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的公务员有没有节假日呢古代人的节假日是怎么过的呢百度

在中国古代时期,官员们也会有自己的假期,不过和现代的假期称呼上有很大的差别,古代的假期被称作“休沐”。在西汉时期,朝廷就已经确立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各级官员每五天中可以休息一天,这个“休沐”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周末双休,那古代人的节假日都要做些什么呢?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古代除了常规的休息日,每到冬至夏至也会再放5天的假期,还有官员的丧假和探亲假都会根据特殊情况来制定天数,到皇帝生日时还会再放假三天,这样浅算一下,官员们一年总共能休息73天,这样的休假模式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时期。到了唐代,假期越来越长,朝廷把五天休假一天改成了每十天休假一天,除了这种常规假期,还会有三个黄金周,到了春季冬至清明都会各休息7天,中秋夏至等节日也会再休息三天,基本每一个节气假日都会进行休息,还会有婚假、丧假探亲假,算起来假期就超过了100天,简直是太舒服了。古时候人们放假都会在一起吟诗作对聚聚会。宋朝时假期一年超过了120天,由于假期增多,大家闲来无事都会在一起聚会,假期的出现也给宋代增加了许多文人,比如苏轼就是在各种小长假里作诗才能留下许多千古名句。宋代官员们的待遇十分好,他们涨过几次工资,并且有足够的假期休息时间。还有发达的茶楼、勾栏、瓦舍等休闲场所提供给官员,在这里可以吟诗抚琴、游戏玩乐,陶冶自己的情操,宣泄自己的抑郁,培养自己的情调。想一想古时候的假期,现在的打工人都快流下泪了,一年的假期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天,好想回到古代呀!

古代的公务员有没有节假日呢古代人的节假日是怎么过的呢百度

2,赵炎古代公务员怎么过年

古代官员过年,自唐朝就有了明文规定的假期,通常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据《唐六典》卷二所载开元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宋代延续了这个天数,元明清三个朝代则缩减为三天。那么,古代官员过年都做些什么呢?新年前夕,历代皇帝都要举行封宝仪式,将皇帝的二十五宝印玺封存起来。在这个仪式上,必须参加的官员有内阁大学士、钦天监、礼部属吏等,一个都不能少。另外,皇帝过年,还要祭神、祭祖、举行宴会等等,当官的焉能不去捧场?唐、宋两朝皇帝过年的花样最多,除例行活动之外,还喜欢没事到处转悠看风景,害得官员们也得跟着转悠。清代皇帝喜欢在新年写“福”字赐给王公大臣,收到的自然得去谢恩;写完了“福”字,他还要郑重封笔,仪式隆重肃穆,手执名香致敬,官员们也都得参加。古代官员在新年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业余进修、干活挣钱、游戏市里、吃喝赌博等等。有的是正经事,官员不爱干;有的不正经,官员喜欢干却不敢干。但是,有一件事却必须干,那就是亲朋、同事之间的拜年贺节。《轩渠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刘颁任职馆阁,“节日,同舍有从者以书简盛门状遍散于人家”,就是有同事命侍从捧个名片盒子,以散发名片的方式给朋友同僚贺节,可见新年假中相互拜年贺节的风气形成已久,已经到了不胜烦扰,必须用分送贺卡代替的地步。可是,请人送贺卡,也是需要付跑路费的,刘颁就想出了一个很幽默的办法,既不用请小工,也不花钱,而是钻空子:“贡父(即刘颁)知之,乃呼所遣人坐别室,以酒炙犒之,因取书筒视之。凡与有一面之旧者,尽易己之门状。其人既饮食,再三致谢。遍走巷陌,实为贡父投刺,而主人之刺不达”。一顿酒食解决了所有的难题。过个新年,也时常不快乐。有的官员会从精神层面来调剂。不是不让人快乐吗?那好,咱就自己找乐子。唐朝诗人卢照邻就很有特点,过年期间避开众人,独自去野外寻找乐趣,“归休乘暇日,馌稼返秋场”,算是一种自我精神抚慰。白居易也有自我放松的办法,“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白居易先生是一位勤政的好干部,平时放松一天大干九天,新年里估计要连续醉上数日才够本。除了休息,还要做些正经事,这也是汉朝传下来的先例。据《后汉书》和《太平御览》等史料记载,汉朝官员在假日里,要么去“在职进修”,如宋均“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要么下地从事劳动,如尚子平“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饮食”;要么搞科学实验,如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到了唐宋以后,官场风气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以“豪富郎日出游戏”为鄙事。如果新年里不干正经事,那就要小心了。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代章郇公(章得象)爱好赌博,“作正字(秘书省职称)日,元正休与丁晋公博……”,没想到假期一完,就被监察御史狠狠地参了一本,说他“为帝侍,元正应祈福于帝,独迷博,非诤臣也”。这个大帽子扣得有些上纲上线了。王安石为相时,就爱干涉官员们在新年假日里的娱乐,“时汴京员吏好因元正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介甫(王安石的字)出逢之,必下车公谒,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大过年的,官员连逛街也不行,王安石未免管得太多了。

