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显什么性嗜酸性还是嗜碱性

酸性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显什么性嗜酸性还是嗜碱性

2,什么是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有何关系

滤泡细胞是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 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的表面都有大量的微绒毛,这样可大大增加这两种类型细胞相互接触的表面积,促进了滤泡细胞的营养物质向卵母细胞的运输。
卵母细胞发育到一定程度(大概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就排卵——即从卵泡中排出,这时包围着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就是卵丘细胞。

什么是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有何关系

3,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是什么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很多人都十分关注,其中现在很多人都想了解甲状腺癌,那么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是什么? 解放军成都空军机关医院甲亢治疗中心介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又称甲状腺髓样癌常在50岁以上患者中发病,女性略多。甲状腺滤泡细胞癌为甲状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偶发现颈前区有一结节或肿块,有的肿块已存在多年而在近期才迅速增大或发生转移。有的患者长期来无不适主拆,到后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性骨折、声音嘶哑、呼吸障碍、吞咽困难甚至Horner综合征才引起注意。 恶性程度较滤泡腺癌为高。癌肿甚易侵蚀腺内淋巴管,扩散至腺体其他部分及局部淋巴结,也同样可自血行扩散至远处。髓样癌一般无包膜,病理所见细胞形态和排列不一。细胞可为未分化,有核分裂,但无坏死或多核细胞浸润,腺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到痛性病灶,有血管侵蚀。有时可和皮质醇增多症和类癌同时存在,也可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或Ⅲ发病,即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及粘膜神经瘤。约有20%有腹泻,原因不明,可能与5-羟色胺或前列腺素E2及F2α有关。 通过上面为大家介绍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是什么,你知道了吗?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疑问可咨询我院权威专家。希望采纳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是什么

4,什么是甲状腺滤泡上皮

甲状腺滤泡腔   滤泡(follicle)是由单层排列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构成,其内充满胶状液体的泡状结构。滤泡直径为0.02~0.9m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滤泡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滤泡内脏状液体的量与其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当甲状腺功能旺盛时,细胞变高呈柱状,可见细胞分裂象,滤泡内胶状液体变少。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滤泡上皮细胞变矮呈扁平状,而胶状液体增加。滤泡内胶状液体是甲状腺球蛋白,呈嗜酸性均质状着色,PAS反应呈阳性,说明是一种糖蛋白,由滤泡上皮细胞分泌。   电镜下,滤泡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和正在胞饮的质膜凹陷。侧面有紧密连接等,以防止滤泡内液体漏出。基底部有少量质膜内褶。胞质有散在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近游离面的胞质内有高尔基复合体。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和含有胶状液体的低电子密度的膜包吞饮泡,即胶质小泡。滤泡上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比较复杂。滤泡上皮细胞首先在基底面从血中摄取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在高尔基复合体内加糖形成甲状腺球蛋白,通过分泌小泡分泌到滤泡腔贮存。与此同时,细胞基底面膜上的碘泵(ATP酶),可从血中摄取碘离子,在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活化,由细胞游离面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在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滤泡上皮以胞饮的方式将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重新吸收入胞质内,吞饮小泡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吞饮泡、再与溶酶作融合,在溶酶体内蛋白水解酶作用下,甲状腺球蛋白中碘化的酪氨酸残基被水解,形成大量的四碘甲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即甲状腺素和少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经细胞基底部释放入毛细血管。   甲状腺素和T3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机体产热代谢,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参与脂肪代谢的调节。此外,还可以促进组织器官,特别是脑, 骨的发育成熟。所以,在幼年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呆小症。   (二)滤泡旁细胞   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又称C细胞,成团积聚在浦泡之间,少量镶嵌在滤 泡上皮细胞之间,其腔面被滤泡上皮覆盖,细胞体积较大,在HE染色标本下,胞质稍淡。用镀银法可见基底部胞质内有嗜银颗粒,颗粒内含有降钙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降钙素是一种多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钙盐沉着和抑制骨质内钙的溶解使血钙降低。有报道,哺乳类滤泡旁细胞内还含有生长柳素、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等。滤泡旁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随动物的种属而有差别,人、猴、鼠等的滤泡旁细胞为卵圆形,以小的细胞群分布于滤泡间。而猫狗等动物的滤泡旁细胞则呈圆形或卵圆形,在滤泡之间积聚形成大的细胞团。人的滤泡旁细胞多分布于甲状旁腺周围的甲状腺内,而在鼠类则多分布于甲状腺中央部。

