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海底黑烟囱

海底热泉
海底“黑烟囱”是地壳活动,在海底反映出来的现象。它分布在地壳张裂或薄弱的地方,如大洋中脊的裂谷、海底断裂带和海底火山附近。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存在大洋中脊,它高出洋底约3000米,是地壳下岩浆不断喷涌出来形成的。洋脊中都有大裂谷,岩浆从这里喷出来,并形成新洋壳。两块大洋地壳从这里张裂并向相反方向缓慢移动。在洋中脊里的大裂谷往往有很多热泉,热泉的水温在300摄氏度左右。大西洋的大洋中脊裂谷底,其热泉水温度最高可达400摄氏度。在海底断裂带也有热泉,有火山活动的海洋底部,也往往有热泉分布。除大洋中脊有火山活动外,在大陆边缘,受洋壳板块俯冲挤压形成山脉的同时,往往有火山喷发,在它的附近海底也会有热泉分布。

什么是海底黑烟囱

2,海底为什么会有黑烟囱

海水沿海底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加热,再集中向上涌动并喷发,最终形成深海热液喷口。而“黑烟囱”正是由海底热液喷发作用形成的。1977年,美国地质学家搭乘“阿尔文号”潜水器,在东太平洋洋中脊海底考察时,惊奇地发现那里耸立着一些“烟囱”,正在向外喷发滚滚“浓烟”。海底又不是工厂,怎么会有烟囱呢?难道是外星人建立的基地?更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些喷发着浓密“黑烟”的烟囱旁边还生长着许多奇异生物,仿佛是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个奇异的现象吸引了科学家的多次造访,蒙在这个神秘海底世界的面纱逐渐被揭开。原来,“黑烟囱”里冒出的不是烟,而是高温炙热的黑色热液流体!科学家将之称为海底热液。这些“黑烟囱”正是由海底热液喷发作用形成的。如果你想用手去直接触摸它,可千万不行,因为这些“黑烟”出口处的温度高达300~400℃,轻易就能将你的手烫伤。即使是驾驶潜水器靠近它,也得小心谨慎,否则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除了温度很高以外,这些“黑烟”通常还拥有很强的酸性。一些“黑烟”的酸碱度(pH值)接近于我们平常食用的陈醋,可以达到2.8左右。那么,深海热液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原来除了温度高,它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氢气等,以及铁、铜、铅、锌等金属离子。对于陆地上大多数生物来说,这里简直就是死亡之地。“黑烟”中弥漫的有毒物质足以使它们立即死于非命!按常理来说,没有生命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里应该是不毛之地。可是,“黑烟囱”附近海底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里简直就是生命的“绿洲”。在1平方米的狭小面积内,蛤类等动物的数量甚至可以超过300个,用“密密麻麻”来形容毫不为过!这里同样也是各种微生物栖息的天堂,繁衍着许多靠“吃”“黑烟”中的有毒气体生活的微生物。

海底为什么会有黑烟囱

3,海底黑烟囱是什么

  海底黑烟囱的发现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十年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现代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Alr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得由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同一地点约2610~1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目前,世界各大洋的地质调查都发现了黑烟囱的存在,并主要集中于新生的大洋地壳上。   研究生命起源和大洋演化的指路灯   黑烟囱与含矿液体的运移通道共同组成了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环境,并可以在地层中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当时古大洋环境的重要样本。   同时,大量的海底调查研究发现,在海底黑烟囱周围广泛存在着古细菌,这些古细菌极端嗜热,可以生存于350℃的高温热水及2000-3000米的深水环境中,为古老生命的孑遗。黑烟囱喷出的矿液温度可高达350℃,并含有CH4、CN等有机分子,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如此环境可以满足各类化学反应,有利于原始生命的生存。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地球早期的环境才与此类似,科学家们为此提出了原始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理论,认为地球早期水热环境和嗜热微生物可能非常普遍,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   世界各地在对不同时代古大洋地质记录(蛇绿岩)进行广泛的调查时,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找到了古海底黑烟囱的残片及相关块状硫化物。但是,大多数硫化物的时代很少大于6亿年,老于25亿年古海底黑烟囱记录还不多见,尽管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了26亿-27亿年前的金属硫化物矿产,但尚无海底黑烟囱残片的报道。为此寻找古老的黑烟囱残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海底黑烟囱是什么

