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有二个变量x与y,当x与y满足Y=k/x时(k不能等于0)就说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2,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历史 :背书,最好复习两遍,有资料再买点资料做。再看同步作业。 地理:与上方法一样,不过要注意背地图。 物理:背呗,主要背那个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他的看看就行。在做资料。 语文:还是被,把十篇古文全背熟,每个字意思要了解,作者要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背,生字生词要会写,然后看同步作业。 不好讲你了,全校前几名还问这东西。别搞那么紧张,自信点。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哦!!
恩们两个。。真有本事。。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3,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4,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生词

八年级下册生词 一、 绯红(fēihóng) 标致(biāozhì) 落第(luòdì) 不逊(bùxùn) 诘责(jiézé) 托辞(tuōcí) 油光(yóuguāng)可(kě)鉴(jiàn) 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 深恶痛疾(shēnwùtòngjí) 二、 翳(yì) 责罚(zéfá) 气量(qìliàng) 质问(zhìwèn) 广漠(guǎngmò) 管束(guǎnshù) 文(wén)绉绉(zhōuzhōu) 三、 幽(yōu)默(mò) 凄(qī)惨(cǎn) 奥(ào)秘(mì) 翻(fān)来(lái)覆(fù)去(qù) 四、 黝黑(yǒuhēi) 滞留(zhìliú) 愚钝(yúdùn) 器宇(qìyǔ) 禁锢(jìngù) 犀利(xīlì) 侏儒(zhūrú) 酒肆(jiǔsì) 尴尬(gāngà) 粗制滥造(cūzhìlànzào) 藏污纳垢(cángwūnàgòu) 郁郁寡欢(yùyùguǎhuān) 鹤立鸡群(hèlìjīqún) 正襟危坐(zhèngjīnwēizuò) 颔首(hànshǒu)低眉(dīméi) 诚惶诚恐(chénghuángchéngkǒng) 无可置疑(wúkězhìyí) 黯然失色(ànránshīsè) 广袤(guǎngmào)无垠(wúyín) 五、 搓(cuō)捻(niǎn) 企盼(qǐpàn) 繁衍(fányǎn) 迁徙(qiānxǐ) 觅食(mìshí) 油然而生(yóuránérshēng) 花团锦簇(huātuánjǐncù) 美不胜收(měibùshèngshōu) 繁花似锦(fánhuāsìjǐn) 风云突变(fēngyúntūbiàn) 不可名状(bùkěmíngzhuàng) 落英缤纷(luòyīngbīnfēn) 冥思(míngsī)遐想(xiáxiǎng) 期期艾艾(qīqīàiài) 六、 博识(bóshí) 美艳(měiyàn) 消释(xiaoshì) 褪(tuì)尽(jìn) 凛冽(lǐnliè) 升腾(shēngténg) 脂粉(zhīfěn)奁(lián) 七、 睥睨(pìnì) 污秽(wūhuì) 犀利(xīlì) 迸射(bèngshè) 播弄(bōnong) 虐待(nüèdài) 雷霆(léitíng) 踌躇(chóuchú) 鞭挞(biāntà) 祈祷(qídǎo) 罪孽(zuìniè) 拖泥带水(tuōnídàishuǐ) 八、 九、 苍茫(cāngmáng) 胆怯(dǎnqiè) 翡翠(fěicuì) 精灵(jīnglíng) 蜿蜒(wānyán) 十、 执拗(zhíniù) 憔悴(qiáocuì) 馈赠(kuìzèng) 璀璨(cuǐcàn) 镶嵌(xiāngqiàn) 酷肖(kùxiào) 海誓山盟(hǎishìshānméng) 长吁短叹(chángxūduǎntàn) 千山万壑(qiānshānwànhè) 盛气凌人(shèngqìlíngrén) 十一、 蓬蒿(pénghāo) 咫尺(zhǐchǐ) 狼藉(lángjí) 呐喊(nàhǎn) 不自量力(búzìliànglì) 相形见绌(xiāngxíngjiànchù) 精巧(jīngqiǎo)绝伦(juélún) 美味(měiwèi)佳肴(jiāyáo) 十二、 萧瑟(xiāosè) 和煦(héxù) 干涸(gānhé) 吞噬(tūnshì) 裸露(luǒlù) 戈壁滩(gēbìtān) 沧海(cānghǎi)桑田(sāngtián) 十三、 媲美(pìměi) 挑衅(tiāoxìn) 鼠目寸光(shǔmùcùnguāng) 十四、 缄默(jiānmò) 窥探(kuītàn) 狩猎(shòuliè) 顾忌(gùjì) 凋零(diāolíng) 滑翔(huáxiáng) 目空一切(mùkōngyíqiè) 十五、 哂笑(shěnxiào) 拍板(pāibǎn) 牟取(móuqǔ) 黑咕隆咚(hēigulōngdōng) 颤(chàn)颤巍巍(chànwēiwēi) 莫衷一是(mòzhōngyíshì) 胸有成竹(xiōngyǒuchéngzhú) 不容置疑(bùróngzhìyí) 慷慨(kāngkǎi)大方(dàfāng) 一视同仁(yīshìtóngrén) 任劳任怨(rènláorènyuàn) 十六、 蹲(dūn)踞(jù) 酬和(chóuhè) 熹(xī)微(wēi) 譬喻(pìyù) 淳朴(chúnpǔ) 即(jí)物(wù)起兴(qǐxìng) 引经据典(yǐnjīngjùdiǎn) 悠(yōu)游(yóu)自在(zìzài) 龙(lóng)吟(yín)凤(fèng)哕(huì) 十七、 腌(yān) 门楣(ménméi) 苋菜(xiàncài) 籍贯(jíguàn) 城隍庙(chénghuángmiào) 肃然(sùrán)起敬(qǐjìng) 囊(náng)萤(yíng)映(yìng)雪(xuě) 十八、 囿(yòu) 钹(bó) 招徕(zhāolái) 铁(tiě)铉(xuàn) 饽饽(bōbo) 秫秸(shújīe)杆(gǎn) 随机(suíjī)应变(yìngbiàn) 合辙(hézhé)押韵(yāyùn) 油嘴滑舌(yóuzuǐhuáshé) 十九、 家(jiā)醅(pēi) 一(yī)马当先(mǎdāngxiān) 顾名思义(gùmíngsīyì) 二十、 怵(chù) 抠(kōu) 逢场作戏(féngchǎngzuòxì) 八面玲珑(bāmiànlínglóng) 看风使舵(kànfēngshǐduò) 左右逢源(zuǒyòuféngyuán) 孤陋寡闻(gūlòuguǎwén) 人情(rénqíng)练达(liàndá)

