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鸿秋浔阳寂静元周德清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塞鸿秋·浔阳即景》这首诗的诗意如下:《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译文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塞鸿秋浔阳寂静元周德清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2,塞鸿秋 浔阳即景简短的诗意

1. 【诗意】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全曲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想象丰富,笔力雄放,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2. 【原文】[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3. 【译文】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释(1)宫调为正宫。 (2)塞鸿秋:曲牌名。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 即景:写眼前的景物。(3)浔(xún)阳:江西省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4)练:白绢,白色的绸子。(5)淮山:在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淀:同“靛(diàn)”,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6)江帆:江面上的船。(7)晚云都变露:意思是说傍晚的彩霞,都变成了朵朵白云。露,这里是“白”的意思。(8)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9)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译文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塞鸿秋 浔阳即景简短的诗意

3,塞鸿秋浔阳即景用什么式什么句

元·周德清的《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全曲:   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开篇伊始,起势不凡:纵眺万里长江,横望淮南远山。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白绸带子),秋山苍翠,青如蓝靛(深蓝色的染料)。“江”与“山”地名对,“万里”“数点”数量对,“白”与“青”颜色对,“练”与“淀”名物对,这种工对,前代曲论家称为“合璧对”(朱权《太和正音谱》)。 三四句写近景:府视江上轻帆,仰观庐山飞泉。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唯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飞泉。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几片苇叶,唯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唯因陡峭,故飞如闪电。这两句仍是“合璧对”,而与一二句句法全同,故四句又合为“连璧对”。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色勒大江远山之雄伟寥廓,是静态画面;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江、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绘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 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逝,初月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这对“合璧对”与前四句又合成为“联珠对”。但境界却异:那缥缈的云雾,柔和的月光,不仅给以上壮丽的画面增添了一种朦胧的意态美,令人在心旷神怡中又多了一层凄迷感;而且捕捉了景物瞬息变化的运动美,又微妙地增强了时间的流动感。与前四句相比,笔势则由急渐缓,由刚转柔,呈现出起伏跌宕。 结尾句写北塞鸿雁南来,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不仅点明秋季时令,使人联想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令人遐思逸想无穷。 此曲起首大笔如椽,有所谓“笔未到而气已吞”(《艺概》)之势,可谓“凤头”美丽;中间远近参差,静动交错,明暗相间,极尽铺排变化,可谓“猪肚”浩荡;结尾题外传神,优游不竭,可谓“豹尾”响亮。且七句中六句对偶,结句奇句亦与首四句遥相对衬,使全篇装点饱满,造成排奡驰骤之势。六个比喻皆明白无隐,则又满纸生气而又酣淋漓。 “正宫惆怅雄壮”(芝庵《论曲》),而[塞鸿秋]除第五句外,又都句句押韵,且押去声。韵位密集则音调激越,加上去声高亢劲峭,更显奔腾驰骤,音调铿锵。而笔势纵横,意象壮阔,感情蓬勃豪放,则词情与声情配合恰到好处,堪称声文并茂。作者在《中原音韵》中强调作曲“逢双必对”、“造语必俊,用字必熟”,“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试以这首小令验之以法,的确是实践了他自己的这些理论主张的。
塞鸿秋。

塞鸿秋浔阳即景用什么式什么句

4,塞鸿秋浔阳即景我要整首诗的拼音

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cháng jiāng wàn lǐ bái rú liàn ,huái shān shù diǎn qīng rú diàn 。jiāng fān jǐ piàn jí rú jiàn ,shān quán qiān chǐ fēi rú diàn 。wǎn yún dōu biàn lù ,xīn yuè chū xué shàn 。sāi hóng yī zì lái rú xiàn 。
勤动脑,别想抄????????????????????????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帆”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山泉”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文势至最后本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顿时又异军突起。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5,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的注释译文

