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白石道人歌曲属于词集吗

应该属于散曲集,是一部当时流行歌曲的汇编.作者应该是白石道人姜夔吧!
《四库全书》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词曲类一《白石道人歌曲》 [宋]姜夔 四卷

白石道人歌曲属于词集吗

2,霓裳羽衣曲是谁作的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有好几种说法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霓裳羽衣曲是谁作的

3,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什么

、《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词乐谱。其中有17首是用俗字谱标注的,除《霓裳中序》等三首外,都是姜夔的自度曲,是我们研究宋词音乐最好的活的资料了。 二、《白石道人歌曲》中有一部分歌词是用“律吕谱”标注的,如《越九歌》等。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宋词的宝贵的音乐资料。 三、《白石道人歌曲》中只有一首古琴歌曲,那就是“古怨”。但这足以奠定其在中国古琴歌谱中的位置,因为这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用古琴减字谱标注的歌词谱了。
南宋的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用“旁谱”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的“自度曲”和旧曲共17首,它们是研究宋词音乐的珍贵资料。
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歌曲》一称《白石词》 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词曲谱集。共4卷,别集1卷。书中收有祀神曲《 越九歌 》 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 其中《越九歌》旁缀律吕字谱,已标明不同音高;词调是用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后辈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现存本均与《白石道人诗集》合印,较为常见的有清乾隆八年(1743)陆钟辉据元代陶宗仪手钞刻印本《白石道人诗集》、十四年张奕枢据陶钞刻本《白石道人诗集歌曲》及1913年朱孝臧《强村丛书》本。

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什么

4,唐朝最好的歌

你说的是唐朝乐队吧?最好的是梦回唐朝
《霓裳羽衣曲》【简介】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来历】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由上可见,白石记谱填词的《霓裳中序第一》分上下片,歌词为长短句,结构上显然已受到词乐的影响。但音调古朴,曲中常出现降低的七度音(b7),体现出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歌曲的情调闲雅而沉郁,特别是两处(b7)音与“人何在”、“飘零久”的歌词相配合、更加深了感慨的色彩。【乐曲浅析】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这是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原舞已失传,现在的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意想再创作的。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了陕西和敦煌壁画的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
《梦回唐朝>

5,姜夔的作品有哪些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的书法创作: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姜夔的音乐创作: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姜夔的诗词创作:《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好事近》、《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水龙吟》、《昔游诗 其九》、《齐天乐》、《踏莎行》、《疏影》、《点绛唇》、《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暗香》《浣溪沙》、《念奴娇》、《鹧鸪天》、《扬州慢》、《淡黄柳》、《卜算子》、《昔游诗其十》、《探春慢》、《次石湖书扇韵》、《摸鱼儿》、《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洞仙歌》、《惜红衣》、《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惜红衣》、《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凄凉犯》、《翠楼吟》、《阮郎归》、《解连环》、《霓裳中序第一》、《庆宫春》、《诉衷情》、《少年游》、《蓦山溪》、《杏花天影》、《长亭怨慢》、《一萼红》、《琵琶仙》、《玲珑四犯》、《昔游诗》、《夜行船》、《杏花天》、《侧犯咏芍药》、《法曲献仙音》、《昔游诗 其四》、《汉宫春》、《忆王孙》、《月下笛》、《过垂虹》、《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昔游诗 其一》、《昔游诗其五》、《湖上寓居杂咏 其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九》、《昔游诗 其二》、《玲珑四犯》、《湖上寓居杂咏》、《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角招》、《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昔游诗其三》、《昔游诗》、姜夔-诗词《昔游诗 其十三》、《平甫见招不欲往》、《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二》、《昔游诗 其十一》、《昔游诗 其七》、《昔游诗 其十五》、《玉梅令》、《湘月》、《昔游诗其十四》、《昔游诗 其六》、《昔游诗 其十二》、《昔游诗 其八》、《眉妩》、《小重山令/小重山 潭州红梅》、《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一》、《湖上寓居杂咏》、《徵招》、《琵琶仙/自度曲》、《过德清》、《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五》、《过德清》、《姑苏怀古》、《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湖上寓居杂咏 其一》、《月上海棠》、《清波引》、《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十》、《题华亭钱参园池》、《句》、《秋宵吟》、《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七》、《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六》、《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春日书怀四首》、《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湖上寓居杂咏 其三》、《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四》、《雪中六解》、《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八》、《石湖仙》、《偶题》、《古乐府》、《答沈器之二首》、《莺声绕红楼》、《江梅引/江城梅花引》、《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送彭仲讷往合肥三首》、《契丹歌》、《除放自石湖归苕溪》、《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一》、《庆宫春/高阳台》、《虞美人草》、《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四》、《湖上寓居杂咏其十一》、《湖上寓居杂咏 其五》、《生云轩》、《观灯口号》、《京口留别张思顺》、《寄俞子》、《寄上郑郎中》、《贺张肖翁参政》、《过湘阴寄千岩》、《桂花》、《访费山人》、《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次韵鸳鸯梅》、《次朴翁游兰亭韵》、《赤松图》、《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湖上寓居杂咏 其六》、《喜迁莺慢/喜迁莺》、《张平甫哀挽》、《雁图》、《同潘德久作明妃作》、《送左真州还长沙》、《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送王德和提举淮东》、《送李万顷》、《郊礼后景灵宫薛谢纪事》、《和转庵丹桂韵》、《和王秘书游水乐洞》、《过桐庐》、《灯词》、《次韵千岩杂谣》、《次韵德久》、《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三》、《湘月/念奴娇》、《箜篌引》、《临安旅邸答苏虞叟》、《金神夜猎图二首》、《金神夜猎图二首》、《寄田郎》、《寄上张参政》、《华藏地云海亭望具区》、《赋千岩曲水》、《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待千岩》、《与和甫时甫分题画卷夔得剡溪图》、《湖上寓居杂咏其十三》、《小重山令/小重山》、《醉吟商小品/小品》、《坐上和约斋》、《竹友为徐南卿作》、《乍凉寄朴翁》、《下孤城》、《戊午春帖子》、《同朴翁卧龙山》、《题杨冠卿客亭类稿》、《送项平甫倅池阳》、《送陈敬甫》、《禽言如日哥哥》、《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陪张平甫游禹庙》、《绿萼梅》、《李陵台》、《越中士女春游》、《有送》、《雪中访石湖》、《夏日寄朴翁朴时在灵隐》、《送王孟玉归山阴》、《寿朴翁》、《三高祠》、《朴公棹牵牛其奇余亦作》、《女郎山》、《自题画像》、《于越亭》、《书乞米帖后》、《鸟夜啼》、《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於净林广福院观深传师》、《寄时父》、《悼石湖三首》、《出北关》、《钓雪亭》、《湖上寓居杂咏 其八》、《寺中》、《牛渚》、《马上值牧儿》、《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予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余日白石》 、《萧山》、《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琵琶洲》、《钩雪亭》、《东堂联句》、《次韵武伯》、《陈口华侍儿读书》、《陈君玉以小集见归用余还诚斋朝天续集韵作七》、《菖蒲》、《越女镜心/法曲献仙音》参考:http://www.gudianwenxue.com/songci/jiangkui/list_68_1.html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更多可参考:http://www.shiandci.net/jz.htm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文章TAG:白石道人歌曲  属于词集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