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实施与普及

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2,十大教育新闻和教育十大新闻区别

第一个是指十个有关教育的新闻第二个是是教育内部十个大新闻,范围还是不一样
教育新闻是说教育方面的新鲜事,新闻教育是说用新闻事件对人进行教育。

十大教育新闻和教育十大新闻区别

3,时政热点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新常态下的教育,还要求老师们把教育当作良心活儿,从孩子成长出发,一切着眼于他们当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九年、十二年学习之后的那两天。他们能够在夹缝中遵循教育规律,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着良心、爱心和智慧做教育,不用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学生。我们的教育应该进入这样一种新常态,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搜一下:时政热点: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

时政热点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

4,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教育现象有哪些

网络远程教育
第一,关于新课程理念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不缺理念,只缺行动;于是,有人提出来:我们不缺理念,只缺信念。【分析】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许多学校领导和教育人士也认为,新课程理念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了,什么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倾听、个性化解读等等,然而,我们回头再看我们的常态课堂,却发现,在常态下的的教学行为仍然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学习杜郎口、东庐、洋思、后六之后,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做法很好,但不切实际。于是,便没有了下文。那么,到底我们该怎么办,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没有进行具体认真的分析,有没有寻找切实可行的自我操作方案和方式,是不是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做改革,都是一团雾水。2、课堂教学过程中,两头翘的现象时不时地出现。要么是课堂灌输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要么是教师主导作用几乎无所适从。有的课堂上传统的优秀的讲授、示范教学受到了冷落,出现了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无意义的对话和活动;有的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作用得不到重视,教学结构显得十分单一;有的课堂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忽视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很不深入,也就停留在学习阶段,没有真正的消化与吸收。也就是说,这是别人给你的,不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建议】1、只有真正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教学之道与教学之术的关系,将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的基本方法融为一体,才能收获行动化理念,从源头解决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真正的理念是习得的,不是学得的。2、需要认真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对接的关系,剔除呆滞僵化封闭的东西,辅之于灵动进步开放的改革手段。3、必须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型共同体组织。教研组建设中的教研制度建设需要纠转有计划无落实或者有形式无实质现象,注重教学问题的针对性主体性系列性研究。要营造一种学习交流和自觉研究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将学习力作为专业发展的推动力来认识和推进。第二、关于校本培训问题,有一种现象是:活着,但不存在。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内驱力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分析】最近我区品牌教师培养对象报名,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学校充分认识到意义所在,全面发动、高度重视并强势要求;一是有的学校几乎无动于衷,缺少正确定位和长远目光,草草了事。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大批中老年教师因为已经是小高或中高职称了,内心就缺少了一种自主发展的迫切愿望,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再有,在更大的规模或层面上,常常为了培养和推出更多的年轻教师,一批中老年教师也就束之高阁,难有施展身手的机会。有的学校的校本培训虽然名目繁多,但是没有系列跟进,缺少推进深化的策略。如何重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的作用,如何让他们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生命力,这是一个校本培训中十分棘手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体验到自己工作的神圣感和幸福感,存在着一种职业与事业、专业之间的错位认识。【建议】1、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教师寻找和体验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深刻享受工作的幸福。要发掘教师队伍中健康的优秀的治教品质和典型,给生命以一种向上的力量。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不能或不可能,而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完善自我的意志。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成功者需要的是一种恒心与毅力,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生活的精彩在于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诗意。当跨过艰辛之后,收获的将是掌声和鲜花。更何况,一个教师的心灵丰富与深刻了,你的教学才能深刻与丰富起来,我们怎么可以消极地对待我们的莘莘学子呢。2、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层次与坡度的关系,要有总体规划和分层推进的策略。要在整体规划之后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分步实施。一是逐步完善教师素质的结构内容,二是合理分解年龄结构的培训方案,三是加强系列跟进和深化的操作方式。我们要特别讲究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一体化方案,逐步改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的专家培训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对话式、沙龙式、诊断式、探究式等的活动,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教学探索过程成为教师的教育素养。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关怀,一则可以激发教师的主动热情,二则可以发现教师的感动故事,三则可以营造学校的精神家园。3、以校为本的培训更多的是对课堂的分析与研究。第三,关于学校文化建设问题,有一种倾向是:师生们不知道或找不到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在哪里。【分析】1、现代学校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的问题,但绝不仅仅是制度建设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如何借助学校制度建设的策略来导引学校的价值取向,从制度与人文的结合关系中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学校传统,开创学校的新面貌,这是很重要的很现实的问题。2、我们在什么样的学校文化中,谁在建设我们的学校文化,我们学校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哪里?3、如何去理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战略,到底是一味地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还是从根本上寻找学校文化的源头活水,从行为方式和价值信念上去坚守自己的阵地,值得人们深思。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学校还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意志,缺乏一种协调与整合的作风,学校领导者的办学思想不清晰。【建议】1、教育有时候需要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度,要坚守一些恒定的优秀的真实的朴素的教育规律,稳妥而扎实地把价值观深入人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日常化生活化的,常规工作更是需要一种恒久不变的耐心才能收获教育的果实。改革的前沿也许并不一定就是实践的主流,理念先行但不能脱离了实际。我并不反对创新发展,但是,我更注重遵循科学规律。2、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来讲,一所学校的前进方向,更多的是要看校长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需要建立共同的信念,要有典型的引领,有制度的规范,有持之以恒的行为精神。文化不是花架子,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的是一种沉静的勇气和顽强的品质,先打造自己的品质,才能走出品牌之路。3、学校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眼,办好学校肯定要建设好学校文化。在学校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者、传承者和创造者。丧失文化很容易,建设文化很艰难。我想,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到人文、从特色到品牌,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更关键的是人人努力。

文章TAG:教育  时政  基础  基础教育  教育时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