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西皮二黄

皮黄: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西皮,二黄又分别称为“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清初时,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随着汉、徽二调合流而成的京剧在各地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一种声腔系统,并对南方诸剧种产生影响。由于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故“皮黄”亦专指京剧。

什么是西皮二黄

2,京剧的板式 什么叫西皮 二黄

西皮二黄,又称皮黄,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 的合称。西皮”和“二黄”本是两种不同的声腔 。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 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 变而成了西皮;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 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 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 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 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 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 、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 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 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是京 剧的主要唱腔。
西皮京胡定调低音6到3之间,二黄定调低音5到2之间。西皮比二黄要高亢激昂,二黄比较低沉。

京剧的板式 什么叫西皮 二黄

3,西皮二黄各有什么特点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

西皮二黄各有什么特点

4,西皮是啥是什么意思京剧中的二黄

1、京剧中的“二黄”、“西皮”是戏曲的腔调。2、“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u~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sou”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3、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4、京剧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
皮黄: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西皮,二黄又分别称为“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清初时,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随着汉、徽二调合流而成的京剧在各地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一种声腔系统,并对南方诸剧种产生影响。由于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故“皮黄”亦专指京剧。

5,京剧二黄西皮有什么区别

1、京剧是戏曲剧种之一,二黄和西皮都是戏曲腔调,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清初,西皮是汉调的主要唱腔,二黄是徽调的主要唱腔。清中叶西皮、二黄开始合流,至道光年间,徽、汉二调在北京成为京剧的基本唱腔。“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二黄又称“南路”,同西皮称为“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3、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4、“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gol~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gol”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二黄搜狗百科-西皮搜狗百科-京剧
简单、相对准确的讲:西皮是胡琴用6-3定弦的京剧唱腔,其曲调高亢激越,多用于叙事和抒情。二黄是胡琴用5-2定弦的京剧唱腔,其曲调平稳低徊,多用于内心独白亦用于抒发哀愁之情。《四郎探母》全剧都为西皮唱腔,可以作为西皮腔的代表。《大探二》全剧为二黄,也可做二黄腔代表。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6,京剧里的西皮二黄的具体解释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u~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sou”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   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二黄则是“板起板落”,开唱与收音都在打板上。这是板式上的一点重要区别。   西皮以节奏来划分,可以分为“西皮导板”,然后是“西皮慢板”,也叫“西皮三眼”,如名是打一板,司鼓的鼓师要用一定的节奏在鼓上敲三次再收板,以此为一个小段落,也就是“一板三眼”。这三眼按次序分为“头眼”、“中眼”和“末眼”。演唱者的开唱在第二次敲鼓开始,也就是“中眼”;然后是“西皮原板”,是为“一板一眼”,演唱者的开唱就在眼上。但唯独青衣的西皮原板依然是一板三眼,开唱仍要找中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然后是“西皮流水”,因为节奏加快,所以在打击中省略了“眼”,只流下“板”。但这并不是没有眼,眼就在两次响板的中间,要凭演唱者自己体会。还有更快的“西皮快板”。   在原板与流水板中间,有一种板式叫“西皮二六”,节奏比原板稍快(有的几乎一样),但也是有板无眼。   在这些正规板式间,还有过渡用的“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摇板的过门与流水与快板类似,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里个龙”,但唱腔有所不同。   另外,西皮中还有“反西皮”,不过使用较少,一般也只有摇板和散板。   二黄与西皮类似,也分“导板”、“三眼”、“原板”、“二六板”、“摇板”、“散板”和“回龙”等,用法也几乎相同。但因为二黄为“板起板落”的原因,所以没有省略“眼”的流水和快板,多了“快原板”。二黄会把“回龙”作为起板,叫“二黄碰板”,还有“二黄跺板”。但二黄的回龙同西皮有所分别,有时会有一大段,叫做“回龙腔”,不同于“回龙板”只唱最后一个字。二黄也有“回龙板”,要注意区分。

文章TAG:西皮二黄  什么  西皮二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