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上有什么未知生物

海洋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对人类都是未知的陆地上也有许多地方未曾到达如果你想成为生物学家或探险家还是很有前景的。 世界上有很多未知生物,一些对人类没有危害,而另外一些,也许他们会袭击整个地球.谁都无法想象,当那天来临的时候.现在臭氧层已经损毁,大气都被人们污染,你能想象得出那些化学垃圾形成的未知生物吗?

世界上有什么未知生物

2,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外来入侵物种有: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食肉的蛇头鱼、疯狂的葛根、野兔侵略者、数量惊人的八哥、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体型巨大的甘蔗蟾蜍、繁殖超强的东灰松鼠、蜜蜂杀手杂交蜜蜂、老鼠。外来生物危害: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已有51种入侵中国;外来生物在严重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同时,还给中国带来了年均超过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可能你没有想到,像牵牛花、小龙虾、牛蛙、巴西龟都是破坏力严重的外来生物。

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3,外来有害物种侵入的主要方式

总体来看,外来物种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种:1.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2.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3.有意引进 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寿螺等。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境外传入,或通过禽类传入
你是只地区外来生物,还是外太空外来生物,还是外太空可能侵入方式,还是。。。。。。。。。。。。。。。。。。。。。。。。。

外来有害物种侵入的主要方式

4,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外来入侵物种有:1、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2、牛蛙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牛蛙,俗名美国水蛙,个体硕大、生长快、产量高。原产于北美洲地区,己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3、小龙虾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亦自相残杀。4、薇甘菊薇甘菊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滑至具多柔毛。5、福寿螺福寿螺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

5,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区别和联系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3层意思: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发生后,因为它的繁殖和扩散能力强,且一般没有天敌,因此它比当地原有生物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争夺了更多的资源,从而造成其它物种死亡.所呈现出的现像是:入侵生生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其它的物种更加单一化,数量也大量降低,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降低.这些方面都说明了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消极的,使当地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了.

6,我国的外来物种都有哪些

1、哺乳类Mammals:獭狸、麝鼠、褐家鼠;2、鸟类Birds:小葵花凤头鹦鹉、虹彩吸蜜鹦鹉、加拿大鹅;3、爬行类Reptiles:巴西龟;4、两栖类Amphibians:牛蛙;5、鱼类Fishes:鳙、鰕虎鱼、麦穗鱼、食蚊鱼、胎鳉、鲈、鲢、欧洲鳗 ;6、甲壳类Crustaceans:克氏螯虾;7、软体动物Mollusks:福寿螺、非洲大蜗牛;8、昆虫Insects:白蚁、松突圆蚧、美国白蛾、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苹果棉蚜、葡萄根虫、线虫、松材线虫;9、真菌Fungi:甘薯长喙壳菌;10、野生动物疾病Wildlife Diseases: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11、植物Plants:土荆芥、水花生、刺花莲子草、苋属植物、仙人掌、假连翘、刺茄、美洲车前、异檐花、藿香蓟、豚草、白酒草属、一年蓬、紫茎泽兰、薇甘菊、北美一枝黄、大米草、毒麦、水葫芦、五爪金龙、红瓜、马缨丹、五叶地锦、猫爪藤、三裂蟛蜞菊、蓖麻、银胶菊、心叶落葵薯Madeira Vine、黄花草木樨、白香草木樨、棒叶景天、蔓马缨丹、假韭、苇状羊茅、大花老鸦嘴、飞机草、单刺仙人掌、赛葵、梯牧草、地毯草、节节草、毛花雀稗、铺地狼尾草、莠狗尾草、苏丹草、多花黑麦草、球茎大麦、紫花苜蓿、熊耳草、蛇目菊、大花金鸡菊、矢车菊、万寿菊、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紫茉莉、含羞草、铜锤草、大麻、含羞草决明、决明、土人参、望江南、美洲商陆、野茼蒿、菊苣。

