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务员上朝规定是什么,古代几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堂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站立
来源:整理 编辑:公务员考试 2023-06-16 22:38:09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几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堂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站立
古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上朝堂,上朝是按照官阶顺序来站的,也就是说官越大站越前。王爷,一品大官一般都站在殿内,然后其他的官员依照品阶来排。一般文官排一列,武官一列。看宫廷剧的时候总能看到上朝的场面,那么上朝是什么呢?上朝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在公司上班的早会,只不过上朝的规格高一些。上朝的官员必须穿着官服,相当于现代的工作服。然后每个上朝的官员手里还有一个官牌,其实相当于现代的工作证,没有官牌的人则不可以上朝。古代上朝的时间一般为卯时,也就是现代的早上五点至七点。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官员必须在每天凌晨三点到达宫门口等候,到了五点钟宫门打开百官才能依次进入议事殿等候皇上。当皇上到了议事殿,百官要下跪行礼。在古代为官的人数不胜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当然如果每个官员都参与的话,也没有那么多的地方给他们站。以清朝为例,清朝并不是每天都要上朝,一般是十天上一次朝,但是康熙、雍正、乾隆 这几位明君勤政却是每天都上朝。有资格上朝的官员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他们的规定是一品大官可以站在殿内,而二品依次排在殿门口朝见,三品官员则是排在二品官员的后面。而站立的顺序则是按照官位大小来站的,就像当今社会大集团开会的时候大老板的左右手都会坐在大老板身边,然后依次根据职位大小来排,而古代上朝一般王爷,丞相等一品大官会站在最前面,之后是侯爷,将军还有二品官员依次站立,而且文官会站一排,武官也会站一排。等三品官员排完下来,也排到了殿外了。看到古代的上朝是不是跟现代的早会很像,不过现代公司的职工早会迟到的话会被扣工资,不知道古代上朝迟到会有什么惩罚呢?
2,古代时期什么职位以上的官员可以参加上朝
每个朝代都是有区别的。唐朝时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在《唐会要》《仪制令》中记载:“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宋朝朝见制度很复杂,有前殿视朝、内殿视朝、内殿百官大起居等。元丰改制前,前殿视朝每天都有,朝见百官;后殿视朝主要是对宰臣、枢密等处理军国大事;内殿百官大起居是每五日在内殿朝见百官一次。元丰后朝参改为日参、六参、两参(朔参和望参两种)共四种方式。规定门下省起居郎和中书省起居舍人(即左、右史)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又称常参官);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升朝官以上,为“六参官”(逢一日、五日朝参者);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即在京升朝官以上,包括暂无差遣者,为“两参官”(即朔参官和望参官)。后来又有改动。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明朝规定凡京朝在职官员都可以上朝奏事,规定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去早朝。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清朝规定:所有的亲王、贝勒都是可以去早朝的。因为场地限制,后来规定了各官阶都占的位置,一品可以站在店内,二品站在殿门口,三品站在稍外的地方,三品以下不用参与。皇帝特别规定的地方督抚可以参加。
3,古代官员参加早朝的流程是怎样的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参加
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都会特别重视。那么,都会有哪些官员可以参加早朝呢?《唐六典》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参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唐朝地方官,要想参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还要等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才有资格。五品以下,是没有机会参加早朝的。上朝的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唐朝是十旬休假,节假日不需要参加早朝。宋朝神宗元丰改制后,早朝改为日参、六参、朔参和望参共四种方式。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也即每天都要参加早朝。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以上,为“六参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参加早朝;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包括暂无差遣者,为“两参官”,即朔参官和望参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参加早朝。后来,宋朝社会安定,边境安宁,皇帝慢慢懈怠,有些皇帝隔一天上一次早朝,甚至一个月只上朝三次,分别是在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唐宋时期,如果朝廷处罚官员,一般就是贬到外地,因为以后参加不了早朝,便获得不了朝廷相关的信息,仕途上很难进步。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比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参加朝会,这样,上朝人数一下子增多。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明朝参加上朝的官员,官职有大有小。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六部侍郎是三品,这些官阶都比较高。也有一些官阶低的小官,也可以上朝,像六部给事中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也只是六七品而已。而地方官,只有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上朝。清朝官员上朝时,官居一品可以站在殿内,朝见皇帝,官居二品则需要在殿门外恭候,官居三品则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参加朝会。清朝十天举行一次早朝,但是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实际早朝次数要多远远于规定。中国古代社会,是礼法社会,等级比较森严。因此,关于早朝,也有一整套流程和详细规定。以明朝为例,参与早朝的人数最多,最多时可以达一千多人。明朝官员上朝,需要佩带出入宫廷的牙牌。参加早朝的大臣,必须起的很早。大约凌晨三点,就要到达午门外等候。为了方便上朝,大臣们大多选择在皇宫城南居住,“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午门左右两边,各有小门,被称为左、右掖门,文武百官由此入朝。起初上朝时,群臣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后来便制定了入朝顺序:“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午门上设立有钟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第三通鼓响过后,也就是卯时(大概5点左右),百官则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由掖门依次入内。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皇帝坐上宝座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入班,文武大臣则分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礼毕,才昭示着早朝的开始。首先,鸿胪寺官员先出列,上报入京谢恩、离京辞官的人数。这些官员,都需要提前报备给鸿胪寺。如果这些大臣有位高权重或者有功劳者,皇帝如果召见,那么他们便会入殿觐见。否则,则只能在外面行五拜三叩之礼。如果当时边关有军事活动,接着便是上奏边关战报。《明孝宗实录》:“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接下来,便进入主题,上奏政事。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要奏事的,要不然,早朝时间不够。有事启奏的官员,需要提前写好奏本。上奏时,先迈步出班,然后到御前跪下,这时才可奏事。奏事时,还要用官话,大声朗读奏章,读完之后,才可回到班列。整个早朝期间,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在一旁监督,只要是有人咳嗽、吐痰、衣冠不整、仪态不雅都会被记录下来,上报处理。等各官员奏事完毕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然后皇上退朝,其次百官才可陆续退朝,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事。可以看出,整个早朝还是很威严,规矩很多的。而早朝,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风向标。勤政的皇帝,自然坚持早朝,像朱元璋时期,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很少罢朝。而清朝的康熙、雍正,除了早朝,还专门开设了午朝。但是,也正是因为早朝比较正式,规矩较多,有些皇帝不愿意参加。像明朝嘉靖和万历皇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被很多人批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参加早朝与否,并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经常批阅奏章到五点多。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继位时就想做中兴之主。经常披奏章到1点多,早朝也从未中断,但是明朝最后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文:墨羽翩翩参考资料:【1】《明孝宗实录》 明官修【2】《唐六典》唐官修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TAG:
古代公务员上朝规定是什么古代 公务员 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