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联结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联结主义在行为主义之前,是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的过渡。

联结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2,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什么学习理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什么学习理

3,联结主义的发展

20世纪80年 代初,认知心理学中兴起的一种认知 研究范式,亦即网络模型。联结主义 的指导性启示和主要灵感来自大脑或 神经系统,它把认知看成是网络的整 体活动。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由 类似于神经元的基本单元和结点构 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活性,外部 的输入、其他单元的活性传递和随着 时间的衰减,都会使一个单元的静息 活性发生动态的改变。联结主义赋予 网络以核心性的地位,采纳分布表征 和并行加工理论,强调的是网络的并 行分布加工,注重的是网络加工的数 学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 取向的联结主义取代了符号取向的认 知主义,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基础。

联结主义的发展

4,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什么是学习的基础

答案是:试误 桑代克的“问题箱”实验 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 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的一个分支。

5,联结主义是行为主义吗

不是,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主义和联结主义是不同的概念。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是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果的解释的西方政治学思潮和流派。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联结主义亦称“联结主义心理学”。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在对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情境感觉和动作冲动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心理行为的基本单位。。“联结”一词,意指实验动物对笼内情境的感觉和反应动作的冲动之间形成的联系或联想。①联结有两类:一类是先天的联结或反应趋势,即本能;另一类是习得的联结或反应趋势,即习惯。联结,人和动物都有。②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三条学习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③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否认在动物联结形成中观念的作用,只要把可能的情境及其元素或复合物和与之相联系的反应的各种复杂表现加以归类编目,就可以了解人的整个心理活动。④强调人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差别仅仅在于联结的复杂程度不同。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首创动物学习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心理的连续性问题,从发生心理学的层面开辟机能心理学的一条研究渠道,为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过渡提供重要前提。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也存在机械论倾向和本能决定论的生物学化倾向。

6,教育心理学 动机作用理论

一、动机的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的观点)二、动机的人本理论。包括: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三、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1、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2、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4、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5、德维克的目标定向理论(也称成就目标理论)
对于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培养与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学习行为。一 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的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使内部强化。二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默里的有关研究,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思想,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用公式表示即:(t)=f (需要*期望*诱因)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三 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的内部。后来,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一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四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现观。吃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现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心理学家最近开始了对社会目标的研究,并认为成就目标应该包括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三种。五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而是替代强化,三是自我强化。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的先行因素,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认为除了结果的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六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在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第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 ※三人行考研辅导班提示:欢迎转载,但需要注明来源。

文章TAG:联结  联结主义  主义  心理  联结主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