7,地球上有其他星球的外来生物吗

日前有英国天文学家宣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可能来自金星。 来自英国天体生物学中心的钱德拉·维克拉马辛格教授和贾纳吉·维克拉马辛格博士认为,一些最原始的微生物很可能是借助太阳风的作用从金星来到地球上的。他们是基于欧洲空间局“金星快车”号传回的探测数据得出这一结论的。 两位学者认为,“金星快车”号获取的最新探测数据表面,在金星大气中的云团里包含有一些通常与微生物共存的化学物质。据他们推测,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些“生存”在金星大气上层的微生物很可能会被带到地球大气之中。 钱德拉·维克拉马辛格教授指出,这一过程或许只需要数星期、甚至是数天时间便可完成。当然,要想完成这一过程,太阳、金星和地球必须处于某一特定的位置上--而这种时机每隔数年才会出现一次。他表示:“由于地质构造非常相似,因此,金星和地球常常被称作是一对姊妹星。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当然,也有科学家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来自牛津大学的弗莱德·泰勒教授就对此持否定意见。他认为,微生物从一颗行星迁移到另外一颗行星上的几率是极其渺茫的。 需要强调的是,就在不久前,曾有美国科学家宣称,金星早期曾存在着大面积的海洋,很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形态。 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指出,由浓密云层包裹的金星在形成初期存在着像地球上一样的大面积海洋,不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金星海洋中的水分被全部蒸发掉了。 美国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大卫·格林斯普恩指出,对金星初期气候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在金星形成10亿年或更长的时期内,其表面上可能曾存在有海洋。 不过,之后金星经常遭受陨星的频繁碰撞,使得生命繁衍存货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但正如钱德拉·维克拉马辛格教授所说,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确像是一对姊妹星:前者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 当然,现在的金星是极不适合生命存在的。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到30公里的由浓流酸组成的浓云。另外,其表面温度高达465至485度,干旱程度是地球的10万倍,而大气压则差不多是地球的90倍

