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时候的神兽有哪些

神兽分为4层,即 “四灵”:麒麟、凤凰、灵龟、应龙。 “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另外还有赤焰兽、白泽、重明鸟、毕方、独角兽(獬豸)、雷兽、貔貅、吼、夔、乘黄、犀渠、马腹、蜚、雍和、狍茑、化蛇、英招、玄蜂、青牛。 希望采纳

我国古时候的神兽有哪些

2,古时候的名人

春秋:孔子、老子、鲁班 战国:屈原、勾践、荆柯、孙槟 秦:秦始皇、项羽、吴广、陈胜 汉:司马迁、刘邦、王昭君 三国:刘备、关羽、周瑜、曹操、诸葛亮 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北朝:张僧繇、祖冲之、花木兰 唐:李白、武则天、李世民、白居易、杜甫 宋: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 清:康熙、雍正、林则徐、蒲松龄、曹雪芹

古时候的名人

3,古时候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就是万人打群架;东晋以前是先将挑将;再兵打兵;到后来必有阵法;成吉思汗喜欢中央突破;中央一带都是主将指挥;所以再冲杀两翼;骑兵在电视一直冲杀是假的;因为骑兵要的是冲击力;所以古代是冲上前砍杀一会再撤在回冲;如果骑兵原地不动不是步兵的对手
古代打丈,是将在最里面包着,前有三军,中军,左军和右军,然后后面还有后军,古代打丈就是人多砍人少。以少胜多,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在5000年的历史里,就有数的那么几个。 所以:一将终成万骨枯。

古时候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4,古代时辰分别对应现在的几点

古时候人们把晚上称为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5,古时候一天分为几个小时

古时候上不分小时的,只分时辰。一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时候每天分为12个时辰.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午时三刻.是上午11点45分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就是一个时辰,.子时作为三更,相当于晚上23点到第二天的1点

6,古时候人们过年都干什么

百度查一下就知道了:过年被称为春节是从民国开始的。在中国古代对过年的叫法历代都有所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较通行。尧舜时称“年”为“载”,夏朝称“岁”,商朝称“祀”。  一、古代“吃鸡”的意义是什么?  魏晋时初一杀鸡图“吉”利,禳(rang)恶气。中国目前的过年食俗,基本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或出现雏形的。如今人们过年时必吃鸡,便是受魏晋人过新年习俗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把鸡放在节日食品首位,年节供应品顺次称为“鸡鱼肉蛋” 。  古人过年喜欢讨吉利,鸡正符合这种消费心理。鸡谐音“吉”,过新年时烧只鸡, 图的就是这个“吉”字,而且最好烧一只全鸡—— 整个吉祥。  秦汉时期,正月初一人们是不会杀鸡的,因为这一天是传统说法中的“鸡日” 。但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节目观念发生变化,按照五行的观点来说,正月土气萌动, 草木生长,而鸡则以五谷为食,羊则喜啮百草,故而魏晋时代过新年时一改以往的习俗,既杀鸡,又宰羊, 以利农作物的生长。  魏晋人正月初一杀鸡还有“禳恶气” 的考虑。所谓“禳礼” ,就是在今人看来是迷信活动的祈祷消除灾殃。何晏当时提议用鸡供禳衅之类的祭祀,于是出现了“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的现象, 即把鸡杀死悬挂在门上, 以禳除恶气,镇守平安, 由此形成了那个时代正月初一杀鸡的风俗。
百度查一下就知道了:过年被称为春节是从民国开始的。在中国古代对过年的叫法历代都有所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较通行。尧舜时称“年”为“载”,夏朝称“岁”,商朝称“祀”。  一、古代“吃鸡”的意义是什么?  魏晋时初一杀鸡图“吉”利,禳(rang)恶气。中国目前的过年食俗,基本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或出现雏形的。如今人们过年时必吃鸡,便是受魏晋人过新年习俗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把鸡放在节日食品首位,年节供应品顺次称为“鸡鱼肉蛋” 。  古人过年喜欢讨吉利,鸡正符合这种消费心理。鸡谐音“吉”,过新年时烧只鸡, 图的就是这个“吉”字,而且最好烧一只全鸡—— 整个吉祥。  秦汉时期,正月初一人们是不会杀鸡的,因为这一天是传统说法中的“鸡日” 。但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节目观念发生变化,按照五行的观点来说,正月土气萌动, 草木生长,而鸡则以五谷为食,羊则喜啮百草,故而魏晋时代过新年时一改以往的习俗,既杀鸡,又宰羊, 以利农作物的生长。  魏晋人正月初一杀鸡还有“禳恶气” 的考虑。所谓“禳礼” ,就是在今人看来是迷信活动的祈祷消除灾殃。何晏当时提议用鸡供禳衅之类的祭祀,于是出现了“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的现象, 即把鸡杀死悬挂在门上, 以禳除恶气,镇守平安, 由此形成了那个时代正月初一杀鸡的风俗。
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习惯叫作“元旦”,俗称“阳历年”。“阳历年”和“旧历年”不同,鲁迅先生的文章《祝福》曾描绘过过元旦时的场景。
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习惯叫作“元旦”,俗称“阳历年”。“阳历年”和“旧历年”不同,鲁迅先生的文章《祝福》曾描绘过过元旦时的场景。
古代人过节也跟现代一样在晚上庆祝,晚上不睡觉去守夜,吃饺子,汤圆,放鞭炮等此外,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1、扫尘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要扫房子,给家里来个大扫除,东西统统都搬出去,墙角旮沓都要扫到,意思是把一切穷运,霉运,晦气都扫掉,迎接新的一年。2、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3、蒸花馍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蒸花馍的习俗。记得小时候,家里面也会蒸一些枣馍、豆沙包等,供全家人在春节期间享用。4、放鞭炮中国春节重要的一个活动。这些年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提高,很多城市开始禁放烟花爆竹。但放鞭炮是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项目之一。5、吃饺子北方人过年,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一定要吃饺子。饺子有团圆的含义,之所以要连续吃饺子,民间寓意要从年尾吃到年初。

文章TAG:古时  时候  我国  的神  古时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