(1)浔阳:今江西九江市。(2)即景:写眼前景物。(3)练:白绢。(4)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5)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6)江帆:江面上的船。(7)“新月”: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新月初学扇”:比喻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8)塞鸿:边地的鸿雁。 傍晚时分,秋风徐徐地吹来,令人感觉全身透凉,舒服又惬意。周德清刚吃完晚饭,肚子饱得难受,他就想去散散步以促进消化。于是,德清来到浔阳江旁,就在那附近逛了一圈。他放眼看去,只能看到几尺之内的事物,总觉没法尽兴。他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何不登上浔阳城楼,纵目远眺万里长江呢?黄昏景总是美丽动人的,得赶快登高临望抓住一景一物,饱览祖国河山啊。”于是德清就向浔阳城楼走去。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登上浔阳城楼看风景。城楼很高,德清很不容易才登上城楼。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总有一种大地尽在我脚下的感觉,何况德清现在是站在浔阳城楼上,远近风景尽收在他眼底。站在城楼上,就有登高临远的感觉了,德清放眼远看,看到浩渺清澈的万里江水滚滚的流着,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淮南远山看似“数点”,苍翠得如蓝靛。他又收回眼光看看近处,看到在宽阔浩瀚的江面上,江帆几片,轻疾如飞箭地开着,巍峨高耸的庐山上,山泉瀑布好像千尺银河要落地,快得如闪电。啊!这是多么色彩鲜艳、美丽壮观的景色啊!德清不禁感叹:“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有留意到呢?真是可惜呀!原来祖国的河山是如此多娇的,就我眼前的一段江水,几座青山,几片江帆,一条山泉就已经如此美丽了,那我没看到的美景想必还有很多。看来,我以后要多出来散步才行,要把祖国的美丽河山都看透。”这时晚霞散开了,在天边渐渐消逝,变成了雾气雾水,天色也变黑了。德清被刚才看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愿离去,只想再多留一会儿,他觉得还有更美丽的景色在等着他。这时一轮新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在普通眼里,新月就只是新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可是德清被刚才看到的万里长江的壮丽雄奇景象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觉得这一轮新月在挑逗他,故意露着半边脸,看上去像半圆形团扇的样子。新月可真冤枉啊,她老人家用得着去挑逗德清你吗?是德清的诗情发作又在胡思乱想了。他在想:“如此娇美的江山,我应该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她呢?怎样才能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呢?”这时,一群鸿雁排成一字从天空中飞了过来,这一群雁声把德清从幻想中惊醒过来。他抬头看着这一群鸿雁,想起了王勃的“落雁与故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他想:“王勃真是有才华啊!我也要作一句诗句,要跟他的一样精妙,这样我也可以被人千古吟唱了。”德清闭上眼睛回想刚才所看到的一切,他要把看到的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都一一描写出来,那该怎样写呢?一眨眼功夫,他就想出来了:“既然江水如白练,远山似数点,江帆、山泉都像在飞,新月只有一弦,鸿雁要南飞,那我知道如何描述如此多娇的江山了。”于是,德清下了城楼,就飞快地跑回家,拿起笔就写“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他一口气就把这首曲写了出来。他摸了摸胡子,看着曲子,不禁为自己那么有才感到高兴。他想:“今晚的散步真是正确的选择,明晚还得去,如此娇丽的江山真该多去观赏,而且还是我作曲的好材料。”想完,他有再一次拿起自己的作品欣赏起来。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6,塞鸿秋 浔阳即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去了 是表达了你妈
原文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赏析 傍晚时分,秋风徐徐地吹来,令人感觉全身透凉,舒服又惬意。周德清刚吃完晚饭,肚子饱得难受,他就想去散散步以促进消化。 于是,德清来到浔阳江旁,就在那附近逛了一圈。他放眼看去,只能看到几尺之内的事物,总觉没法尽兴。他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何不登上浔阳城楼,纵目远眺万里长江呢?黄昏景总是美丽动人的,得赶快登高临望抓住一景一物,饱览祖国河山啊。”于是德清就向浔阳城楼走去。 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登上浔阳城楼看风景。城楼很高,德清很不容易才登上城楼。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总有一种大地尽在我脚下的感觉,何况德清现在是站在浔阳城楼上,远近风景尽收在他眼底。站在城楼上,就有登高临远的感觉了,德清放眼远看,看到浩渺清澈的万里江水滚滚的流着,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淮南远山看似“数点”,苍翠得如蓝靛。他又收回眼光看看近处,看到在宽阔浩瀚的江面上,江帆几片,轻疾如飞箭地开着,巍峨高耸的庐山上,山泉瀑布好像千尺银河要落地,快得如闪电。啊!这是多么色彩鲜艳、美丽壮观的景色啊!德清不禁感叹:“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有留意到呢?真是可惜呀!原来祖国的河山是如此多娇的,就我眼前的一段江水,几座青山,几片江帆,一条山泉就已经如此美丽了,那我没看到的美景想必还有很多。看来,我以后要多出来散步才行,要把祖国的美丽河山都看透。” 这时晚霞散开了,在天边渐渐消逝,变成了雾气雾水,天色也变黑了。德清被刚才看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愿离去,只想再多留一会儿,他觉得还有更美丽的景色在等着他。这时一轮新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在普通眼里,新月就只是新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可是德清被刚才看到的万里长江的壮丽雄奇景象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觉得这一轮新月在挑逗他,故意露着半边脸,看上去像半圆形团扇的样子。新月可真冤枉啊,她老人家用得着去挑逗德清你吗?是德清的诗情发作又在胡思乱想了。他在想:“如此娇美的江山,我应该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她呢?怎样才能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呢?”这时,一群鸿雁排成一字从天空中飞了过来,这一群雁声把德清从幻想中惊醒过来。他抬头看着这一群鸿雁,想起了王勃的“落雁与故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他想:“王勃真是有才华啊!我也要作一句诗句,要跟他的一样精妙,这样我也可以被人千古吟唱了。” 德清闭上眼睛回想刚才所看到的一切,他要把看到的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都一一描写出来,那该怎样写呢?一眨眼功夫,他就想出来了:“既然江水如白练,远山似数点,江帆、山泉都像在飞,新月只有一弦,鸿雁要南飞,那我知道如何描述如此多娇的江山了。”于是,德清下了城楼,就飞快地跑回家,拿起笔就写“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他一口气就把这首曲写了出来。他摸了摸胡子,看着曲子,不禁为自己那么有才感到高兴。他想:“今晚的散步真是正确的选择,明晚还得去,如此娇丽的江山真该多去观赏,而且还是我作曲的好材料。”想完,他有再一次拿起自己的作品欣赏起来。特点 一句一景,千姿百态,各放异彩。 这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写景即兴之作。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作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景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又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图。 开篇伊始,气势不凡:纵目远眺万里长江,一条白色如练;放眼遥望淮上远山,无数清色似染。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伟壮丽。这两句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飞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泻而下,奔如流电。这两句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是一组近景。一、二句是静态画面,三、四句是动态镜头,动静变换,错落有致。 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的云气慢慢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圆形的团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和前四句相比,这两句笔势由急渐缓,由刚转柔,显示出一种朦胧和凄迷的意境。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不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面,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帆”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山泉”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文势至最后本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顿时又异军突起。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

文章TAG:塞鸿秋  浔阳  即景  寂静  塞鸿秋浔阳即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