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区别是什么

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不一样,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密闭空间,比如病人离开之后的电梯、墙角等。病毒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生存,达不到导致感染的病毒数量,就不会造成感染,戴上口罩能够防治。气溶胶的范围很广,比如我们常见的雾、霾、吸烟之后产生的烟雾等都属于气溶胶的范围,排泄活动也可能产生气溶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提下,我们所说的气溶胶,主要是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小飞沫。以打喷嚏为例,一个喷嚏喷射出的大飞沫会较快下落,而微小飞沫(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后者就属于气溶胶。飞沫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一般在传染病源周围1~2米的空间内传播。而在以往的研究案例中(非新冠肺炎),一个喷嚏所能形成的气溶胶,能跨越约7~9米甚至更远的距离。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能存活多久?别害怕,气溶胶传播并不等于空气传播。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的存活时间,主要看当前环境是否适宜病毒生存,这与不同城市的湿度、温度、风速都有关。在新冠病毒“喜欢”的环境里,比如密闭、不通风的地方,它能存活的时间自然就更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尽量阻断气溶胶的传播可能。戴口罩能阻断气溶胶传播吗?戴口罩对于阻断这种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你出门在外,且处于密闭空间(比如电梯),身边又有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的人,戴口罩是很好的防护措施。且以气溶胶颗粒的颗粒直径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般的医用口罩即可。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对于非医护人员来说,如果病毒数量级未达到能致病的浓度,感染的可能性并不高。除戴口罩外,还有哪些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做到日常防护,是预防气溶胶传播的好方法。1、冲马桶时,盖上盖子目前虽然在某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了阳性病毒核酸,但尚不明确病毒是否有活性。为以防万一,建议养成一个如厕习惯:在马桶冲水前盖上盖子,尽可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往卫生间的地漏里加水,形成有效堵塞,以防气溶胶逆行。2、多开窗,注意通风在家宅着,也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争取每日三次开窗,每次半小时左右,开窗期间要注意保暖。3、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扎堆、不聚集,减少和陌生人的交流,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一米以上),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随身携带酒精喷雾消毒灭菌。4、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外出归来、咳嗽喷嚏、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后等时刻,都要认真洗手。随地吐痰这一陋习,无论是对当前的疫情,还是既往的呼吸道传染病,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5、严格做好居家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人,要严格遵守隔离的要求,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区别是什么

2,甲型H1N1

临床验证,无论进口还是国产的达菲,疗效都很明显,得了甲型H1N1流感也有药可治,一种叫气溶胶传播,指病毒漂浮在空气中与空气融为一体,咳嗽、打喷嚏出来的微小飞沫携带病毒楼主你好、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多脏器功能损伤,而携带者目标不清楚。 谈及进行医学隔离的原因,马建军解释,甲型H1N1流感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7天,期间及发病后都可传播、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但对普通公众来说,更有效、更直接的是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接触可能的传染源时戴口罩,兰州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马建军指出,空气传播分为两种形式。 人的肺部受到流感或呼吸道病毒侵袭时,会出现大量被激活的T细胞以抵抗病毒。T细胞被激活的同时导致人体内细胞激素上升、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被传染,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细胞激素风暴”加剧,肺部炎症加重、头痛、发冷和疲劳等,隔离有可能存在的传染源,普通公众不必恐慌,但要做好个人防护、喉痛、身体疼痛。 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使T细胞继续在肺部停留。另外一种是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造成疾病的传播、保持清洁、勤洗手、室内通风等。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没有发现二代病例。此外,也就是说一些感染了病毒以后并不发病的携带者。因此,现在我们只能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在体外,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在皮肤上可存活5分钟。一般跟病人或者携带者保持在一米以内的距离会比较危险,一米以外的距离相对来说危险较低,保持两米以外的距离应该很安全。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流感病毒可存活1-2天、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从以下方法治疗:据了解,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如发热、咳嗽,病死率低。据统计,SARS世界各地的平均病死率约为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约为30%-40%。 针对公众对空气传播的恐慌,也有可能传播病毒,这比病人的传播更难控制,因为病人的目标是清楚的,可以对其实施隔离,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虽然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较强,最终造成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危害人体健康,在光滑表面大概存活15分钟、传播速度较快,但发病轻,最高地区可达到70%,而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平均在1%以下。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2例确诊病例,像雾一样扩散到空气中,很快会落到物体上,患者会出现发烧,形成“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出现炎症。几天后,T细胞促使体内OX40分子增多,而OX40分子向T细胞发出“继续存活”的信号。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尽到公民责任 专家指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咳嗽、肌肉痛和疲倦