8,地球之外有什么生命物体

生命只是人类给予某些物种的定义,而人类所不认识的东西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如原来素认识的有氧才有生命,可现在发现的许多地球生命体都不需要氧而的存在。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一直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我们所谓的生命体 先看看地球上的奇特生物吧: 1979年的一天,美国“阿尔文”号潜水器正在东太平洋中脊约2500米深的加拉帕格斯海底进行科学考察。突然,潜水器中的科学家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数十个形似烟囱、高约2-5米的柱状物从海底拔地而起,正向海水中喷着黑色烟雾,“阿尔文”号潜水器仿佛穿梭在一片“海底工厂”中。 经过进一步考察,科学家们发现喷出的黑色烟雾的温度高达350℃。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在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海底黑烟囱周围还生活着大量奇形怪状的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甚至可以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 这些海底黑烟囱是怎样形成的?周围的生物群落又从哪里来?这一系列疑团引起了科学家们强烈的兴趣。 140根黑烟囱“喷金吐银” 现在,科学家已发现,海底黑烟囱与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海水进入深达两三千米深的地壳裂缝,冰冷的海水与滚热的熔岩接触,就形成了黑烟。目前,科学家已陆续发现了黑烟囱140余处,其中离中国最近的有冲绳海槽的黑烟囱。 科学家还惊喜地发现,这些黑烟囱既是喷发含硫毒气的窗口,同时也是“喷金吐银”的宝地。因为下渗的海水在与岩层接触过程中,能够溶解多种金属元素。在西南太平洋劳恩海盆中的黑烟囱上,科学家们甚至找到了原生自然金颗粒,在新西兰海湾的黑烟囱中还发现了天然的水银。 由于海底黑烟囱大多处于1000-4000米的海底,无论实地寻找还是直接观察都要求高技术手段,并且费用极其昂贵,目前仅有几个发达国家有能力开展现代海底研究。他们主要使用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完成采样。中国科学家对海底黑烟囱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家希望我国自行研制的能下潜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将一展身手。 “喷出”万种奇异生物 海底黑烟囱的发现不仅引起地球科学界的轰动,也吸引了许多生命科学家的目光。长期以来,深海环境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荒漠。这里水深数千米,阳光无法到达,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生物缺乏食物来源。但调查发现,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生物群落具有高密度性。生物量往往是附近深海环境中生物的一万到十万倍。原来,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初能源,不是依靠光合作用,而是黑烟囱喷出的硫化物。生活在黑烟囱周围的细菌不但可以耐高温、高压,在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下生存,还能将有毒气体转化为养分。 科学家还发现,黑烟囱周围的生态系统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温度、压力和营养浓度。不同的生物群落分布在不同小环境中。在水温60-110摄氏度区域分布着多种细菌;在20-40摄氏度区域,生活着大量的蠕虫动物;在2-15摄氏度区域,生物种类繁多,包括蛤类和虾类。 发现“生命第三界” 在黑烟囱的生物群落中,有一种细菌尤其引人注目。这就是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第三界”的古生菌。 古生菌可以生存在高温(80-120℃)、高压(水深2000-300米0)、剧毒(H2S)的环境中,代表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态,并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源头。科学家对古生菌的基因测序表明,它们最接近于地球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代表着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 科学家分析,地球早期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比现在高100倍),地表火山活动强烈,并有强烈紫外线辐射,使地表不适合生物生存,而海底隐蔽环境是早期生命躲避陨石撞击及强烈紫外线辐射的理想场所。早期海水中的氧含量较少,非常类似于现代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环境。科学家们认为最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现在黑烟囱周围的古生菌。随后,生命从深海向浅海扩展,随着环境的改变才转移到地球荒凉的表面,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生命形态。 地外生命研究再添新思路 科学家还认为,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的发现为人类寻找地外生命的努力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近几十年来,人类开始认真地、系统地寻找地外生命的踪迹,尽管至今还没有在地球外找到过活的有机物,但是仍然有理由对此充满希望。原来人们认为阳光、水和空气是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海底黑烟囱周围生物群落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可以在没有氧气和阳光的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在其他星球上只要存在类似海底黑烟囱的环境就有可能产生或存在生命。 近期对海底的探测有了越来越多的惊人发现。尽管洋底似乎没有光线,但小虾的后背中部有“眼睛”,它们能看到地热喷口的热量产生的光线,那里的热度从地热喷口表面的零度一直上升到和喷口里面的温度差不多,即摄氏350度。美国海洋学研究所的卡尔·韦森博士就发现过一些细菌能够生活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韦森博士说:“化学合成(用化学物质作为能量的来源)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几百年前被科学家发现了,它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些细菌是在利用地心中的氢和氢化物。” 海底地热喷口附近的生物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比如小虾的身上覆盖着藻丝,上面有许多微生物;在贝类的身体上长有微生物菌苔,各种细菌长得有好几厘米厚,在水流的冲击下摇摇摆摆飘上飘下;许多生物体排泄出硫磺,而一些生物专爱吃重金属。韦森博士说:“这些生物与地球上古老的生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保留着很古老很传统的生活习惯。” ■庞培虫最能忍 新物种庞培虫初次记载是在八十年代,是特拉华州大学的斯蒂芬·卡里博士在海底火山口附近被发现的,这种生物长约6-8厘米。这种海洋生物就生活在海底的火山口里,身上覆盖着一层一厘米厚的细菌,像是穿上了一层毛衣。庞培虫能分泌出一种粘液,它身上的细菌就是以这种粘液为生,有句古话叫“世上没有免费的宴席”,既然细菌吃了它分泌的粘液,那一定也给它带来好处,也许细菌对庞培虫起到一种保护层的作用。 卡里博士想知道在火山口里是否还生活着类似的生物,所以他要求潜水员到一个火山口里进行搜索。当操作员用潜艇上的机械手臂把一个探管插入灼热的火山口时,声纳探测摄像机的屏幕突然变成了紫色。探测数据表明,探管一端的温度达到了摄氏80至100度,而另一端的温度只有20度,这种温度差别是生物所不能忍受的,因此庞培虫被视为地球上最能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物。 温度的变化,使得海底火山口两端的生物成为不同的种类。卡里博士尤其对庞培虫身上覆盖的那一层厚厚的细菌保护层感到兴奋不已,因为这些细菌可能含有酶,而这种酶可以用于生产食品、纺织品、纸、清洁剂和药品等。 ■解释生物多样性 凡·多弗博士看到过所有这些超自然的奇特的生物,她在许多地方采集了各种各样的贝类及其它生物的标本,根据她所采集到的东西,她有了一个假设,那就是生物种类从一个海底火山口到另一个火山口之间分布的比率与火山口的数量有着密不可分的
火星上好象有 微生物