4,海底黑烟囱是什么

实际上,海底热泉的活动并不一定形成烟囱。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红海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比如水温和盐度偏高,接着就出现了高温卤水。1967年,在一处海渊中发现了在热泉周围形成的海底多金属软泥。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现代热液矿产资源的新篇章。1988年,我国科学家与德国科学家联合考察了马里亚纳海沟。他们通过海底电视看到,在水下3700米左右的海底岩石上有枯树桩一样的东西,它高2米,直径50到70厘米不等,周边还有块状、碎片状和花朵状的东西,在这些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处,沉淀堆积了许多化学物质,他们采集了1000公斤的岩石样品,主要是黄褐色,间杂黑色、灰白色、蓝绿色。经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人们确认这就是海底热泉活动的残留物,叫做烟囱。它们大多是硫化矿物。除了大量铜、锌、锰、钴、镍外,还有金、银、铂等贵重金属。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些活动热泉附近,甚至聚集了大量的人类不曾认识的新生物物种。这些,都需要今后人类的艰苦努力去探索。
海底黑烟囱出现在热液硫化物喷出区域,是硫化物堆积形成的近似直立的特殊地貌形态。而喷出的“黑烟”并不是气体,而是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烟囱中喷出后,与周围海水混合后,产生沉淀而生成的“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随着沉淀的不断进行,黑烟囱也会不断升高。  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 蛟龙号发现黑烟囱的视频中央台已报道,在优酷网上也能找到链接,可以对照理解。
海底黑烟囱的发现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十年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现代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Alr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得由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同一地点约2610~1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目前,世界各大洋的地质调查都发现了黑烟囱的存在,并主要集中于新生的大洋地壳上。 研究生命起源和大洋演化的指路灯 黑烟囱与含矿液体的运移通道共同组成了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环境,并可以在地层中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当时古大洋环境的重要样本。 同时,大量的海底调查研究发现,在海底黑烟囱周围广泛存在着古细菌,这些古细菌极端嗜热,可以生存于350℃的高温热水及2000-3000米的深水环境中,为古老生命的孑遗。黑烟囱喷出的矿液温度可高达350℃,并含有CH4、CN等有机分子,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如此环境可以满足各类化学反应,有利于原始生命的生存。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地球早期的环境才与此类似,科学家们为此提出了原始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理论,认为地球早期水热环境和嗜热微生物可能非常普遍,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 世界各地在对不同时代古大洋地质记录(蛇绿岩)进行广泛的调查时,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找到了古海底黑烟囱的残片及相关块状硫化物。但是,大多数硫化物的时代很少大于6亿年,老于25亿年古海底黑烟囱记录还不多见,尽管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了26亿-27亿年前的金属硫化物矿产,但尚无海底黑烟囱残片的报道。为此寻找古老的黑烟囱残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和外星人有关么 ?这个问题,其实又有谁能肯定的回答呢?
lz你好,你的问题我来回答吧。1.发现海底黑烟囱首先发现于1979年。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外太平洋海底,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等人乘坐"阿尔文"号潜水器向深海下潜,当他们下潜到2500米接近海底时,看到一幅十分奇异的景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像重工业基地一样。2.概述海底热泉活动的残留物,叫做烟囱。它们大多是硫化矿物。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3.形态 海底热泉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象重工业基地一样。而且在“烟囱林”中有大量生物围绕着烟囱生存。烟囱里冒出的烟的颜色大不相同。有的烟呈黑色,有的烟是白色的,还有清淡如暮霭的轻烟。4.成分 经分析发现“烟囱”喷出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硫磺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的硫化物等物质,对硫磺铁矿的液体进行测定表明,其外壁由石膏、硬石膏、硫酸镁组成,而与热水接触的内壁,则为粗大的结晶黄铜矿和黄铁矿。最外层富含重晶石、非晶质二氧化硅。“烟囱”底部有黑色细粒沉淀物,其中含有闪锌矿、硫磺铁矿、黄铁矿及铅锌矿和硫等。在其周围的水样中氦-3和氢锰的含量较高。 5.成因及分布 海底热泉并不只是这一处。科学家们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中脊和红海等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正在活动的和已经死亡的“烟囱”。海底热泉为什么出现在大洋中脊呢?原来,洋中脊是多火山多地震区,岩石破碎强烈,海水能通过破碎带向下渗透,渗入的冷海水受热后,以热泉形式从海底泄出。