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测绘行业顶尖人物是谁

孔祥元,李德仁,宁津生,陈俊勇,武大测绘四大金刚
那方面顶尖??技术?管理?还是学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测绘行业顶尖人物是谁

2,珠穆朗玛峰多高

陈俊勇先生是1975年我国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也是2005珠峰测量技术总顾问——“中国的山高,理所当然是中国人自己测量,自己确定”。在287年前绘制成的《皇舆全览图》上,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虽说没有了新技术为现实所用的土壤,这朵花成了皇帝手中的玩物,藏之大内逾百年而未被官方或百姓所用。从18 47年到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2005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珠穆朗玛峰,第一次有了岩石面高度比较准确的数字。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珠穆朗玛峰多高

3,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表示: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其次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本报记者陆云红)
因为化了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

4,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变矮了

珠穆朗玛峰“身高”缘何整整“矮”了3.7米 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宣布,地球最高峰——珠峰的“身高”为8844.43米。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相比,珠峰“身高”整整低了3.70米!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3.70米的高度到哪里去了?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他表示,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于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顶上终年冰雪,好像戴着厚厚的帽子。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由于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1975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摘去了珠峰头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这如同珠峰在摘去头上的雪帽之后,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来测量“身高”,自然会变“矮”一些。 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和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测高起始点的计算更加精确。最终,2005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米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米至0.8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 陈俊勇表示,除了误差,上述三个原因是珠峰变“矮”最主要的原因。三个因素相加,导致珠峰整整“矮”了3.7米。(完)

5,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变低啦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测量水平的提高,加上珠穆朗玛峰上冰川的融化,使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在降低!其实总的来说,珠穆朗玛峰还是在缓慢的上升的(对于人类来说)!
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宣布,地球最高峰———珠峰的“身高”为8844.43 米。与我国1975 年公布的数据8848.13 米相比,珠峰“身高”整整低了3.70 米!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3.70 米的高度到哪里去了?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 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他表示, 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于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顶上终年冰雪,好像戴着厚厚的帽子。1975 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 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 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 米。由于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 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 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1975 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摘去了珠峰头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 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这如同珠峰在摘去头上的雪帽之后,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来测量“身高”,自然会变“矮” 一些。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5 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和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测高起始点的计算更加精确。最终,2005 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 年高出0.7 米至0.8 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米至0.8 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 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 米。 陈俊勇表示,除了误差,上述三个原因是珠峰变“矮”最主要的原因。三个因素相加,导致珠峰整整“矮”了3.7米。
珠穆朗玛峰实际上并没有变低,之所以新测得的数字会比以前小,是因为随着科技发达,测量技术越来越准确,而之前的测量误差较大,从科学角度来讲,珠穆朗玛峰是不断增长的。

6,珠穆朗玛峰有多少米

8844.43米
8848米
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公布了地球最高峰——珠峰新“身高”:8844.43米,并宣布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8844.43米——刚刚公布的珠峰新“身高”可信度有多高?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 陈俊勇表示,与1975年中国珠峰测高以及其他测量活动相比,2005年的中国珠峰高程测量手段有五个方面的创新,确保了本次测出的珠峰高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过程的应用更加完善。本次珠峰测高中,GPS方法共设置了70个点,而此前美国等国家在测量中只用了2个点;吸取了意大利等国家以往将仪器放置在地面、因人员走动导致数据传输经常中断的教训,把仪器放置到高于人体的三角架上,实现了35分钟无间断数据传输;数据采样从一般的每30秒一次,提高到每秒一次,使获得的数据量大大增加。 二是采用了激光测距的手段。1975年我国珠峰测高没有采用激光测距手段。本次采用激光测距,使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是本次测量峰顶冰雪深度更为可靠。1975年,我国是用人工插入标杆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的,数据为0.92米;1992年,其他国家用插入钢钎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2.55米;本次用雷达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3.5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1米的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此前由于条件限制,是无法测得上述数据的,因此也会影响珠峰高程的精度。 四是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加精确。作为珠峰高程测量的基准,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何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高程起算点的确定更加精确。 五是测量中的折光改正更加完善。山高测量需要根据气象资料进行折光改正。此前测量珠峰高程时,折光改正使用的是距珠峰70公里之外的定日的气象资料,而本次使用的是在珠峰脚下珠峰大本营测得的气象资料,数据无疑更为准确。
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公布了地球最高峰——珠峰新“身高”:8844.43米,并宣布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8844.43米——刚刚公布的珠峰新“身高”可信度有多高?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 陈俊勇表示,与1975年中国珠峰测高以及其他测量活动相比,2005年的中国珠峰高程测量手段有五个方面的创新,确保了本次测出的珠峰高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过程的应用更加完善。本次珠峰测高中,GPS方法共设置了70个点,而此前美国等国家在测量中只用了2个点;吸取了意大利等国家以往将仪器放置在地面、因人员走动导致数据传输经常中断的教训,把仪器放置到高于人体的三角架上,实现了35分钟无间断数据传输;数据采样从一般的每30秒一次,提高到每秒一次,使获得的数据量大大增加。 二是采用了激光测距的手段。1975年我国珠峰测高没有采用激光测距手段。本次采用激光测距,使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是本次测量峰顶冰雪深度更为可靠。1975年,我国是用人工插入标杆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的,数据为0.92米;1992年,其他国家用插入钢钎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2.55米;本次用雷达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3.5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1米的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此前由于条件限制,是无法测得上述数据的,因此也会影响珠峰高程的精度。 四是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加精确。作为珠峰高程测量的基准,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何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高程起算点的确定更加精确。 五是测量中的折光改正更加完善。山高测量需要根据气象资料进行折光改正。此前测量珠峰高程时,折光改正使用的是距珠峰70公里之外的定日的气象资料,而本次使用的是在珠峰脚下珠峰大本营测得的气象资料,数据无疑更为准确。

文章TAG:陈俊勇  测绘  行业  顶尖  陈俊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