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什么

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答: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 亲,请您采纳,您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什么

2,地球自转产生的具体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昼夜交替。分为一面是白昼,一面是夜晚。自转时间为24小时(一天)
阴阳交换潮起潮落合和万物生命之始.如果地球不转.就没生命了
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更换。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
一、昼夜交替现象 二、地转偏向力导致地球表面流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昼夜交替,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愣简单。

地球自转产生的具体地理现象

3,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是昼夜交替
昼夜的交替和地区上时间的差异
(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昼夜交替, 太阳,月亮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4,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然现象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1.不同经度上地方时的不同 2.地球形状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3.地转偏向力——比如在中国(北半球)江河的南岸总比北岸深 此外地球自转速度异常还会产生潮汐、地震等现象, 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他们对照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资料发现,只要地球自转年变量迅速减慢持续两年,而且数值较大,就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减慢,跟随地球一起运动的海水和大气在惯性力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向东的相对速度,这个速度在赤道附近最大,据计算可以使赤道附近的海水和大气获得每秒0.5厘米和每秒1米的相对速度,使得原来自西向东的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西岸水温的变化。

5,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写

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  (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自转的规律:  极移  地轴在地面上的运动,叫做极移。  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轴对于惯性轴偏离的结果,周期大约为14个月。另一种是大气季节性运行导致,其周期为一年。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极移的振幅一般不超过15米。  极移的结果使地球上的纬度和经度发生变化。  进动  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的变化称为进动。  规律性:地轴的进动是一种圆锥形的运动,其规律性如下:  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指向黄道两极。  圆锥的半径是黄赤交角。  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运动的速度是每年50秒点29,周期是25800年。  表现:  表现为天极的周期性运动。  造成北极星的变迁。  地球赤道面和天赤道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二分二至点每年在黄道上以50秒点29的速度西移。(岁差)  使回归年小于恒星年  原因  第一,地球形状  因为地球是一个明显的扁球体,所以隆起的部位所受的附加引力  地球自转总是稍大于另一侧。二者之间的差值,总是存在于接近日月的一侧。  第二,黄赤交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日月经常在赤道面以外对赤道隆起施加引力。这样上述引力差就成为一个力矩,使得地轴趋近黄轴,天极趋近黄极。  第三,地球自转  因为上述的引力差,给地球的自转的角动量增加了一个增量,使得地球的自转方向发生偏转。这就是地轴的进动,也就是岁差。
选 d 依照此题的问法,应该选择 d 选项。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但是题目问的是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正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才有日夜更替,才会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见到太阳的时间不同。 a 选项是因为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存在。 b 选项是因为地球各地的纬度不同造成的 c 选项是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同,也就是离太阳的远近不同造成的 只有 d 选项是因为自转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地球的磁场和太阳的磁场发生的摩擦力使地球发生了自转的现象.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东、西半球发生昼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物体偏向(地转偏向力);天极的周期性运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下: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二、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2、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含义:时区是指同一时间制度的区域。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小时。3、日期界线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的划定避免通过陆地。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来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四、天体的周日运动天体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应。人们把天球上的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的系统性视运动叫做天体周日视运动。

文章TAG:地球  地球自转  产生  产生的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