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

2,城乡指的是什么

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中间地域。相当于一个城市的郊区吧
城市和乡村。。。。。。

城乡指的是什么

3,谷物包括哪些

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几千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谷类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它包括稻米、小麦、玉米等及其他杂粮,比如玉米、小米、黑米、荞麦、燕麦、薏仁米、高粱等。 谷物通过加工为主食。它主要给人类提供的是50%~80%的热能、40%~70%的蛋白质、60%以上的维生素B1。谷类可因种类、品种、产地、生长条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营养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

谷物包括哪些

4,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锁定三农

2004年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以“三农”工作为核心。分别是: 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了解每年的具体政策,可上新华社、人民网等网站查询。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5,为什么物以稀为贵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只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脆弱,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供应的变化容易引起价格波动。近些年,我国几次幅度较大的物价上涨,几乎都与农产品涨价有关。如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最高涨幅达8.7%,主要就是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这轮物价上涨也不例外,如2010年突出表现为蔬菜价格上涨,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上涨又推动物价达到新高。 农业丰,百姓安;粮价稳,百价稳。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央明确提出,稳定物价关键要扶持农业生产,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供应。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9884.5亿元,比2010年增加15.2%。继续完善农业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1年小麦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提高9元—23元。今后10年,国家还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这将有力提高农业抗击天灾的能力,夯实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价格是商品和资源的稀缺性的信号。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物以稀为贵”。按照这样的价格,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千百年来,老百姓都懂得“物以稀为贵”。可是在不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几十年来,“物以稀为贵”的正确思想,反而被放置在被批判的位置。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因此,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1982到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2005年,中央再次出台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1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通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保持农村稳定,农业保障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是工农业由非平衡发展转向平衡发展的载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目前,干部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重要和紧迫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还没有完全做好,结构上的问题,品种品质上的问题,布局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还不完全清楚,甚至顾虑重重;有的连我们基层干部也不完全清楚。具体体现为:市场还看不准,发展路子还不宽,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还比较滞后。总体上还缺乏明确的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模仿外地经验和模式。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缓慢的内在原因是:农产品产量与农村劳动力“两个充裕”并存;农业生产劳动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两个过低”并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章TAG:三农  什么  三农问题  问题  三农是哪三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