赵炎古代公务员怎么过年

3,中国古代公务员都有哪些福利

住房福利古代做官有“回避制度”,不允许在原籍或有家族产业的地方任职。官员异地做官,就要考虑一家老小的住房问题。自秦汉以降,国家开始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官邸,拥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官员的官邸又叫“内衙”,官员的儿子则叫“衙内”。宋人孔平仲在《珩璜新论》中云:“或以衙为廨舍……儿子谓之衙内”。“衙内”既指这些官家公子是“衙门之内”的生长生活者,也是一种特权的指称。住官邸(舍)是一种政治待遇和荣耀,《晋书·陶侃传》云:“迎母官舍,乡里荣之”,陶侃做官后,有了官邸(舍)可住,把母亲接过去住,乡里人觉得很荣耀。住公家的房子不花钱,当然是一笔丰厚的福利。带薪休假汉代,公务员实行“五天工作日制”。唐代张守义《正义》记载:“汉官五日一假洗浴也”;《太平御览》也说到,“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唐《初学记》解释得更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都是说官吏们工作五天,就可以休沐一天。据已故美国华裔历史学家杨联升《中华帝国的作息时间表》一文考证,汉代的“五天工作日”一直延续至隋朝。隋朝诗人江总在隋朝末年写有《山庭春日诗》:“洗沐惟五日,栖迟对一邱。”亦可印证。唐朝,“五天工作日”延长为“十天工作日”,称为“旬休”。皇帝以国事烦扰为名,要求官员多上班,少休假,由每五天休息一天,改为每十天休息一天,休假福利明显缩减。宋代沿袭旬假制,到明、清两朝旬假制基本取消。即便这样,在明清两朝做官办差,每年仍有70余天的常规节假休息日。”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来讲,已经相当幸福了。免费午餐古代官员在上班时间内,可享用一顿、甚至多顿免费的工作餐。这种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代,《国语?楚语下》记载:“楚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子文为楚成王宰相,饿肚上朝,成王怜悯他,为他每天准备熟肉干粮,后来形成惯例。但,这是只给宰相的赐食,其他上朝者没有,更像一种特别照顾,不算是工作餐制度。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自唐初开始确立。这一套“烹饪之养”制度的规范性称呼叫“公厨”。起初实行的原因,据唐人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记载,是唐太宗李世民“克定天下,方勤于治”,决定延长早朝时间。原先早朝时间是卯时(早晨五至七点),议程少的话,一般在辰时(早上七至九点)就结束了,官员早朝后正好吃早饭,所以退朝又称“退食”。《诗经?召南?羔羊》有“退食自公”一语,朱熹解释:“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而出也。”现在会议时间拖长,就耽误了大家的吃饭时间,唐太宗不发误餐费,而是在金銮殿的廊庑下设食堂,“聊备薄菲”,是为“朝食”,免费款待大家,于是成为公务员的一项常设福利。宋代公务员的工作餐也叫“廊餐”或“廊下餐”,宋代官僚福利待遇优厚,在“廊餐”上绝不输其他朝代。据《宋会要》记载,“廊餐”安排在左、右勤政门北的东、西廓下,文官坐东廊,武官坐西廓,排场非常大。元代也沿袭“廊餐”旧制,当时的京师官员傅若金在《寿王左丞》诗中云:“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墀午散朝。”描写的是官僚吃过朝食散朝后,已是中午,看来这朝食耗时不短。据朱国祯《视朝赐食》记载:“太祖每旦视朝奏事毕,赐百官食。”在洪武初年,朱元璋体恤官僚大早起床参加朝议,在每天退朝之后,在奉天门或华盖、武英等殿设工作餐恩赐百官,参加朝议的各衙门大小官员都有份。清朝官员的工作餐相当优裕。清人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中描述当时各地河务机构的食堂,“其肴馔则客至自辰至夜半不罢不止,小碗可至百数十者。厨中煤炉数十具,一人专司一肴,目不旁及”。就是讲,河务机构的食堂,从头吃到尾,吃到半夜都不消停,小碗就有一百多个。更为夸张的是,每个厨师只做一道拿手菜,厨房里煤炉数十具,各人做各人的,目不旁及,排场之气派奢华,福利之优厚,可想而知。节日福利一般而言,古代公务员的节日福利由两块构成,一块是皇帝的赏赐。譬如汉代皇帝每年两次赏赐百官,分为春赐和腊赐。据《汉官仪》记载,春赐是“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30匹,九卿15匹;武官太尉、大将军各60匹,执金带吾、诸校尉各30匹。武官倍于文官”。腊赐则“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丞、郎各万5千。千石、六百石各7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5千。”腊月接近年关,为让官僚过肥年,腊赐明显厚于春赐,且不仅高官者得赐,连边郡小吏也有份,只不过数目很小而已。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腊赐钱比一年的工资还多。另外一部分,是官署将“创收”所得进行分发。早在隋代,开国皇帝杨坚为了解决官署费用不足和官吏薄俸问题,想出一个馊主意,根据中央及地方官署的级别和编制,国家拨付不同数额的“公廨钱”,作为各级官署搞创收的本钱。各级官署建立经营性机构,相当于现代政府机关后勤集团。创收之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委托职业经理人从事生产和贩卖活动,包括造酒、酿醋、投资房地产、贩卖食盐等,多是垄断经营的行业,利润惊人。另一种是放高利贷,直接“回易生利”。放贷的对象主要是辖区内的商人,放贷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一年,而且是利滚利。政府有了小金库,就可以逢年过节给公务员发福利了。宋代“公使钱”主要是为解决办公经费、公款接待、迎来送往资金之不足,但也常常用于发过节费、补贴之类,以中饱私囊。《宋史》记北宋将领赵滋,“月得公使酒,不以入家”——公家发的酒不拿回家,竟然赢得到了“性尤廉谨”的美誉,可见,当时拿公使钱当成福利发放,进入私人腰包是很疯狂的。明清两代官署创收,则是通过设置收费项目,这些常被民间称为“陋规”。例如淳安县按规定每年只能征收925两白银,而海瑞的前任知县每年实际征收却高达12950两,超过标准10多倍。官署创收得来的收益如此之高,每逢节庆,便以各种福利为名进行分肥。

中国古代公务员都有哪些福利


文章TAG:古代公务员有什么活动古代  公务员  有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