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是何须浅碧轻红色还是何须浅碧深红色

何须浅碧深红色! 这是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那本书是作者引用李清照的词,然后自己又修改润色的。 百度百科那点出错了。原词就是何须浅碧深红色!

是何须浅碧轻红色还是何须浅碧深红色

2,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谓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 天》)。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素面朝天乳玉脸,敢嘲世间无美娇!《续新句;赞李清照之秀色》
李清照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上联何须浅碧深红色求下联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存高山流水音(原创,引用请注明出处)呵呵,出联视觉看色,应联听觉寻音,只是与原诗意境远了些。或从原诗化一联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有疏情远迹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有清逸淡雅人
依然素面对蓝天。
你好!上联:何须浅碧深红色下联:毋庸海枯石烂情或上联:何须浅碧深红色下联:毋庸上天入地心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打字不易,采纳哦!

上联何须浅碧深红色求下联

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很喜欢她的词。她的词风大多婉约优美,给人一种凄婉的意境的感受。
喜欢,这首咏桂,我也喜欢,万花丛中,我最爱桂花的甜美!闻起来,让人好开心啊!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素面朝天乳玉脸,敢嘲世间无美娇!《续新句;赞李清照之秀色》
我喜欢李清照倒是因为她的大气。喜欢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等闲男子都无此气概,一介女子豪情若此,实是让人心折。
我爱诗
其实我觉得词比诗更能达意,我更偏爱词.念起来来味道很好.

5,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6,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谁写的全诗是什么

李清照写的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这首词中李清照对桂花评价之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藉描写来抒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议论和联想。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令人赏心悦目之淡黄色,一开篇即将桂花的鲜明特色展现出来,“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读来似见柔弱女子让人怜惜。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盖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犹为欣赏的品质。宋之问有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所表现的是同样的情怀。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何须”二字将上文宕开,十分强烈的将以艳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浓的桂花相对比,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并将二者相对比,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那么在下阕中作者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意境迭进。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梅花和菊花也都是花中常被喻指优秀品质的花,而且就是李清照的词对这两种花的评价也很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桂花面前梅菊尚需“妒”、“羞”,由此可见桂花的骄人与高贵。于是桂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仲秋八月开放的花中之冠了。这是作者的第二层议论,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 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可谓将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朱淑真(宋)有《秋夜牵情》诗曰: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看。所表达的意思与清照之词有相近之处,另外吕声之(宋)也有诗句“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来赞美桂花的卓尔不群。 在李清照的众多咏花词中,此首以议论见长,以桂花自比,写出了桂花色淡香浓的优秀品质,也是作者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且全篇虽议论颇重,然三层叠进,不显累赘,反觉充实,这也是作者功力独到之处。

文章TAG:何须  深红色  红色  还是  何须浅碧深红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