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日晷、刻漏
日晷 沙漏
刻漏(漏刻)、沙漏、浑天仪、水运仪 、 日晷、圭表
圭 日炅 沙漏

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2,古代的计时器有铜壶滴漏沙漏还有什么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漏壶计时的方法持续了几千年。查理大帝在位时还从诃伦哈里发那里得到过一只装有时针和鸣击器的漏壶钟,它用纯金制成,做工精巧,富有艺术性。直到十二世纪,一名僧侣发明了沙时钟,漏壶才逐渐被沙时钟取代。最后,彼得·亨兰发明了平衡轮,克里斯蒂安·海根斯发明了摆锤,在此基础上,才制成了类似于今天的钟表。
你好!日晷,就是一个石盘中间一根长针的那个倾斜的放在太阳下如有疑问,请追问。

古代的计时器有铜壶滴漏沙漏还有什么

3,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扩展资料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沙漏,日晷,水钟,圭表。
土圭, 圭表, 日晷, 沙漏,火钟, 水钟 ,等。
沙漏、土圭、圭表、火钟等等。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4,古代有什么计时工具

图一,日规,又称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图二,沙漏,它的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图三,水运浑天仪,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图四,水运仪象台,它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它是机械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图五,大明灯漏,是一种可以自动报时的计时器。图六,时钟,在上个世纪普及到了家家户户。图七,挂表,小时候家家都有着种表,不过现在好多人家都换上了电子表。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晷。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晷。
日晷,还有漏壶也叫漏刻,还有圭

5,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苏颂水运仪象台:  宋元佑年间(西元1088年),吏部尚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采自汉唐以来诸家对於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於一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於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铃、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於轮轴之上且出没於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轮的方式使仪象运作。制成中国唯一有说明的自动水运天文(浑)仪(浑)象及自动报时天文台,名为「水运仪象台」。由此可知,水运仪象台是由三部份所构成,最上面的浑仪、然后是浑象,接著是推动运作的水力轮轴装置,并且在木阁内的轮轴上也连有报时的设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与计时报时装置,其构造之精巧细致使得在修复水运仪象台时遭到不少困难,而其发明用来控制运转稳定的「擒纵器」更比现代钟表内的「卡子」早一千年,实为中国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其他还有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
年尺度计时、月尺度计时,无工具。日尺度计时工具:1、公鸡等;2、水漏、沙漏等;3、晷、浑、象等仪器;4、各种时钟。古代非工具计时方法:天象观测。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晷。
手表

6,谁知道古代计时器的资料

石英钟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21世纪到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还是从2001年1月1日开始?   一千年前人们就讨论过,没有结论;现在又在讨论,仍然不可能有结论。欧洲天文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大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科学上的问题,而只是一个约定俗成。所以,更多地讨论这个问题并无多大意义;如果说有意义的话,那就是为读者增加一些有关计时的知识。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这个,应该叫做沙漏。上面的朋友有点不负责,直接在网上搜索“古代计时器”谁都会,可是你们得找出一个实在的名字吧?我确定,上面的是沙漏。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此外,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拨动装置,以提醒两个站在五轮沙漏上击鼓报时的木人。每到整点或一刻,两个木人便会自行出来,击鼓报告时刻。这种沙漏脱离了辅助的天文仪器,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机械性的时钟结构。

文章TAG:古代计时器  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