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二十四史主要讲了什么简洁些

中国的历史 从夏商周到 清

二十四史主要讲了什么简洁些

2,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简介:二十四史,中国历代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为纪传体。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二十四史之所以被称为正史,既与这些史书在中国史部书籍中的地位有关,也与历代皇朝宣扬正统观念有密切联系。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共计3213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统计)。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二十四史历代发展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二十四史简介

3,钦定二十四史的内容

清高宗乾隆四年把从《史记》《汉书》到《明史》等24部史书定为“正史”,合称二十四史,因为是皇帝审定的,故称“钦定”

钦定二十四史的内容

4,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分别记载中国各朝历史的史书合在一起的总称。原本是二十四部单行独立的史书,历经中国历代史学家一部一部编纂而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二十四史》定名后,被合刻在一起出版,流传延续至今。 《二十四史》并不是说中国史上有二十四个朝代,中国的朝代更迭史可以用一曲歌谣来表达: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每一部史书都记录了中国一段时期的历史,有些史书更是总结性地记录了几个朝代的兴衰。它们所记叙的朝代史实前后连接,事件按年编列起来,像一条长长的链子,绵延而来,汇成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二十四史》中,《史记》记录了从远古时代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通史。除《史记》外的二十三部史书,一史只记一朝或一个时代的史实,属于断代史范畴。通史能见其发展脉络,断代史能观其细节,各有优劣,各有所长。

5,二十四史概括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6,二十四史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十四史主要讲的是我国自上古洪荒时代至明代数千年的历史流程。二十四史简介:《二十四史》记载了我国自上古洪荒时代至明代数千年的历史流程,展示了数十个王朝的兴衰变迁,是研究中国历史最具权威性的史料,也是考索我国周边国家历史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由于其内容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史》不仅为研史之人所必读备各,而且被政治军、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奉为治国安邦、运筹帷幄、推陈出新、建功立业的宝典,也被有识之士视为修身治家。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明镜。内容:二十四史分别是汉司马迁的《史记》、汉班固的《汉书》、刘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唐房玄龄等编修的《晋书》、南朝梁沈约的《宋书》、南朝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唐姚思廉的《梁书》和《陈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唐李百药的《北齐书》、唐令狐德棻等编修的《周书》、唐魏征等编修的《隋书》、唐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后晋刘昫等编修的《旧唐书》、宋欧阳修等编修的《新唐书》、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元脱脱等编修的《宋史》《辽史》和《金史》、明宋濂等编修的《元史》、清张廷玉等编修的《明史》。二十四史概念的形成及发展:历朝重视修史的传统:西周末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历史,形成如实记录君主言行的制度。西汉时,司马谈与司马迁父子两人先后担任太史令,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理想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汉时,班固为总结西汉的历史,效仿《史记》的体例,撰写了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从“三史”到“二十四史”:东汉末年,已经有了“三史”的概念,“三史”最初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后汉书》问世后逐渐取代了《东观汉记》的地位成为三史之一。《三国志》问世后,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宋代时,人们将“前四史”与《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北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统称为“十七史”。明朝时,国子监在“十七史”的基础上增加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一并刊刻,称为“二十一史”或“监本”。

7,四史是指

四史 开放分类: 文学 四史为下面的1 2 3 4 要么是从《史记》开始到《明史》为止的“二十四史”,包括 1. 史记 汉· 司马迁130 2 汉书 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要么是被成为“前四史”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左传》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简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文章TAG:二十  二十四  二十四史  十四  二十四史简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