在冷海水不断渗入、热海水不断排出的循环过程中,洋底玄武岩中铁、锰、铜、锌等元素溶于热海水中,成为富含金属元素的热液而喷涌出来。由于洋中脊是大洋板块的分离部位,那里的岩石圈地壳最薄弱,因此又是地幔热流最好的突破口。热泉水带上来的物质多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它们沉淀在热泉喷口周围,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热液矿床”。 6.意义 海底热泉海底热泉的发现与研究,打破了人们对深海大洋的传统看法,在认识海洋、开发海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地质学方面,海底热泉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海水在洋壳里不断循环的现象。ps科幻角度讲着很可能是外星的工业烟囱。古老的传说,人类有过史前文明,也许由于某种原因,如躲避大的流星雨,或者太阳风暴等恶劣的自然问题,搬到(躲)海底。~~~希望能够帮你解惑。
海底黑烟囱的发现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十年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现代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Alr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得由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同一地点约2610~1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目前,世界各大洋的地质调查都发现了黑烟囱的存在,并主要集中于新生的大洋地壳上。 研究生命起源和大洋演化的指路灯 黑烟囱与含矿液体的运移通道共同组成了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环境,并可以在地层中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当时古大洋环境的重要样本。 同时,大量的海底调查研究发现,在海底黑烟囱周围广泛存在着古细菌,这些古细菌极端嗜热,可以生存于350℃的高温热水及2000-3000米的深水环境中,为古老生命的孑遗。黑烟囱喷出的矿液温度可高达350℃,并含有CH4、CN等有机分子,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如此环境可以满足各类化学反应,有利于原始生命的生存。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地球早期的环境才与此类似,科学家们为此提出了原始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理论,认为地球早期水热环境和嗜热微生物可能非常普遍,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 世界各地在对不同时代古大洋地质记录(蛇绿岩)进行广泛的调查时,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找到了古海底黑烟囱的残片及相关块状硫化物。但是,大多数硫化物的时代很少大于6亿年,老于25亿年古海底黑烟囱记录还不多见,尽管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了26亿-27亿年前的金属硫化物矿产,但尚无海底黑烟囱残片的报道。为此寻找古老的黑烟囱残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海底黑烟囱成因探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生产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能源消耗连年递增,发达国家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日以继夜地喷涌着浓重的烟尘。对陆地有限的自然资源连续多年大规模机械化采掘和源源不断地燃烧已使其贮量日趋枯竭。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将人类未来资源的希望倾注于海洋,并开始了海底探矿寻宝的热潮。 自1977年10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所属深海潜艇“阿尔文”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率先发现海底热泉生态区以来,海洋学家又先后在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北纬10°海底和北纬21°的胡安·德富卡海隆下勘察到大规模热泉区并分别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胡安·德富卡海底热泉区中拥有多处喷涌升腾矿物质的黑烟囱。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近期的科学考察又获得新的收获和重要的发现。 距西雅图以西300英里处太平洋海下,胡安·德富卡板块不断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因此造成沿胡安·德富卡海隆海底地层出现坼裂和扩张,地球内部源源不绝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却固着成新的海底地壳并将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并取而代之。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热泉。 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水族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德布拉·斯特克斯确悉,海底黑烟囱的构筑绝非仅仅是地质构造活动的结果。其中神奇莫测的热泉生物建筑师的艰辛劳作也功不可没,不容忽视在热泉口周围拥聚生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其中管足蠕虫可长到18英寸,它们独具特色的生存行为特别引人注目。斯特克斯和助手特里·库克发现这些底栖生物在营造烟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查明黑烟囱矿物成分,斯特克斯从3座黑烟囱内采集了18英寸长的岩心,经潜心研究后才揭示了其中奥秘。他们发现岩心上布满了含有硫酸钡亦称重晶石的凹陷管状深孔,研究人员确认这些管状孔穴系蠕虫长期生存行为的结果。鉴于热泉口旁蠕虫遍布,因此尚难断定究竟哪些蠕虫擅长打洞筑巢。 