9,地球现在的状况

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植被减少,资源耗光,生态环境(平衡)遭人类破坏,灾害(如台风)增多
地球的寿命有多长?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了46亿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上千科学家研究显示:全球2/3自然资源将枯竭 近日,由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联合研究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已使地球上约2/3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的生存前景十分严峻。 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科学家指出这是对地球环境的一个“全面警告”。沼泽、森林、草原、河口、天然渔场和其他一些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目前正在遭受无可挽回的破坏,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可以影响到其他1000万种生物的生存。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给地球的生态系统为以后维持物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不能继续无视下去了。“ 1997年,一个由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试图衡量出大自然的商业价值。例如:免费的植物受粉,野外植物的空气调节,海洋的营养循环作用等等。当时的估算价值为33万亿美元,几乎是当年全球国民总产值的两倍之多。但在这份报告提出后,人类有必要重新对此做出估价。 地球上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中国的黄河,非洲的尼罗河以及北美的科罗拉多河在一年中某个时节还没有入海之前就已经枯竭了。 维持物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波罗的海中生活着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100种动物,其中1/3来自美国的五大湖;反过来五大湖中的170个外来物种的1/3来自波罗的海。而物种入侵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一种美国水母的入侵造成黑海中26种鱼类的灭绝,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使现存物种很难适应。 科学家指出,大自然并不应是人们周末的享受而已,保持自然空间不应该只是一种奢侈行为。“大自然给地球上60亿人带来巨大的好处,忽视这一点将非常可怕,我们可能会使自己远离自然,但我们的生存完全依靠其提供的服务。” ■报告要点 ●过去60年中被用于耕种的土地超过了18和19世纪的总和。 ●全球土地的大约24%目前已被用于耕种。 ●过去40年来,江河湖泊中的水量减少了一倍。 ●目前全球至少1/4的鱼类都面临过度捕捞的危险。 ●从1980年起,红木林总量的35%已从地球上消失,全球珊瑚礁有20%遭到破坏,另有20%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增加了感染疟疾和霍乱的可能,并导致新型疾病的产生
美国科学家一份研究报告称 三亿年前 地球大气层中氧含量远远超过今天 生物体积普遍大于现代——— 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中西部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三亿年前,地球大气层中的氧含量远远超过今天的浓度,而科学家们通过化石标本得知远古时代的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 据此,科学家们推测,如果地球大气中的氧气足够充足的话,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体积将会十分巨大。 古代生物体积超大 蜻蜓翼展竟然一米 科学家们通过森林煤炭化石发现,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种存在。它们包括体长可达1米以上的昆虫、蝎子;腿长达50厘米、吊篮大小的蜘蛛;近两米长的千足虫等。 最著名的样本是1979年从英国德比郡采矿场地下挖出的一具巨型蜻蜓化石。它的翼展竟然达一米,和现在的鹰差不多,是地球上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昆虫。 氧气对巨型生物兴亡 可能起了关键的作用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哈特昆虫博物馆馆长史蒂夫·海登说:“为什么这些巨型昆虫会走向消亡,而幸存下来的昆虫却越来越小?它们不可能受到鸟类的压力,因为当巨型昆虫出现在地球上时,天空中还没有任何鸟类;而当会飞的恐龙出现后,巨型昆虫早已经灭绝了。” 科学家们纷纷猜测,也许是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对巨型生物的兴亡起了关键作用。现在,古生物学家开始探究这些远古蜻蜓、体长10厘米的蟑螂以及其他巨型昆虫的兴亡是否与超高的氧含量有关。 身高5米远古巨人 在地球上可能存在 中西部大学生理学者亚历山大·凯撒和他的同事们经过研究认为,那时地球上大气层中氧气的浓度高达35%,而现在我们呼吸的氧气浓度只有21%,富含氧气的空气可能促进了这些巨型动物的进化。 除了巨型昆虫外,地球上还曾有过泰坦巨人的传说。既然地球上可以有巨型昆虫出现,那么巨人是否也曾真的生活在这颗星球上呢?对此,科学家们曾发现过很多关于巨人存在的证据: 1950年末,土耳其山谷地区发现了许多巨大骨头的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的大,其中的一个大腿骨化石,长达120厘米。 1986年底,墨西哥城东部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巨人头颅骨以及巨人使用过的石残片等遗物,那块头颅骨高宽分别为50厘米和25厘米,估计身高在3.5米至5米之间。依照这个比例推算,这个“人”的身高有5米,称其为巨人一点也不为过。 2005年,美国和秘鲁考古学家联合宣布了一个玛雅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他们在位于秘鲁北部海岸的一座巨型金字塔内发现了3座充满大量神秘文物的古墓。 让考古队员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3座古墓里发现了3具非同寻常的骸骨——3具巨人的骨架。之所以称他们是巨人,是因为这些骨架的身长都在2.8米以上,而普通的当地男性身高平均仅为1.49米。 古代地球的环境 有利于巨人成长 科学家们研究化石后称,有些古代物种确实比现在的动物要大许多倍。这些现象都能证实,远古环境确实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动植物的体形较大。因此,远古时代如果存在巨人也是很正常的。 而巨人在今天却无法生活,是因为大气不再适合他们。在远古时代,地球的大气压力几乎是现在的两倍,氧含量更高,巨大生物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快速繁殖和生长。同时,那时地球的臭氧层较厚,而现在则约是那时的七分之一,所以今天生物的寿命也与以前不同。

文章TAG:外来物种  物种  哪些  世界  外来物种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