5,甲状腺是用来干吗的

甲状腺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讲,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汇。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内分泌腺,位于颈前下方的软组织内。甲状腺的形状呈“H”形,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个侧叶的较为狭窄的峡部组成。甲状腺重量变化很大,新生儿约1.5克,10岁儿童约10-20克,一般成人重量为20-40克。到老年甲状腺将显著萎缩,重量约为10-15克。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滤泡,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其形态一般呈球形、卵圆形或管状,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滤泡腔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其中央是滤泡腔,内含胶质,是甲状腺激素的储存场所。 滤泡旁细胞,又称降钙素细胞,多位于滤泡壁上,也可在滤泡间质中,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聚集成群。滤泡旁细胞较滤泡细胞大,形状可为卵圆形或梭形。滤泡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降钙素。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及多种系统、器官的功能都有重要影响,甲状腺功能紊乱将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甲状腺也是人体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分泌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平均重量成大约20-25G,女性略大略重。甲状腺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及喉返神经。 人的甲状腺重20~30g,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它位于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软骨的下方,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由较窄的峡部相联,呈“H”形。   甲状腺由许多滤泡组成。显微镜下所见:滤泡由单纯的立方腺上皮细胞环绕而成,中心为滤泡腔。腺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部位,滤泡腔内充满均匀的胶性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复合物,也是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库。滤泡形态学的改变可反映腺体功能状态:腺体活动减弱时,腺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滤泡腔内贮存物增加;如果活动亢进,腺泡上皮呈柱状,滤泡腔内贮存物减少。 、甲状腺功能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TRH,促进腺垂体分泌TSH。TSH是调节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动物去垂体后,其血中TSH迅速消失,甲状腺吸收碘的速率下降,腺体逐渐萎缩,只靠自身调节(见后)维持最低水平的分泌。给这种动物注射TSH可以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分泌。切断下丘脑与脑垂体门脉的联系,或损坏下丘脑促甲状腺区,均能使血中TRH含量显著下降,TSH、及甲状腺激素含量也相应降低。这说明下丘脑-腺垂体- 甲状腺间存在功能联系。   甲状腺激素在血中的浓度,经常反馈调节腺垂体分泌TSH的活动。当血中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将抑制腺垂体分泌TSH,是一种负反馈。这种反馈抑制是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的重要环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TSH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大,以补充合成甲状腺激素,以供给机体的需要。   (二)体内外的其它刺激   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进而再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例如寒冷就是通过皮肤冷感受器经上述环节促进甲状腺分泌。   (三)自身调节   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这是指在完全缺少TSH或TSH浓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甲状腺自身对碘供应的多少而调节甲状腺素的分泌。当食物中碘供应过多时,首先使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碘的转运发生抑制,同时使合成过程也受到抑制,使甲状腺激素合成明显下降。如果碘量再增加时,它的抗甲状腺合成激素的效应消失,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加。此外,过量的碘还有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的作用。相反,外源碘供应不足时,碘转运机制将加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也增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低。碘的这种作用原理尚不清楚。   (四)交感神经的作用   甲状腺滤泡受交感神经支配,电刺激交感神经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可分泌甲状腺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 器官的功能都有重要影响。能调节机体代谢~~
没有它你就长不大 发育不能成熟
是用来分泌甲状腺激素的