从管洞外形来看极有可能是活跃喜迁居的管足蠕虫长期挖掘作业的产物。解剖分析表明,管足蠕虫内脏中的细菌可从热液所含亚硫酸氢盐中获取氢原子维持生命,细菌还可把海水中的氢、氧和碳有机地转化生成碳水化合物,为蠕虫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这种化学反应的结果遗留下硫元素,蠕虫排泄的硫又促使海水中的钡和硫酸发生催化反应。常此以往蠕虫死后便在熔岩中遗留下管状重晶石穴坑。 斯特克斯推测一座座海底烟囱演化生成过程可能在蠕虫聚集热泉口周围就早已开始了,胡安·德富卡海隆下蠕虫建筑师精心创造的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开凿的洞穴息息相通犹如礁岩迷宫,从而使热液将矿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并堆集烟道。当黑烟囱在热泉周围落成后,熔岩上深邃的管状洞口穴就成为矿物热液外流的通道从而形成海底黑烟热泉奇观,直到通道自身被矿物结晶体堵塞才告停息。从多处海底热泉采样分析来看,矿产资源丰饶种类繁多品位极高。据悉美国科学家正加紧研制大型深海考察潜艇并准备对深海热泉进行全面研究,同时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求设立深海热泉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江海近日向记者透露,今年8月以他为首的研究组在对我国五台山-太行山交界区进行中-美-加专家联合地质调查时,发现了25亿年前的海底黑烟囱,这些发现为地球生命起源与大洋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同行的美国和加拿大专家充分肯定了李江海研究组的这项科学发现,并给予高度评价。 什么是“海底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的发现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十年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现代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始于1978年,当时,美国的阿尔文(Alr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洋中脊的轴部采得由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硫化物。1979年又在同一地点约2610~1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及温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了硫化物的颗粒,形成金、铜、锌、铅、汞、锰、银等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目前,世界各大洋的地质调查都发现了黑烟囱的存在,并主要集中于新生的大洋地壳上。 研究生命起源和大洋演化的指路灯 黑烟囱与含矿液体的运移通道共同组成了金属硫化物的成矿环境,并可以在地层中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当时古大洋环境的重要样本。 同时,大量的海底调查研究发现,在海底黑烟囱周围广泛存在着古细菌,这些古细菌极端嗜热,可以生存于350℃的高温热水及2000-3000米的深水环境中,为古老生命的孑遗。黑烟囱喷出的矿液温度可高达350℃,并含有CH4、CN等有机分子,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如此环境可以满足各类化学反应,有利于原始生命的生存。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地球早期的环境才与此类似,科学家们为此提出了原始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理论,认为地球早期水热环境和嗜热微生物可能非常普遍,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 世界各地在对不同时代古大洋地质记录(蛇绿岩)进行广泛的调查时,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找到了古海底黑烟囱的残片及相关块状硫化物。但是,大多数硫化物的时代很少大于6亿年,老于25亿年古海底黑烟囱记录还不多见,尽管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现了26亿-27亿年前的金属硫化物矿产,但尚无海底黑烟囱残片的报道。为此寻找古老的黑烟囱残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艰辛搜求 惊人发现 以李江海教授为首的课题研究组在发现最古老的蛇绿岩后,迅速瞄准古海底黑烟囱的科学探索,并选择在太行山与五台山交界区开展地质调查。今年7月,研究组采集了第一批金属硫化物的岩石标本300多块,并在其中发现了黑烟囱残片。8月,研究组再次对该区进行了3个星期的野外科学考察,详细调查了太行-五台山约60平方公里的高山地区,考察了20余处矿点及矿井,还深入1000多米的矿山巷道深处,先后采集了约500公斤的岩石样品。 随后,研究组对样品开展了多学科的分析测试,并邀请了美国、加拿大专家共同进行现场考察和科学鉴定,从多方面的证据判断华北黑烟囱形成于25亿年以前,证实了华北古海底黑烟囱的重要发现。 李教授向记者介绍说,五台山与太行山地区保留了古老海底黑烟囱完整的地质记录,具有岩石类型齐全,构造形态完整的特点,具有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另外,这些海底黑烟囱及相关蛇绿岩还证实了华北大陆中部板块碰撞缝合带长度超过600公里的前期科学推断。 据了解,距今25亿年前后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界线,地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包括大陆面积迅速增加,大气圈逐渐富集氧气,生命(蓝绿藻类)开始在浅海上大爆发,地球释放热量与表面温度开始明显降低等。 未完的追求 目前,李江海的研究组已初步完成了岩石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的科学鉴定,随后将对其开展实验测定,以揭示它们形成环境及过程;并在黑烟囱周围的海底沉积物中,寻找古大洋中原始生命的记录,研究它们生存的环境;通过与现代及其它年轻黑烟囱记录进行地质对比,以恢复出当时的洋底热液活动的地质模型。 李江海表示将持续开展对华北大陆中部板块碰撞缝合带的科学研究,继续寻找相关的大洋地质记录,并探讨华北大陆缝合带在其它大陆的延伸情况,恢复古板块构造。

文章TAG:海底  黑烟囱  什么  海底黑烟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