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该如何解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其大体意思是: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该如何解释

2,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体现的是民本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A、B、D三项都属于民本主义思想,故排除;C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强调要顺应天命,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答案为C项。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

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论语还是尚书

据汉语大词典: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汉语大词典】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子是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的兄弟,具体名字不明。《史记·夏本纪》说:“帝太康失国,兄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须,待。汭,水曲。须于洛汭,在洛水之曲等待着太康。五子怨恨,于是追述大禹的教戒,写了一组诗歌,名叫《五子之歌》。
出自论语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论语还是尚书

4,含 固邦 的成语

本固邦宁 【拼音】: běn gù bāng níng【解释】: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出处】: 《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举例造句】: 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本固邦宁。 ★京剧《串龙珠》【拼音代码】: bgbn【近义词】: 本固枝荣【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谏【故事】: 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民本思想的最早的完整表述见于何书

邦:其实也是国的意思,在古代比国的概念要小。古代采取分封制,即分土地,由拥有“天下”的“天子”国君,分封土地给诸侯,建邦,成为诸侯国。“封建社会”一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当时意思其实是“国为天下,而邦比国小”。秦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实行中央集权,设郡。近代,邦为国的意思更加明显,如邻邦,即为邻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所以当时称邦,其实可以称为“民惟国本,本固国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这句话同,唐朝魏征纳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孟子的“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都是民本意思的表现。有了百姓,才会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君,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

6,来自古典文学格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你好!任重而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找《论语》、《孟子》之类的书吧如有疑问,请追问。

文章TAG: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如何  解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