭石、胭脂等。 属不透明色的有:锌太白、二青、三青、四青、二绿、三绿、四绿等。 另外,还有金色和银色等。图13--1所示。 对山水画初学者来说,以下十种颜料是不可缺少的;如锌太白、籐黄、赭石、朱磦、曙红、酞青蓝、花青、三青、三绿和胭脂。 二,前人对山水画有关着色画论十二条论述 1,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为"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形象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其中"随类赋彩"就是说什么类的景物当着什么样的色彩。 2,清 张式说:"黑是阴,白是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故着色画亦以水墨画定,然后设色。"(<画谭>)。 3,宋 郭熙<林泉高致>云:"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 4,宋 韩拙<山水纯全集>:"山有四时之色;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象。"又曰:"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 5,明 沈颢<画尘>谓:"右承云:水墨为上,诚然。然操笔时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韵旣定,则刷色不防。" 6,清 王原祁<雨夜漫笔>说"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其<麓台题画稿>云:"画中设色之法,与用笔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7,王星<东庄论画>说:"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画,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 8,方薰<山静居画论>云:"青绿山水,异乎浅色,落墨务须骨气爽朗,骨气旣净,施之青绿,山容岚气霭如也。"又曰:"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明慧人多能变通。凡设色须浯得活用,活用之妙,非心手熟习不能。活用则神彩生动,不必合色之工,而自然妍丽。"又曰:"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 9,清 钱杜<松壶画忆>云:"青绿山水之远山宜淡墨,赭色之远山宜青。也有纯墨山水而用青赭两种远山者,江贯道(注:人名)时有之。"又云:"青绿染色只有两次,多则色滞,勿为前人所误。 10,清 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云:"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侯,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纸背,大约在此。" 11,清 唐岱云:"------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辫别。四时山色,随时变观呈露,著色正是为此也。 故画春山设色须用青绿,画出雨余芳草,或渔艇往来,水涯山畔,使观者欣欣然。 画夏山亦用青绿,或用合绿赭石,画出绿树浓阴,芰荷馥郁,或作雨霁山翠,岚气欲滴,使观者翛翛然。 画秋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出枫材新红,寒谭初碧,或作萧寺凌云汉,古道无行人景象,使观者萧萧然。 画冬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出寒水合涧,飞雪凝栏,或画枯木寒林,千山积雪,使观者凛凛然。 四时之景能用此意写出,四时山色俨在诸景之山,英英浮动矣。 著色之法贵在淡,非为敷彩暄目,亦取气也。青绿之本厚,若过用之则掩墨光以损笔致。以至赭石合绿种种水色,亦不宜浓,浓则呆板反损精神。用色与用墨同,要自淡渐浓,一色之中更变一色,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能参墨色之微,则山水之装饰无不备矣。 12,吾于用色一道,凡染重色,均以红色作底;绘红色须以白色作底;绘石青须以黑色为底;绘石绿须以朱磦为底;色之有底,方显得凝重,且有旧气。是为古人之法。<张大千论画精粹--如何得笔墨之法> 以上前人论述,但愿能给习者以启迪。
先熟悉树、石、山、水、人物、楼阁等的形象,再应用勾、皴、点、染等等各种技法。
山水画技法一般按山石、树木、云水等分类,技法也不一样。像画山石的传统步骤是“勾、皴、擦、染”,其中“皴”又根据山石的质地分为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牛毛皴、卷云皴、荷叶皴等等很多;树木按品种分类,枝干和树叶画法都不一样,如树叶的传统画法有介子点、个子点、圆点、双勾等等,另外松树的画法比较特殊一些,需要画松针,也分为很多种。 建议你还是看看专业的教材,就会一目了然。

文章TAG:解索皴  国画  画中  皴法  解索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