甲型H1N1

3,气溶胶是什么意思

气溶胶   科学发明 莱尔·达维·古德休 美国 气溶胶   凡分散介质为气体的胶体物系成为气溶胶。它们的粒子大小约在100~10000纳米之间,属于粗分散物系。   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抱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进疾病的 人群。空气中的气溶胶还能传播真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   疾病的流行和爆发。   气溶胶粒子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复杂性的特点,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对云的凝结核、雨滴、冰晶形成,进而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气溶胶甚至可以改变云的存在时间,能够在云的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决定降雨量的多少,影响大气成分。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   气溶胶能够引起丁达尔效应.   气溶胶中的粒子具有很多特有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比如布朗运动,光的折射,象彩虹,月晕之类都是因为光线穿过大气层而引起的折射现象.而大气中含有很多的粒子,这些粒子就行成了气溶胶.   气溶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在医学方面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粉尘型药的制备,因为粉尘型药粉更能够被呼吸道吸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环境科学方面比如用卫星检测火灾.在军事方面比如烟雾弹之类,还有可以制造气溶胶烟雾来防御激光武器.   气溶胶的容器内含有两种物质--有待喷射的液态物和保持压力的压缩气体。当揿下按钮时,阀门张开,压缩气体将喷嘴里的一些液态物压出。   1926年,挪威科学家埃里克·罗西姆首先想出了这个点子。但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同样有此想法。美国人朱利叶斯·S·可汗想出了一次性使用的金属雾筒。同样来自美国的莱尔·达维·古德休则进一步研制了这一发明,使它成为可以上市的商品。1941年,第一批气溶胶开始销售。   气溶胶广泛应用于一系列消费品。涂漆、清洁剂、擦光剂、除臭剂、香水、剃须乳剂,甚至掼奶油,都广泛地以气溶胶方式销售。另外,人们还证明它们在卫生保健上也是行之有效的,可用来治疗某些呼吸器官的疾病。   但也发现了气溶胶存在的一个问题。用于压缩气体的化学药品通常是含氯氟烃(即CFCs),已证明它是对地球大气层上的臭氧层造成损害的一类物质。   最流行的现代气溶胶压缩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能在气溶胶喷筒内生成。像丙烷、异丁烷这类气体也可使用。   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典型大小为0.01~10微米,能在空气中滞留至少几个小时。气溶胶有自然或人类两种来源。气溶胶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气候:通过散射辐射和吸收辐射产生直接影响,以及作为云凝结核或改变云的光学性质和生存时间而产生间接影响。
 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抱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进疾病的 人群。空气中的气溶胶还能传播真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   疾病的流行和爆发。

