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考上公务员后又想辞职

现在考上公 务员不一定就真的有那么吃香,其实真正从事这份工作之后,往往和大多数人想象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有人说,即便是考上了这样的工作岗位,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在这份职业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有多么能干,工作有多么出彩,就能够让自己获得升职的机会。很多时候自己心里面也要做好付出与得到不符的准备,如果没有调整好这个心态的话,那么自己也很难真正地从这份工作中得到幸福和快乐。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就是赚钱不多。当然了,有人说既然考上了这个岗位,那么就不要抱着想赚大钱,毕竟这份工作只是能够让自己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够保证自己的日常开销。如果想要让自己实现高收入的话,那么只能够依靠自己创业才能够实现。其次,我承认公 务员这份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稳定,整体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也相比大多数的行业要明显高出一些。但是这份工作在日常也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么轻松,其实有很多的公 务员岗位是很辛苦的,常需要熬夜加班,甚至连周末都无法休息。当然也有人浮于事,无事可做的情况,但是确实有很多部门和岗位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中。

为什么考上公务员后又想辞职

2,为何很多人考上公务员后又选择辞职呢

公务员拥有很高的职业认同度,福利待遇很好。公务员的价值是非常高的,拥有很高的职业认同度,虽然与动辄百万千万的职业相比,雇员在待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与各种各样的职业相比,公务员的收入整体还是非常可观的,福利待遇也非常好,因此很多人都想要报考公务员。“倍 有面子”在大众的观 点中,一份工作的好坏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的多少,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等等都能占到很大的比重。就比如大企业正常上下班的工作和小企业整天忙得顾不上家的工作,就算工资能够差 距一倍,我想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大企业的那份工作。收入尚可谈到公 务 员,不少人都会认为公 务 员的工资不高,确实是这样的,毕竟只能够称作“铁 饭碗”而不是“金 饭碗”,就注定了公务员工资不会太高。现在确实有不少工作的工资十分丰 厚,但并不代表全国每个地方都能有相同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的平均水平相比,公 务 员算上各种津 贴和福 利,工资一般都能达到当地的平均水 准 中 上。对普通人十分友好或许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的是,自己就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但事实就是如此。而公 务 员就是对普通人特别友好的岗位,一旦通过考试就能拥有编 制,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就会大规模的裁 员,一般来说只要没有重大的错 误就不会被辞 退。你只要能够本本分分的完成相对来说较为轻松的本职工作就能行,或许你会说这是不思进取,但不少人就希望能有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为何很多人考上公务员后又选择辞职呢

3,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

任何行业都存在“围城”效应,进之前把岗位想象的非常美好,自动打上了美白、美颜的特效,等入职后,才发现这个不如意、那个不如意,真是“XX嫌人丑”。而且一两年辞职的人群也值得分析,以刚出校门进入体制的应届生为主,反而经过社会毒打的“社会人”对岗位满意度高一点,辞职的人少一点。近些年也接到过许多打算辞去公职人的咨询,我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这些对想考公的同学也有借鉴与参考。大部分辞职的原因在于岗位选择考虑不周,公考岗位选择真是要宁缺毋滥,“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一、盲目报考异地岗位可能因为家乡没有适合岗位,或者岗位受限,或者急于上岸,听信了所谓的“先上岸再择岗”的观点,随便报名了异地的岗位。考生盲目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人报名前连报考地都没去过,更不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情况,甚至连点开某度地图,看看当地实时街景都没有。等一入职,两眼一抹黑,原来环境这么差,悔之晚矣。二、对岗位期望值太高有些人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人生巅峰,过上“香车美女”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应届生居多,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以为报考人多的岗位就是好岗位。有些单位为了让考生慎重考虑,在政审环节还会反复提醒收入、环境等问题。考生通常以为是单位“考验”意志是否坚定,夸大了艰苦的程度,考上才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无法适应。还有一些考生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性质。出现在国、省考招录名录中的大部分岗位,招录的是基层公务员,招考大户往往是基层单位。考生却以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是“天之骄子”,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十年副处,一路提拔上去。结果考上才发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科员退休,甚至呆在基层一辈子无法提拔,与考前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同学希望“考个报名少的职位进去,然后通过努力调动、晋升”。想走一个捷径,报偏僻地区、艰苦的基层岗位(分数低好考啊),然后在工作岗位努力拼搏,最终通过奋斗在发达地区、好岗位做领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公务员的晋升调动受一定限制,除非通过遴选的渠道,很难实现岗位晋升的“三级跳”,刚入职岗位的层级,基本决定了以后提拔的天花板。三、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强度和内容有一个985中文系同学的案例,本来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市重点中学老师,一个是市公安局。这位同学选择了市公安局,因为当初报考的岗位是公安局文秘岗位,又是女生,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应该会安排在单位写材料,专业也对口。没想到安排到了基层公安派出所,每天干一些琐碎的外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学专业用不上。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大部分是机械操作,每天度日如年,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仍下定决心辞职。辞职后做了老师,去年告诉我又参加了省考并且进面了,报名市委办的文字岗位。至于为什么又来考公,没有问她,估计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像她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应届生身上,由于是学校-职场,缺少工作历练和生活阅历,会更多看到工作的不足,忽略好的方面,等跳槽到体制外,又会发现体制内也有好的一面。年轻的时候向往有挑战的工作,希望每天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所以很多辞职的人都会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眼望到头,看不到未来。等在体制外打拼过,又会发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应该追求,厌恶不稳定的工作,担心失业的风险。这其实是工作和人生阶段的错配,每个考生在报考公务员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校生要多去社会上实习,多去体验一下企业的职场文化,对企业工作有所了解,自然就想清楚要什么。另外也要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清闲职业,大部分上岸的年轻人,往往是机关里有生力量,要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任务,这需要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考公养老”的想法,否则也会轻易选择辞职。四、嫌收入太少虽然近几年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但在大多数地区,公务员收入只能算当地收入的中等水平。像东北和中部某些省份,公务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算上年底的钱和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也只有5-7w,现在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样的收入只能算小康,称不上高收入,完全靠自己买房也困难。如果是二三本的学生,对这份收入接受度高一点,但985、211名校生或研究生,考入公职后,对比企业上班的同学,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多年前曾听过一位正处级领导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她的同学有年入百万的高管、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面对别人收入是自己几倍、几十倍,这位领导也产生过困惑,同一所大学毕业,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同学里学习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今天差别这么大?还有一些在企业上班的考生,听信了公务员高收入的谣言,兴冲冲考进去,发现收入腰斩,无奈选择了辞职。四年前有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女生,考入了某局,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大失所望,努力学习刷题,终于考上公务员,一个月只有四千多?由于要坐窗口,工作强度也不比事务所轻松,忙的时候还要加个班,这样一对比,工作不轻松,收入腰斩,就非常的后悔。考公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总体来说,收入低的省份5-7w(包含公积金等所有收入),如东北等地区;收入多的地区如江浙沪、成都、昆明、珠三角等地,收入在15-35w之间;其他省份在10-15w之间。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还有可以选择的工作,考虑是否要考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应届生,可选择的工作年收入在20w以上,且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要谨慎报考公务员,不要听信谣言“公务员钱多”而轻易报考公务员。

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


文章TAG:为什么有人考上公务员辞职为什么  什么  有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