5,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A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0≠C)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ababacadbcadbccccbdbdbdbd±±±=±=±=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0(10≠=aa;当n为正整数时,nnaa1=? ()0≠a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mnmaaa+=?; (2)幂的乘方:mnnmaa=)(; (3)积的乘方:nnnbaab=)(;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mnmaaa?=÷( a≠0); (5)商的乘方:nnnbaba=)(();(b≠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na10×的形式(其中101<≤a,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1?n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xk(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yxky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21-5(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6. 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八年级下册物理概念整理

第七章 力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2)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公式:G=mg. 质量公式:m=G/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第八章 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 1、几种观点: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二、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而与接触面大小和速度无关。 4、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第九章 压强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水平面:F=G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压强公式:P=F/S,压力公式:F=PS受力面积S=F/P,式中P是压强、单位是:Pa,F是压力、单位是:N, S是受力面积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 (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6、连通器的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 Pa。 6、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应用: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第十章 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1) F浮<G下沉;(2) F浮>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 F浮=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关系(1)ρ物>ρ液 下沉;(2)ρ物<ρ液 上浮;(3)ρ物=ρ液 悬浮。(不会漂浮)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水平方向:W=FS 竖直方向:W=Gh推导公式:F=W/s s=W/F W=Pt 3、单位:焦耳(J) 1J=1Nm 二、功率 1、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的。 2、计算公式:P=W/t 单位:J/s 瓦特(w) 1W=1J/s推导公式:P=Fv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1)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例:上抛的球。2)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例:落地的皮球被弹起。3)机械能与其它能量间的转化。例:水利发电是由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一、杠杆1)几个概念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为人的施力端)阻力(F2):阻碍杠杆的力;(一般为重物端)力的作用线:通过过力的作用点且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表示为:F1×L1=F2×L2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成反比,所以要使作用在某杠杆端的力“最小”,则要求作用在该端的力的力臂“最长”。3)杠杆的分类分 类关 系优点缺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板手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理发剪等臂杠杆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4)杠杆的作图与杠杆有关的作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给出力的方向,要求画出力臂;二是只给出施力点,要求画出在该点用最省的力的“力的方向”和“力臂”。注意:画力臂时,一定记得要从支点画出,并一定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二、滑轮1)滑轮的类型及定义定滑轮:使用时滑轮位置固定不变;动滑轮:作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2)滑轮的特点分类优点缺点实质定滑轮可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相当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不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3)滑轮组:既可省力,也方便改变动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承担重物的绳子为n段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动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F=G/n),同时,动力F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提升的距离h的n倍(S=nh)。3、斜面:是一个省力的机械。斜面的省力规律: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n倍,那么,拉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也就是斜面越长拉力越小。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即分析有用功占总功的几分之几。)2)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导公式: W有用=W总η W总=W有用/η3)注意: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斜面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Gh/FL四、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文章TAG:八年  八年级  年级  数学  八年级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