6,甲状腺癌分几种

根据甲状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carcinoma):是起源于甲状腺实质的恶性肿瘤。在甲状腺癌中此型最为多见,占50%~89%。常以40岁以内女性及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多见。其发病率可出现双峰,20岁或30岁前后为第1个高峰,晚年可再次出现高峰。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一般细胞开始即为恶性。也有少数可由良性腺瘤恶变而来。癌肿多为单个结节,少数为多发或双侧结节,质地较硬,边界不规则,活动度差。肿块生长缓慢,多无明显的不适感,故就诊时,平均病程已达5年左右,甚至达10年以上。癌肿的大小变异很大,小的直径可小于1cm,坚硬,有时不能触及,常因转移至颈淋巴结而就诊,甚至在尸检时病理切片才得以证实为甲状腺癌。大的乳头状癌直径可达10cm,常因病程长易发生囊性变、纤维化及钙化。癌肿巨大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造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乳头状癌囊性变时,穿刺可抽出黄色液体,易误诊为囊肿。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转移较晚,易侵犯淋巴管,故早期多见颈淋巴结转移,尤多见于儿童。这种侵袭性损害进展缓慢,主要位于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可多年未被发现。晚期亦可转移至上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块穿刺及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的确立。镜下肿瘤组织多呈乳头状结组成,乳头大小、长短不一,分支3级以上。乳头中心有纤维及血管,外被以单层或多层立方形癌细胞。核内染色质稀少而呈红颗粒状,分布均匀,似毛玻璃样,为本型特点。(2)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carcinoma):是指有滤泡分化而无乳头状结构特点的甲状腺癌,其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仅次于乳头状癌而居第2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可发生在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大体形态显示:有完整的包膜,大多为实性、肉样、质较软。肉眼不易发现包膜浸润,可以发生退行性变,包括出血、坏死、囊性变和纤维化等,常与良性滤泡性腺瘤相似而不易区分,甚至在病理冰冻切片时,诊断亦有一定困难。镜下瘤细胞分化不一,呈多样性改变。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学特性,类似正常甲状腺的组织,也可以是无滤泡和胶样物的低分化改变,内有包膜及血管浸润。有的滤泡状腺癌的部分或大部分细胞是嗜酸性细胞,如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可诊断为嗜酸性细胞腺癌。有时少部分的癌细胞类似透明细胞,为透明细胞癌。癌细胞生长缓慢,较易向周围浸润,属中度恶性,主要转移途径是血行转移至肺和骨。(3)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即滤泡旁细胞,parafficular cell),属中度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8%。癌细胞可呈圆形、多边形或梭形,但在同一个癌巢中癌细胞形态一致,无乳头及滤泡结构。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及间质有淀粉样物质为本型特点。电镜下癌细胞浆中可见分泌颗粒。其首次命名由Hazard提出,其分类、分期方法很多,主要来源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全美甲状腺癌治疗协作研究组(NTCTCS)和甲状腺癌监视、流行病学和转归标准(SEER)等。甲状腺髓样癌一般可分为散发型和家族型两大类。散发型约占80%,家族型约占20%。其中家族型又可分为3种类型。MEN2A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2B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黏膜神经瘤。第3类是与MEN无关的家族类型。甲状腺髓样癌为散发性,平均年龄约50岁,癌肿常为单发,多局限于一侧甲状腺。家族型常为双侧多发性。癌肿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质地较硬,边缘清楚,病程长短(数月至10多年)不一。癌肿易侵蚀甲状腺内淋巴管,经淋巴结转移,常转移的部位是颈部淋巴结、气管旁软组织、食管旁或纵隔淋巴结,可产生压迫症状及转移性肿块。也可经血行转移至肺、骨骼或肝脏。肿瘤及受累的淋巴结钙化是诊断的重要线索。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属于APDD细胞系统(APUD瘤)。因此肿瘤能产生降钙素(CT)、5-羟色胺、舒血管肠肽(VIP)和前列腺素(如图4所示)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伴有顽固性腹泻、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心前区紧迫感、气急、面部潮红及血压下降等类癌综合征症状。当癌肿切除后腹泻等类癌综合征消失,复发转移时可重新出现。髓样癌具有诊断意义的标志物是血CT含量。特别是在家族型中,可通过CT测定来筛选家族成员。晚近,人们已用ret基因突变分析来诊断本病,并筛选家族成员中的高危对象。Girelli总结意大利1969~1986年7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病历资料,其结果为:年龄15~89岁,平均45岁,男女比例为1∶2.9。散发型70例,3例为家族型非MEN型,3例为MEN2A型,2例为MEN2B型。平均追踪15.9年,死亡34例(其中4例死于与本病无关的其他疾病)。其平均存活期为6年,22例仍存活者的术后存活时间为10~24年,存活时间长短主要与肿瘤的分期和就诊治疗时的年龄有密切关系,早期治疗的疗效良好。五肽胃泌素试验和术后血CT正常的病人均无复发,而异常者却在术后不同时期内复发,血CT水平越高,复发越早。但亦有30%的病人仅有血CT升高(个别达15年之久)而无病灶复发。(4)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临床上包括巨细胞癌和小细胞及其他类型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甲状腺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以及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此型临床较为少见,是甲状腺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即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常经血行转移至肺、骨等处常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约占甲状腺癌的5%。发病前可有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结节,但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并迅速发生广泛的局部浸润,形成双侧弥漫性甲状腺肿块。肿块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肿块大而硬,边界不清,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伴有压痛。常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而致淋巴结肿大。临床上可表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未分化癌除淋巴结转移外,也易经血行向远处播散。

文章TAG:滤泡旁细胞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显什么性嗜酸性还是嗜碱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