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态毒理学论文的期刊有哪些

如果对期刊要求不高的话,可以试试 环境保护前沿,世界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比较好中
搜一下:关于生态毒理学论文的期刊有哪些

关于生态毒理学论文的期刊有哪些

2,生态毒理学报是否一级学报

是否是一级学报各高校或中科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看,因为《生态毒理学报》创刊的时间较短,影响因子大概1.5左右吧,总体上还没到一级学报的水平。我给你举两个例子LZ应该就会明白了,中科院土壤所有两个刊物,一是《土壤通报》一是《土壤》,对应影响因子大概1.9和1.5,一个是一级学报一个是二级学报;中科院生态所也有两个刊物,一是《生态学报》一是《生态学杂志》,对应影响因子大概2.1和1.7,依然一个一级学报一个二级学报。顺便说下,如果是中文期刊的话,是否是一级影响不大,除非你们学校的特殊规定,因为找工作什么的一般都看SCI了(博士的话),就是我们现在都很少再发中文的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也许是的。

生态毒理学报是否一级学报

3,气 象 与 减 灾 研 究是什么期刊

2011第六版北大撒核心期刊目录这两类核心期刊名目如下:P4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1大气科学5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8气象科学2气象学报9气候与环境研究3高原气象6气象1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4应用气象学报7热带气象学报X(除X9)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表1环境科学8环境科学与技术14工业水处理2环境科学学报9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15环境工程3中国环境科学16自然灾害学报4环境科学研究10环境污染与防治17灾害学5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化工环保18水处理技术6环境工程学报1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97环境化学13生态毒理学报20中国环境监测
没看懂什么意思?
没看懂什么意思?

气 象 与 减 灾 研 究是什么期刊

4,与生态学研究领域相关的国内期刊

期刊名:《zhidao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ISSN: 1005-376X 类型:杂志期刊名回:《绿色科技》 ISSN:1674-9944 类型:学术性期刊期刊名:《水生态学杂志》 ISSN 1674-3075 类型:杂志期刊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1671-3990 类型:学术性期刊期刊名:《应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类型:学术性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经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等

5,生态学领域的主要发表期刊有哪些

安全与环境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经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等
仅仅是生态学方向的杂志还是太多了,您应该说的详细点,比如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哪一类的,比如是动物行为生态学?还是生理生态学?一般影响因子不高的杂志,的确相对容易被接受。但是,这类杂志等待时间也很长,所以,要有提前的准备,否则影响毕业等结果就不好了。给你推荐几个综合类的,比如ecoscience(影响因子1.0左右),plant species biology(1.3),community ecology(1.2),rangeland journal(1.0),new zealand journal of ecology(1.1),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1.0)

6,二恶英问题

二恶英除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外,作为一种扰乱内分泌物质,还被怀疑可能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那么,二恶英这种化学物质究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对生物造成如此众多毒害的呢?最新动物实验表明,关键可能在于细胞中起接收二恶英作用的“受体”。 二恶英进入人体后首先溶解于脂肪,待渗入细胞后附着于一种被称作“Ah受体”(芳烃受体)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在搞清“Ah受体”氨基酸排列的基础上,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不带这种受体的动物实验小鼠。 在一次实验中,对带有“Ah受体”的怀孕12.5天的小鼠,以每公斤体重40微克的比例添加二恶英后,幼鼠出现了肾脏畸形和腭裂。在另外一项以38只胎儿鼠为对象的实验中,所有胎儿鼠都出现了腭裂,33只出现了肾脏畸形。与此形成对照的是,28只不带“Ah受体”的小鼠,接触二恶英后均未出现畸形。研究人员据此认为,由二恶英带来的大部分毒性影响,可能都经过了“Ah受体”的中介。据分析,二恶英粘附“Ah受体”后,可进一步渗入细胞核中,与A rn t蛋白质相结合。该结合体粘附DNA后,则可控制相应基因的活动。 研究表明,上述受结合体控制的基因之一,便是一种起促进药物代谢作用的蛋白质基因。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基因出现异常,二恶英的致癌性和干扰内分泌作用才体现了出来。 由于细胞受体存在于肝脏、肺等人体各个部分,在不同的组织和阶段,可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要真正解开二恶英的毒害之谜,还有待人们对“Ah受体”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恶英类在细胞胞浆内作为配体与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结合后,以与固醇类激素的相似作用机制发挥毒性作用,诱导基因表达,改变激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功能。二恶英类物质具有急性致死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畸性、免疫毒性等特点。因为其结构稳定半衰期长,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逐级放大累积,最终进入人体并富集,所以人和动物低剂量的长期接触就会造成严重的机体毒害作用。可参考文献:杨永滨, 郑明辉, 刘征涛. 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新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06 ,1(2): 105-115.

文章TAG:生态  毒理学  关于  论文  生态毒理学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