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概述

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评价:应用了认知建构方法和格式塔方法(图式),是建立在信息加工论基础上的学说。皮亚杰以信息内化为主导。 启示:认知是可以分段认知的,是逐渐建构完成的进程。 局限性:理性的逻辑进展理论,未对混沌态的认知心理进行分析。方法未能够采用当前新的立体方法,从而达到对深层混沌认知心理和浅层有序认知心理的分析。分段过于简单,未能够将意识形成前的认知发展状态描述进去。 dgxk056k@163.com 2011年5月9日回答。 不知现代香香公主满意否!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概述

3,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是: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2、前运算阶段(2-7岁)。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出现了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4,按照皮亚杰的阶段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阶段是什么

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从此开始,儿童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这时候,他们开始明白像未来、价值、正义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差不多从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形式运算阶段

5,宝宝正常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有哪些

1.感觉运动期(0—2岁)这是习得语言之前的阶段,孩子和外界维持平衡以及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主要手段是感觉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习惯和智力活动3阶段。也可以具体划分成六个阶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6361段:(1)1个月内此阶段为反射阶段,孩子会根据收到的刺激而做出反应,接着向第二阶段过渡。(2)1-4个月最初习惯形成的阶段,孩子喜欢重复做偶然做出的动作,并且乐在其中,这种完全是因为内部动机,和外界无关,称为原发循环反应。宝宝开始有分析能力,两个月大时吮吸乳头和自己手的方式不同,这说明他能区分乳头和手。这个阶段孩子协调运动性行为,例如注视妈妈和转头看发出响声的地方。(3)4-8个月孩子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而是开始关注外界的事物。例如六个月大的孩子喜欢反复去碰触铃铛并且听声音。一般把这种重复行为称为二级循环反应。如果用毯子把玩偶遮住,孩子会把毛毯掀开,然后去取玩偶。这说明孩子的客体永存观念开始萌芽。(4)8-12个月孩子开始寻找藏在枕头下的玩具,知道不在眼前的物品没有消失。客体永存概念形成标志着孩子认知发育有了质的突破,这一概念形成有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等概念形成有关。孩子在因果关系认知方面有了突破,例如拿碗和筷子就知道要开饭了,还喜欢重复把东西扔在地上让大人捡。孩子能够通过做出连贯的两个行为动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懂得先把电视前的东西挪开来按按钮。另外,有专家指出,一岁左右的孩子拥有识别或者将物品分类的初步能力。(5)12-18个月孩子热衷于重复不同的动作并且研究其带来的结果,满一岁的孩子喜欢使用不同的力量向不同的方向摆动,客体永存观念进一步得到发展。(6)18-24个月感觉运动行为逐渐过渡到智能活动阶段,孩子慢慢学会使用符号。出现把客体内在化。例如看到糖果盒用手势和口势说糖果好吃,这是非词语新符号的应用,与此同时有了简单的语言,出现和感觉刺激无关的思想。2.运筹前期(2-7岁)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符号功能的发育,促进孩子行为和智力发展。随着语言能力发育,孩子开始给予刺激物新的意义,作为另一种符号,比如把玩具当成小朋友,把木棒当成小马。凭借直觉和直接经验来思考、解决问题,但是不明白原因。因此,孩子的行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的感觉、活动都和自我相关。

文章TAG:儿童  认知  认知发展  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