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排列组合怎么理解

排列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n,m)表示。 A(n,m)=n(n-1)(n-2)……(n-m+1)= n!/(n-m)! 此外规定0!=1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A(n,m)/m!=n!/((n-m)!*m!);C(n,m)=C(n,n-m)。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该有的可能性都想到 题中选几个就C几取几 要顺序就变成A几几只要你做对了每种题型的一道 就会发现都是一个套路 找典型题 去问老师 弄明白 或者让老师改你选个典型题

排列组合怎么理解

2,排列组合原理是什么

公式:C(n,m)=A(n,m)/A(n,n)从上面的公式解释消序原理∵A(n,m)是从m元素中取n个元素的排列,相同元素由于顺序不同排列也不同。C(n,m)是从m元素中取n个元素的组合,由于不考虑顺序,相同元素只能组成一个组合。每个组合都对应A(n,n)种排列,∴C(n,m)=A(n,m)/A(n,n)(消序)。系数性质:⑴和首末两端等距离的系数相等;⑵当二项式指数n是奇数时,中间两项最大且相等;⑶当二项式指数n是偶数时,中间一项最大;⑷二项式展开式中奇数项和偶数项总和相同,都是2^(n-1);⑸二项式展开式中所有系数总和是2^n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原理是什么

3,排列组合的除序原理

在使用分步计数原理时,我们的分不是有序的,所以再用排列就可能重复.比如:从4男3女中选出3人,要求有男有女,不同的方法数.错解:4男\3女中各选一人,剩余的5人再选一人,得到4*3*5=60;正解:分成两类:选2男1女和选2女一男,方法为:(C42)*3+(C32)*4=30注意:分类准确可以避免.在平均分组时,使用组合可能重复.比如:把三支笔平均分成三组.错解:(C31)*(C21)*(C11)=6正解:(C31)*(C21)*(C11)/(A33)=1`相信得1不会难理解.从中注意:平均分组,平均分n组就要除以(Ann)再例,4支笔平均分成两组方法数为:(C42)/(A22)=3
消序法往往用于解决一些顺序固定了的排列组合问题。比如4个男生,3个女生站成一排。三个女生的顺序一定,共多少种排法?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7.7/a3.3用了消序法。再比如说这道题"5个人站一排,甲总站在乙的右侧,有多少种站法"..用消序法就是a5.5/a2.2...a2.2指的是不是甲乙两人自己的排序方法数。因为甲乙排序固定,固用来消序法。

排列组合的除序原理

4,从A地到B地有5趟汽车2班飞机那么从A地到B地有几种排法

10种。首先,通过关键信息“不相邻”判断可用“插空法”,其次,明确插空法的做题步骤:1、安排不相邻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2、将不相邻元素插在其他元素形成的若干个空中。按以上步骤,首先明确“其他元素”是4个篮球,因为篮球都是一样的,所以只有1种安排方式,其次,4个篮球形成了5个空,将不相邻的3个足球插在5个空中,即C(5,2)=10种不同的排法。排列组合基本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划分几个类别,各类别中的方法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当这种分类没有重复、没有遗漏时,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总数等于每一类方法数之和。【示例】从A地到B地,有3个车次的火车,有5趟汽车,2班飞机。那么从A地到B地一共有3+5+2=10种方法。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内的方法刚好完成该步骤,所有步骤实施完毕刚好完成这件事,则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总数等于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数之积。【示例】从A地到B地需在C地转机,已知从A地到C地有4种方法,从C地到B地有3种方法。那么从A地到B地要分两步,A→C、C→B,共有4x3=12种方法。加法原理中要求“没有重复,没有遗漏”;乘法原理中,要求“步骤刚刚好”。在对复杂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复杂事情分步完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才能保证计数的准确。

5,那位人士能详细讲一下排列组合知识

列定义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按次序排列,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排列。排列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 P(n,r)表示。排列的个数用P(n,r)表示。当r=n时称为全排列。一般不说可重即无重。可重排列的相应记号为 P(n,r),P(n,r)。 组合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r个不重复的元素组成一个子集,而不考虑其元素的顺序,称为从n个中取r个的无重组合。 组合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用C(n,r)表示,组合的个数用C(n,r)表示,对应于可重组合 有记号C(n,r),C(n,r)。 一、排列组合部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 (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 (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及应用 (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 2.加法原理的集合形式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乘法原理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6,有多少种穿法排列组合原理是什么

