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国军功受爵制

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

秦国军功受爵制

2,古代的二十四等军功爵分别是什么

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只有二十个
秦有个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度 是商鞅变法提出的

古代的二十四等军功爵分别是什么

3,军功爵制的介绍

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战国时列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而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为新的军功爵制出台准备了社会条件。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军功爵制的介绍

4,军功爵制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军功爵制”是以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以“爵禄”的形式来酬答服兵役者,因此它不同于旧的份地制?因此,在战国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将?相,大多已不是出身于旧贵族,而是出身于微贱者了?这在客观上,对于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想要改变出身的下层平民。军功爵制的根本是给下层不能出头的平民中的精英一个向上爬的阶梯,即想要收获必先付出,拿生命去战场作战,立功了就能出人头地。和后续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道理,给下层长期得不到宣泄和出头的人一个上升的渠道。因为统治者明白,如果不加以补充新鲜血液,让原有的统治者感到不努力就被淘汰的威胁,那么上层就会很快腐化,下层的诉求得不到宣泄,一旦爆发出来,就要掀翻国家的统治。

5,历史中的军功爵是什么意思

根据立功的大小来授官
五等爵制的主要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地位高低。因此、子,是指按军功(也包括事功)赐予爵位。在西周宗法制下,军功爵制是对世袭的五等爵制的否定,它与西周奴隶制下世袭的五等爵(即公,故又称因功赐爵制军功爵制,是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而建立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食邑和封国的爵禄制度,也只能在其封邑内“衣食租税”,其所受爵位也是世袭并固定不变的、男)制有着明显的区别,所有臣民都有可能按其军功大小获得相应的爵位和利益,并不能完全占有土地和人民。在军功爵制下、侯。但即使爵位最尊的封君,各级奴隶主贵族地位世袭、伯,不论身份贵贱,受封者不仅辖地而且领民、田宅
有军功的人,每个人都是一凭借它[军功]来受到上爵的封赏

6,秦朝军功爵制的意义

军功分为十二等,军功可以抵税赋,徭役、罪罚等,使秦国百姓有了上升通道和高涨的积极性,从而使秦军战力蒸蒸日上!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当时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下。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全新的封建制度保证了秦国最终战胜了其它对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封建制度下,俸禄制取代世禄制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官员等级评定建立在其客观贡献的基础上。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与民z性的。提高了人民的进取精神。不过在秦代统一天下之后,以军功选拔官员的方法,其积极意义以远不如统一前了。强化武夫当政的制度,对于要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是有十分的必要的。但在统一之后,社会基本安定,就需要有善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人才了。这时还是照办过去的办法,只重视武力,从军人中选官,按军功定级。使大量能怔惯战的军人担任各级官吏。只会激化社会矛盾,秦代残暴害民的名声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不论在秦和汉时期。它都激励着人们建功立业。祖先的尚武精神是我们值得继承的一大笔精神财富。

文章TAG:军功爵制  秦国  秦国军  军功  军功爵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