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韧性,什么是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公务员考试 2024-02-28 01:13:59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什么
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建筑钢材(软钢)、木材、塑料等是较典型的韧性材料。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 脆性是指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材料发生无先兆的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塑性变形的性质。 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极小。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与韧性材料相比,它们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不利的。
2,啥是韧性谁能解释一下
韧性 [rèn xìng]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 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百科释义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韧性可在材料科学及冶金学上,韧性是指当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其定义为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与体积的比值。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通俗说材料在外力影响下永久性变形状,这个特性称为材料塑性。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通俗说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称材料强度。韧性:材料的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通俗说材料具有吸收外力对它变形的能力称为韧性。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通俗说材料表面抵抗外力侵入的能力称为硬度
3,水泥刚性好还是韧性好
韧性要靠钢筋,水泥本身韧性是有限度的,水泥抗压性能要好些。如果说刚性,应该还含有硬度的概念,水泥偏脆性。沥青柏油路的优点有:a. 面层比较软,所以汽车走在上面会觉得很舒服,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但水泥路硬度大,汽车走在上面会觉得硬邦邦的,一些路面比较细小的缺陷都会给人以比较强烈的震动感觉。 b. 沥青柏油路可以有效吸收汽车行驶的噪音,减少城市马路的噪音污染。 c. 景观性。沥青路面一般为黑色,给人为深沉稳重的感觉,开车时人会觉得比较塌实。但混凝土路却是颜色的灰白色,给人以浮气不足的感觉,无景观性可言。所以在进行小区或市政的主干道、次干道设计时,想上点档次的话,就选择沥青路面。 d.沥青柏油路修补方便。如果道路损坏,水泥路需要整块整块挖掉,易断裂,一断裂则需要整块都挖掉。沥青柏油路则见洞补洞,哪里出现破洞漏洞只需要填满补一补就可以了,打补丁。一、关于区别大致有以下几个 1、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刚性路面,沥青路面为柔性路面。 2、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时噪音大,沥青路面噪音小。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速度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速度快。 4、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不方便(因水泥混凝土需达到一定的养护时间),而沥青路面养护方便易行,施工后即可开放交通。 5、使用寿命上看,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高于沥青路面(要看形式)。二、造价: 一般如果不是钢筋混凝土路面,那么单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造价要低些的,大概是沥青路面造价的0.7~0.9(要看道路等级和结构形式)。 另外,水泥或沥青复合式路面就要更贵些。
4,客观讨论成都和重庆未来哪个潜力更大
2个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都被外界看好的城市,成都有着很深远的文化底蕴,一直传承着某些价值观念;重庆显然属于新兴的城市,直辖市,是她的王牌。我将从经济政治、教育健康、文化生活层面来谈谈个人见解。 1.从经济政治层面上看,成都GDP2014年过9000亿,重庆过1.3万亿毫无悬念,双方分别增长10%和10.8%,成都人均大概收入7万多;重庆人均大概5万多,事实数据很明显,重庆人口基数太大2900万多人口,主要财富集中在主城,所以贫富差距很大,而成都则平均些。成都产业以互联网电子信息,医药,能源、服务业,旅游业为主;重庆产业以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信息、外贸、等制造业为主,近几年外贸增速飞快,来源于沿海产业转移。双方的房地产突飞猛进,大量写字楼建立起来,拉动了经济迅速增长!双方比较弱的产业,高科技研发,品牌运营企业较少,全国知名品牌偏少,所以很难说清楚那边的经济会更有潜力!在政治上,成都一直号称西部中心城市,重庆被国务院定位国家中心城市,所以国家政策更偏向于重庆! 2.从教育和健康医疗层面来看,成都的七中、石室、树人、川大、电子科大等知名学校,从中学到大学的资源好;重庆有一、三、八和巴蜀中学,以及重大、西南等综合型大学;实际的情况评估,成都略高一筹,健康医疗上面来看,有个华西直接甩重庆第三军医大一俩条街。3.从文化生活上面来聊,成都一直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感,蜀绣,川剧,美食,一直保留发挥得很好;重庆文化起源于朝天门码头的袍哥式文化,对人耿直义气,火锅文化名扬天下;生活环境上,成都以悠闲出名,打麻将全国人民都知道,宁愿不要赚多少钱也要去耍,同时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做事的习惯也偏向于拖,其渗透各个方面。由于美食美女偏多了,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成都平原的气候更宜人,成都市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城市环境相对来说较干净些,特别适合居住;重庆人性格有韧性,说话直接豪爽,做事干脆利落但有时不顾别人的感受!同样重庆美食美女也是非常多的,到处可吃可看的美女!一提到重庆的天气,热!!!因为海拔100多米,加上周边环境影响,热,是重庆绝对代名词,所以怕热的人儿还是远离的好。所以人们就觉得重庆并不宜居,事实上,重庆人民特别爱自己的家乡,哪怕再热,哪怕天天爬坡上坎难走的路,都觉得重庆是最好的。重庆还有一特色是重庆的夜色,山水融合,一座不同于中国任何城市的山景城,夜景如梦如幻,更具鬼魅!总结,重庆和成都到底哪个更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我希望双城协同并进,发挥自家的优势,让更多人才集聚西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希望,双城从历史中走来,有了目前的状态,又要走向未来,有人才是决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是人们居住地,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人们的期望!