12种穿法。第一顶帽子可以配上三条裙子任何之一以及两条上衣任何之一,3^2=6种第二顶帽子可以配上三条裙子中的一条即三种以及两条上衣中的一条即两种,3^2=6种共计就是12种。扩展资料:排列组合原理如下:第一、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2、第一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1,第二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2,……,第n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n,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属于集合A1UA2U…UAn。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第二、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1、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2、合理分步的要求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列组合

7,数学里的排列组合是怎么回事 它的公式是怎么计算的

排列:就没有重复,但是有顺序的排放。比如1,2,3的排列有:123,132,213,231,312,321。n个数的排列计算思路是:第一个位置上n个数都可以放;第二个位置上能放除了第一位置上数以外的所数,即n-1个。。。。。。以次类推。可以算出所有排列共有:n*(n-1)*...*1个。n选m个数的排列,用这个思路可以得出:n*(n-1)*...*(n-m+1) 【共m个数相乘】组合就是没有重复,但也没有顺序的排放。如上面1,2,3的排列中,这些数都是由123组成的,是同一个组合。(比如S.H.E的组合,这三个人怎么站,都是一个组合)n选m个数的组合计算思路是:先算出n选m个数的排列:n*(n-1)*...*(n-m+1) 在算出同一组数有排列:m*(m-1)*...*1可以得出组合数为:n*(n-1)*...*(n-m+1) / [m(m-1)*...*1]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m+1)= 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n2!*...*n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8,排列组合的区别在哪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如231与213是两个排列,2+3+1的和与2+1+3的和是一个组合. (一)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 这里要注意区分两个原理,要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是有n类办法,是分类问题,第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因此用加法原理;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这样完成一件事的分“类”和“步”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也将两个原理区分开来. (二)排列和排列数 (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从排列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必须完全相同,这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判断两个排列是否相同的方法. (2)排列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当m=n时,为全排列Pnn=n(n-1)(n-1)…3·2·1=n! (三)组合和组合数 (1)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组合的定义知,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不管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时,才是不同的组合. (2)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 这里要注意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联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与“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求采纳
排列的时候会考虑到顺序的变化 而组合不用 举个列子 比如把12个苹果分成三堆 因为堆都是一样的。不考虑先后的顺序就是组合 但是如果把这12个苹果分给不同的人就是组合了 就要考虑到顺序的变换
我来告诉你吧 乘法的本质就是分步 如果这件事情可以分成10步 则分10步相承 如果同样这件事情也可以分1000步 则分1000步相承也是对的 排列可以看成是 将这些步看成1步 但本质也是分布 只不过合为1步了 看起来简单了 !
排列要考虑先后顺序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排列有顺序可言,组合没顺序可言,比如说同时取几个##,元素相同,但顺序不同,这就体现出不同的排列而是相同的组合,就个例子吧: 一个小桶里又标有A,B,C的三个相同的小球,分三次把球取出,这样取三次,问排列数是多少?组合数是多少? 3 3 解: 排列数:A =6, 组合数:C =1 3 3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1,2,3这三个数的 排列有:123 132 213 231 312 321 而组合有:从三个数中取一个数,取两个数,取三个数

9,排列与组合怎样区别以及它们公式

简单的说,排列有顺序,组合没有顺序
基本理论和公式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如231与213是两个排列,2+3+1的和与2+1+3的和是一个组合.(一)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   这里要注意区分两个原理,要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是有n类办法,是分类问题,第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因此用加法原理;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这样完成一件事的分“类”和“步”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也将两个原理区分开来.(二)排列和排列数  (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从排列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必须完全相同,这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判断两个排列是否相同的方法.   (2)排列数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当m=n时,为全排列Pnn=n(n-1)(n-2)…3·2·1=n!(三)组合和组合数  (1)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组合的定义知,如果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不管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时,才是不同的组合.   (2)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   这里要注意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联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与“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 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3.抽样方法; 4.总体分布的估计; 5.正态分布; 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四则运算; 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基本导数公式; 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8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4.数系的扩充.

文章TAG:排列  排列组合  组合  原理  排列组合原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