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几个关于训俭示康的问题

世以清白相承 承:传承 辄羞赧弃去之 去:拿去 君赐不可违也 违:违命 人皆嗤吾固陋 嗤:嘲笑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众人都以奢侈华靡为荣,而我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
训 : 训诫、教诲、教导,俭 : 节俭,示 :给……看,康 : 司马康。《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教导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几个关于训俭示康的问题

2,司马光的什么儿子是谁

司马光的儿子叫司马康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养子。
司马康 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司马康 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之子.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
司马池

司马光的什么儿子是谁

3,司马光的儿子是

司马光的儿子名叫:司马康。需要说明的是,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养子。司马光和妻子张夫人感情深厚,婚后三十年余,妻子都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在妻子及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收养了哥哥司马旦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是司马池的小儿子,所以受到格外的钟爱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的儿子是

4,司马康的故事内容谁知道

家庭影响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不是司马光吗

5,司马康什么朝代

宋朝
你好!为修神宗实录检讨官,为检阅文字,提举西山崇福宫。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司马光之子宋朝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1050~1090),为校书郎。元佑四年。授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公事。元丰八年(1085)。五年。熙宁五年。哲宗元祜元年(1086),监西京粮料院,年四十一。光修《资治通鉴》,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元佑五年(1090)卒,擢秘书省正字,字公休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之子。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熙宁五年,监西京粮料院。光修《资治通鉴》,为检阅文字。授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公事。元丰八年(1085),擢秘书省正字。哲宗元祜元年(1086),为校书郎。元佑四年,为修神宗实录检讨官。五年,提举西山崇福宫,元佑五年(1090)卒,年四十一。

6,传统文化故事

孔融让梨、铁杵磨针、悬梁刺股、毛遂自荐、水滴石穿、杞人忧天、亡羊补牢、愚公移山、张良拜师。
传统文化故事之温公爱兄的故事。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怀。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地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更加地珍重爱惜。温公和兄长间的手足情怀一直是古今的美谈。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品德、学识、涵养都无懈可击,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代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温公虽然高官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巨细靡遗,都亲自操持,这种至情至亲的手足之爱,与下人照顾是全然不同的。我们想想,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人的画面!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礼记》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难道不正是如此吗?的确,天底下很少有人能拥有这般幸福的手足之情,毕竟人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一点?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温公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至极,三天三夜都滴水不进,哀痛逾恒,完全看到温公的风范。司马康为人恭敬谨慎,不苟言笑。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的举止和脱俗的内涵,即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因为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家风,熏陶了他非凡的气宇。他能如此优秀,都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司马温公照耀青史的伟大风范,启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不凡的品操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忠诚爱国与骨肉的至情,也见到了一位读书人能?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善天下?的卓绝操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追随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长盛不衰。

文章TAG:司马  司马康  几个  关于  司马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