5,打造智慧城市体现怎样的国策和发展战略
自2011年以来,我国从学习了解国外传播过来的概念,到逐步从国家政策高度引导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并写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历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范围内探索智慧城市的有效模式方兴未艾。智慧城市,这一名词快速被绝大多数城市管理者所了解,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特别是在信息化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推动下,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空信息云、政务改革、人工智能和“城市大脑”等相结合,一举成为全行业的热词,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在城市领域,让新理念落地、让新名词生机勃勃、让新事物真正管用,是支持我国经济新常态、贯彻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承载新型城镇化人口需求和增强城市韧性的内在需要。因此,创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诉求应运而生。地方城市政府和信息化行业率先开始思考如何挖掘智慧城市的潜能,服务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先导的创建迈入了第五年,中国迫切需要梳理出有建设成效的智慧城市“样板”。为了有效引导智慧城市的发展导向,切实服务于城市治理和民生福祉的提升,应当坚持,在知识理论方面充分跨界整合、注重协作协同和创新,围绕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城市问题等:1、构建起全面引领智慧城市行业协同、高效发展的多元化科学咨询体系与沟通机制;2、编制好有城市思维、激情和生命的智慧城市规划与顶层设计;3、建设好操作性强、成本适宜的智慧城市及其建筑的建设指南,为智慧城市能力建设提供准确的开放式参考平台和创新基石。由此,通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样板,变策划、争取项目,为真正的“传经送宝”,将政府理念有效落地为实际行动;将信息化有效地升级为智慧化;进而促进城市智慧化建设不偏离城市的本质规律和市民的基本诉求。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坚持平台思维先行,微智慧落地;跨委办局谋划,扶持单项实践的总体战略,构建智慧城市跨界创新与产城融合示范区。结合对智慧城市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地方城市实践出发,提出九条基本项目建议:1、从城市细胞入手,着力发展智慧建筑与小区,为智慧社区建设奠定基础;2、在城市核心区(重点开发区域)设置智慧城,推广产城融合概念,重点建设智慧城市孵化器,营造双创基地;3、培育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整合落地力量共同参与,缓解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4、加大人才创新力度,构建创业之城,建设“智城”,创新人才引进与居住配套的重大实施策略;5、与建设进度相配套,加快编制一批技术导则、纲要和指南等,全面统筹城市的智慧化建设;6、充分考虑城市边界、人口、产业等的复杂性,充分用好建设实施的有效要素资源,加快构建城市建设管理的智慧化平台,并根据建设进度,逐步升级为城市运营综合平台;7、对城市功能进行诊断分析并予以完善,实现规划信息化创新;8、率先构建服务于城市决策的动态、可视化和量化的城市决策支持平台;9、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开放资源数据优势与条件,构建全社会能够充分访问、查询、下载、调用和二次开发的智慧应用创新平台。中国从五年前了解国外的智慧城市最新动态到成为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试验场。与此同时,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应运而生,生态城市已经在全国各级城市建设中全面铺开。生态与智慧融合创新,是可持续解决中国城市当前发展困境与提供中长期战略支撑的双引擎,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关键依据金鹏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6,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扩展资料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才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特点: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这样,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例如,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更进一步观察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前述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suburbanization)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exurbanizatio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于是,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遍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挑战不可避免: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即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年的水平上降低一半,而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要全面达到城市的能源清洁化并逐步将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四分之三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都是严重挑战。 3.加速城市生态环境转变。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4.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城市化的压力。到2050年前后,中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001年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只有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5.加速不同地区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和地区内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并最终达到克服社会的二元结构,实现国家整体的共同富裕,是长期任务。 6.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目前,中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
文章TAG:
城市韧性 什么是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都在看
-
新疆公务员考场安排
2023-04-08
-
通辽公务员培训机构排行榜最新,公务员培训机构加盟店排行榜
2023-06-01
-
女生30岁考公务员晚吗,考公务员前先备考两年再参加考试
2023-06-09
-
公务员诫勉谈话后果是什么,诫勉谈话的后果及影响
2023-06-15
-
公务员分配什么专业好,考上公务员一般分配什么工作
2023-06-24
-
公务员线上培训机构,十大公务员培训机构
2023-06-24
-
安徽成人本科考试科目,临床医学成人本科考试科目
2023-06-30
-
注会公务员报什么方向,公务员考注会有什么用
2023-07-03
-
公务员面试班有什么用
2023-07-15
-
新疆公务员优惠政策是什么,公务员购车优惠政策2022
2023-07-15
-
乌鲁木齐公务员多少分入面,公务员多少分入取
2023-07-24
-
公务员学什么才艺,理科考公务员学什么专业好
2023-07-25
-
银行考公务员的多少,考银行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2023-08-03
-
公务员考什么性价比高,考公务员怎么报名
2023-08-06
-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什么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