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千古事的作者是谁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知晓。《偶题》本为诸诗人大发意兴之时的作品,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诗作最为著名。杜甫这首《偶题》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右仲《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文章千古事的作者是谁

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偶题》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写出的一篇故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偶题》中的名句。《偶题》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全诗如下:《偶题》唐·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4,杜甫的诗 有名的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戏为六绝》句中的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偶题》中的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还有很多有名的诗!像《为茅屋所破歌》
三吏:<> <> <> 三别:<> <> <>
春夜喜雨. 望月. 八阵图. 登高. 春望. 前出塞. 蜀相. 月夜.等等好多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诗向以反映现实和忧国忧民备受推重,有诗史之誉。现存一千四百五十八首杜诗当中,三十五岁入京之前所作仅二十四首,其中惟《望岳》、《房兵曹胡马诗》、《画鹰》三首较有特色,属于写景咏物之作。入京之后,由于长期不得入仕,处境困苦,使他逐渐接近社会下层,并对社会弊端有了深切感受,于是写下《兵车行》和《丽人行》,从两个极端反映了天宝年间的社会真实。但这样的名篇在其居留长安时期的诗作中尚属凤毛麟角。十年间写诗不足百首,且多属于陈情述德之作。安史之乱爆发,十年来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结束,此刻写下了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既是叛军攻陷长安前的一幅社会缩影,也包含诗人自己的切身哀痛;个人的穷困和人民的命运相沟通,杜诗成为一代诗史即由此开始。以后,他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 《北征》、《羌村》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以直陈时事为主的古诗,用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社会画面,充分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悲剧性。以秦州诗为转折的后期杜诗,不再以直陈时事为主,而是以自叹身世为主,社会时事已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但杜诗并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其名篇如《宿府》、《登楼》、《白帝》、《阁夜》、《登高》、《秋兴》、《咏怀古迹》、《登岳阳楼》等,无不是身世自叹与忧国、伤时、悯民之情和谐交织。同时还有另一类作品,如《客至》、《春夜喜雨》、《燕子来舟中作》、《小寒食舟中作》等,诗歌意境雍容闲澹,情致委婉,不迫不露,表达了作者日常生活中某种体察入微的独特感受。这类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趣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同样是杜诗中的珍品。
壮游

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扩展资料记得诗圣杜甫有一句诗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特别喜欢那一句“得失寸心知”,或许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评判美丑的标准,也有各自的为人处世之道。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所做是否得到与失去,是否成功与失败,何必在意他人眼光如何看待。得失本来就没有盖棺定论、是非对错的评判,而只有自己内心满意与不满意的答案。得失是一种修炼,得而淡然、失而坦然。人生是一部不怕剧透的戏,因为开头和结尾都明摆在那儿了,没什么悬念的。音乐人许嵩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站在终点看来毫无意义;一个人内心的无数次天人交战积淀成长,随着躯壳的腐朽也一同消亡。活着不能不认真,但也不必太认真。”姜太公昆仑苦行四十年,却于八十封侯拜相;刘邦弃利而藏于蜀,终得天下一统、汉室百年。刘备韬光养晦,虽失君子之范,但是却三分天下终得蜀。得失不过是你来我往的生意,得到了未必会永久,因而需要我们淡然看之,而失去了未必就会永远失去,因而我们要坦然接受。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策别第十》写道: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纵观全局看得失,人之一生不可尽所得,若尽所得必将尽失,以发展的眼光看得失,以平和的心态受得失,得而失之、失而得之,用辩证的思维集结良好的心态,人生的道路必将一帆风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题》,原诗节选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扩展资料: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历五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处】唐杜甫《 偶题 》。 【意思】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 但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
偶题【作者】杜甫 【朝代】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6,赠友人诗三首 李白 急求译文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此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此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
  赠友人三首   李 白   其 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题解】   詹本云:“《(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至德元载(即天宝十五载七月肃宗即位,改元至德),谓其三云:伏虎避胡尘,渔歌游海滨。当是安禄山起兵后作。按第二首见敦煌残卷本《唐诗选》,题作《赠赵四》。赵四即当涂尉赵炎也,……此诗既作于《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之前,则其时亦当在至载元载春间。《(李白集)校注》:以上三首命意不伦,盖编者任意置于一处。其三则乞贷之词,显然可见,与下一首《陈情赠友人》为近。按:诗句虽有费解处,但命意并非不伦,而基本贯通:第一首以兰自喻,言其入翰林事。现虽已老,余芳犹可佩,希望友人提携。第二首用荆轲事,言己愿与友人共赴急难,表 达己之交友,重义而非重金钱。第三首写己平生仗义疏财,现处境困难,愿友人相助。”   【校注】   夙被,胡本作宿被。   红荣,朱本作红容。刘本注云:“红荣俗本作红容。”《艺文类聚》卷二八陈琳《诗》:“嘉木凋绿叶,芳草歼红荣。”荣,花的通称。   朱本注前四句云:“此白之赠友人,以兰而比贤者也。言兰有清香,生须当户,则香气近人,宜为君子之所爱也。苟不当户,则失其地,虽香亦无所用,是为闲庭之草矣。又被霜露,早见凋零,红容不久已先老矣,以比贤人之不得君者,既居闲散之地,又为谗人所侵,宜其先自摧折也。此亦白之自谓。”   谬接句:谬,错也。瑶华,朱本注:“瑶华,华之至珍而贵者也。”《楚辞·九歌·大司命 》;“折疏麻兮瑶华。”王逸注:“瑶华,玉华也。”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瑶华以喻高贵之草木,无所实指也。与瑶草同。”   结根句:君王池,朱本注:“君王之池,天子之所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   馨香,此二字宋本不清。缪本、咸本、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俱作馨香。今据补。   清风吹,安本注:“以上四句似谓其天宝初入朝事。”   余芳二句:朱本注:“卒岁,终岁也,犹言终身云耳。”《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郭泰《答友劝仕进者》:“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二句谓若得赏识,愿终身长相随也。   朱本注后六句云:“承上言此兰也,既失其地,又背于时,似将为弃物矣。今者幸接于瑶华之枝,结根于君王之池,自顾馨香之不足,叨沐清风之吹嘘,红芳虽老,倘有余香可以纫佩,兰愿终岁与君相随,常在衣带之下,不敢须臾而少离也。”   【译文】   我本是一株生不当门户的香兰,别把我当作闲庭的草。早上遭到严霜寒露的欺侮,青春已先于年龄而衰老。曾经错误地攀接于高贵的草木之枝,植根于君王的花池。自顾并无馨香和美丽,却蒙受到清风的拂吹。余下的芳芬若还可相佩,我愿意终生与君相从相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文章TAG:文章  千古  得失  寸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写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