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凭君传语报平安 崔颢诗句一

凭君传语报平安 (崔颢诗句一) 不作书相问□□自来还自去,□□青天夜夜心 (李白诗句一) 明月不归沉碧海锦□□色来天地,花近高楼伤□心 (刘长卿诗句一)江春不肯留归客

凭君传语报平安 崔颢诗句一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这是诗的最后一句,“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什么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望采纳,谢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今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什么意思

4,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

(1)京:指长安。使:使者。(2)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园。路漫漫:路程遥远。(2)龙钟:眼前淋淳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4)凭:托附。君:指入京使者。[简要评析] 《逢入京使》这首诗写出了,路漫漫思家的急切心情。诗人岑参在远赴边陲途中适逢入京使者,因见他人归京而触动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遂当即命笔,记下了瞬间的矛盾心态。由于写得特别情真意深,亲切感人,所以能深入人心,世代传诵。岑参在前后两次出塞轮台、北庭的生涯中,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无疑是激扬高昂、奋发向上的。本诗写于天宝八年(749),此时诗人才过而立之年不久,卓荦的才华,充沛的精力,新奇的眼光,乐观的性格,正是诗人一生中创作大为丰收的好时光。岑参的许多名诗如《走马川行》、《轮台歌》、《白雪歌》、《热海行》、《天山雪歌》等均写于天宝八年以后,所以本诗写作背景决非为“他此行只是迫于君命,实非所愿”(黄雨评语)。那么又如何解释诗中的“泪不干”呢?其实很是简单。因为这首诗一方面包含了诗人功名进取的精神和行为(“马上相逢”),但诗人也是人,他也是要思乡的(“故园东望”),可由于望而不见(“路漫漫”),因而只能是“泪不干”了。所以这首诗极为真实地描写了诗人既欲仕进、又要思乡的矛盾心态,而且解决方式又是如此实在,如此平凡,如此本色:“凭君传语报平安”。它把普通人时常也会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提炼成这样一句名句,于是成为不朽,成为绝唱,于是就给岑参的诗作增添了新的光色。后来岑参又有思乡名作〈赴北庭度陇思家〉:“西向陇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中数寄书。”诗中虽有奇思异想(望鹦鹉能飞返故乡传送口信),但总觉有雕琢之痕迹,不如此诗纯为天籁之作,无法可逾越的。“马上相逢”两句来得直率真切,有如天簌,自然天成,脱口而出,字浅意深,以一颗急切的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作为在外人对家园的强烈思念,意境沉郁深切,含蓄悠远。[诗人简介]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父亲岑植,曾两任刺史,但在岑参少年时即死去,乃从兄受学,刻苦读书。天宝进士。初为小官,后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卒于成都旅舍。他少经孤寒,早具怀抱。两赴边塞之后,他的意气固然舒发了,诗歌也有了新的生命呼。西北的大沙漠、大风雪、大战役,一齐进入他的眼底,出现他的笔端。他在边塞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边塞却成为这位沙漠歌手创作生活的沃土,同时,他又以豪迈乐观的气概,歌颂了那些在艰苦荒凉的环境中,镇守着祖国西北的将士们。唐室的“军威”也通过他的诗流传发扬。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翁方纲说岑诗奇峭为入唐以来所未有,但这种悲壮奇峭,却又是在语言的明朗、音节的浏基础上形成的。
凭:靠,托。 题目 逢入京使① 作者 岑参 内容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④,凭君传语报平安⑤。 说明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安西离长安很远,古时交通阻滞(zhì),通讯不便,诗人在外非常想念家人,家里人也时刻挂念着他,因而他东望故乡,泪流不止。忽然途中遇到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虽然骑在马上,没有纸笔写信,但能通过使者给家里捎个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也是好的啊! 注释 ①、京:唐朝京城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逢入京使:遇到往京城长安去的使者。 ②、故园:故乡。这里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作者此时在去安西(今新疆一带)途中,长安在东,所以说是东望。“故园东望”是倒装,就是“东望故园”。漫漫:遥远的意思。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 ④、马上相逢:在骑马行进的途中相遇。无纸笔:没有写信的纸和笔。古人写字用的笔墨纸砚,是不便于随身携带的。 ⑤、凭:靠,托。传语;传话,这里指给家里捎个口信。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今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马上二字在古时多是指驰骋战场的战马之背。本题的意思是说,征战疆场的马上将军偶尔与家乡人或旧识友人在战场相逢,很想托他传书家乡给亲人报个平安,但苦于没有纸笔墨砚,无法就书,只好口述心语,拜托友人传语家乡父老亲人,报告我平安的意思。本题诗句摘自于唐代诗人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的佳句。作者岑参正是戎马戍边的将士。他虽然有着戍边卫国的忠正之心,但因远离家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痛至泪洒袖襟。当偶遇回长安入京使者,传音信有望不胜之喜。但当意欲实施之时却发现随身并未带有笔墨纸砚,大失所望之时,又急中生智,今休书不能,也决不能失去传信之机。随嘱使者曰:今无法书信,请君务必亲临吾家,凭君口述,向吾合家亲人为吾报个平安,不胜感念。
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准备纸和笔,请君带口信给家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请采纳,谢谢。。。。。。。。。。。。。。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约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诗】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提示】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反映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   向东望见通往长安故乡的漫漫长路,双袖擦不干泪水长流。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准备纸和笔,请君带口信给家中报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途中在马上与进京使者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笔。唯有托你捎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一、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二、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三、译文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在马上与进京使者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笔。唯有托你捎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公元749年的天宝八载,岑参受命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他在离开长安的家人,西行赴任途中遇到一位返京使者,于是写了这首诗。二、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三、作者简介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今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今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逢入京使① 作者 岑参 内容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④,凭君传语报平安⑤。 说明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安西离长安很远,古时交通阻滞(zhì),通讯不便,诗人在外非常想念家人,家里人也时刻挂念着他,因而他东望故乡,泪流不止。忽然途中遇到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虽然骑在马上,没有纸笔写信,但能通过使者给家里捎个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也是好的啊! 注释 ①、京:唐朝京城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逢入京使:遇到往京城长安去的使者。 ②、故园:故乡。这里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作者此时在去安西(今新疆一带)途中,长安在东,所以说是东望。“故园东望”是倒装,就是“东望故园”。漫漫:遥远的意思。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 ④、马上相逢:在骑马行进的途中相遇。无纸笔:没有写信的纸和笔。古人写字用的笔墨纸砚,是不便于随身携带的。 ⑤、凭:靠,托。传语;传话,这里指给家里捎个口信。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约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诗】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提示】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反映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   向东望见通往长安故乡的漫漫长路,双袖擦不干泪水长流。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准备纸和笔,请君带口信给家中报平安。   【评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文章TAG:传语  平安  崔颢  诗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  崔颢诗句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