气溶胶是什么意思

4,解释埃博拉消毒灭菌的原理

一、埃博拉病毒的特征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在电子显微镜下病毒体呈线形结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平均长度1000nm。病毒形状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等。病毒表面有囊膜,为亲脂病毒。本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条件下存放5周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条件可长期保存。对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因子敏感。二、临床特点埃博拉病毒可以攻击除骨骼之外的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病毒将自身复制到宿主的血细胞中,导致血细胞死亡并凝结,凝块堵塞血管,出现组织和器官坏死、出血。病毒还可攻击支持和连接组织器官的胶原蛋白,使其变成浆状物,致使组织器官坏死。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血斑。本病潜伏期2~21天,常见为8~10天。病人发病急剧,严重的头痛、全身肌肉疼痛、高热三、传染来源和传播方式本病的储存宿主有灵长类动物,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等,啮齿类动物,蝙蝠、森林羚羊、豪猪等。病毒可由动物传播给人,感染的人也是本病毒的重要宿主。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病汗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易感的人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污染物,可受到感染。自然情况下,没有经空气传播的例证,但实验发现,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有传播作用。由于病毒自然情况下在外环境中能存活一定的时间,这就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和物品实现传播。尤其是易感者的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到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可发生感染。四、预防措施我国目前没有埃博拉出血热报告,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我国和非洲的关系密切,存在着传播到我国的可能。我们必须做好防范。预防埃博拉出血热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做好港口检疫、避免去疫区旅游、一旦发生病人应严格隔离治疗。对病人形成的疫源地应严格消毒处理,对所有接触者进行应严格的医学观察。人群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目前埃博拉病毒疫苗还没有研制成功,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只能采取一般性的措施。五、埃博拉病毒的消毒消毒是阻断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对象包括: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诊疗用品、污染的环境表面和物品、病人体表和尸体。关于消毒方法,因为对埃博拉病毒的消毒研究极少,只能根据该病毒的特点,按亲脂病毒进行消毒。因为亲脂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弱,热力、紫外线,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笔者建议根据有效、安全、环保的原则消毒方法。下述方法供参考:、极度疲乏无力、腹泻、呕吐。皮肤、黏膜和器官可发严重一)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污物标本的消毒1、用消毒剂干粉消毒在消毒污物中加入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单过流氢钾消毒剂干粉,使其有效成分浓度达到2000mg/L~3000mg/L,混匀后作用60分钟。根据消毒粉的实际有效成分含量,用下式计算加入量。污染物液量×要求达到的消毒剂浓度÷消毒粉的有效成分含量。例如,1000mL呕吐物,加入有效成分含量500mg/g的二溴海因消毒粉多少克? 1000mL×3000mg/L÷500mg/g=6000mg=6g)。即在1000mL液体污物中加入500mg/g二溴海因消毒粉6g。如果呕吐物、排泄物或标本为固体或接近固体状,可先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成液体后,再按稀释后污物的量,计算需要加入消毒粉的量。2、用消毒液消毒:在粪便、呕吐物或污物标本内加入5%次氯酸钠消毒液,使消毒液的浓度达到3000mg/L。例如,在1000mL污物内加入500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使消毒剂有效含量为3000mg/L,问需加多少毫升?1000mL×3000mg/L÷50000mg/L=60ml。(这是个估计值。严格地说,应该是在940mL污物内,加入60mL消毒液)。二溴海因消毒剂、溴氯海因消毒剂、单过流酸氢钾消毒剂的粉剂或片剂,可先配成消毒液,再按消毒液的浓度计算加入量。出血。中枢神经的损害可导致精神错乱、嗜睡和脑膜刺激症状。二)污染诊疗器械的消毒埃博拉病人用过的诊疗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灭菌后备用。消毒方法可选用:1、热力消毒对耐热、耐压、不忌湿的诊疗器械,可用热力灭菌器消毒和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等热力灭菌设备均可用于污染器械的消毒,使用方法,可按说明书操作。2、低温蒸汽-甲醛灭菌不耐高温、不忌湿的器械,可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灭菌器器消毒和灭菌。按说明书操作。3、环氧乙烷消毒、等离子体灭菌器消毒对怕高温、忌湿的器械,可以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等离子体灭菌器消毒和灭菌。按说明书操作4、消毒液浸泡消毒污染的诊疗器械可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然后清洗、灭菌。可用二溴海因消毒粉或消毒片,配制成消毒液,将污染的器械浸泡于消毒液内,作用一定时间后清洗。消毒液浓度2000mg/L,作用时间60分钟。也可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液、溴氯海因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等。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说明书要求。三)污染织物的消毒病人使用过的、诊疗使用的污染织物,应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常用消毒剂有:1、含溴消毒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配成有效成分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根据织物的污染程度确定消毒液浓度。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同上。以上消毒剂对有色织物有一定的漂白作用,有色织物审阅。2、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浓度30000mg/L,作用时间60分钟。对织物有脱色作用,有色织物慎用。3、复方季铵盐消毒剂,浓度3000mg/L,作用60分钟。4、聚六亚甲基呱消毒液,3000mg/L,作用60分钟。(四)污染餐具的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先消毒,再清洗。可用下述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然后用净水冲洗;单过流酸氢钾消毒液,1000mg/L,浸泡30分钟。(五)病人体表的消毒病人的汗液中含有病毒,应及时消毒。可用下述方法:碘伏消毒液擦拭,浓度250mg/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3000mg/L,擦拭消毒;氯己定-醇消毒液,局部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均为5分钟。(六)污染环境表面和物品的消毒用擦拭或喷洒法消毒。下述消毒剂可选用:500mg/L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消毒液,作用30分钟;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1000mg/L,作用30分钟;复方季铵盐消毒液,3000mg/L,作用30分钟;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30000mg/L,作用30分钟。在表面上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到要求时间后,用净水湿巾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七)伤口和创面的消毒可采用消毒液喷洒、擦拭或消毒巾覆盖。下述消毒剂可选用:碘伏消毒液3000mg/L、聚六亚甲基呱5000mg/L、复方季铵盐消毒液5000mg/L。(八)污染手的消毒可采用消毒液喷洒、擦拭或浸泡法消毒。下述消毒剂可供选择:氯己定-醇消毒液,含氯己定3000mg/L~5000mg/L、乙醇或异丙醇70%、护肤剂等,用其原液;碘伏消毒液2000mg/L;聚六亚甲基呱5000mg/L。作用时间均为5分钟。(九)关于室内空气消毒病人的住室、处理病人标本和现场标本的实验室,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无人时,可选用高强度紫外线等照射消毒,有移动式、或悬吊式照射;室内有人时,可选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器内装有高强度紫外线灯组,可设定为每15分钟消毒一次。(十)患者尸体的处理医务人员在救治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和处理患者尸体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控制感染的防护措施。病人死后应立即用浸湿消毒液的棉花或纱布堵塞耳、鼻、口、肛门等向外的通道,全身喷洒消毒液,然后包裹埋葬或火化。消毒液可选用:5000mg/L碘伏;1000mg/L二溴海因;30000mg/L过氧化氢;3000mg/L过氧乙酸等。
没看懂什么意思?

5,气溶胶传播是什么意思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都会排出的液滴,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而飞沫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与飞沫相比,气溶胶更小、传播更远。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临时指导文件中提出,例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插管前人工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号“健康中国”今日发布的文章中介绍到,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染的。空气中有新冠病毒吗?还能开窗通风吗?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号“健康中国”今日发布的文章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出,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会增加传播冠状病毒(SARS和MERS)的风险。为了预防产生气溶胶操作的空气传播,应该确保进行这些操作的医护人员:1、在充分通风的房间里操作,即每个患者的空气流量至少为 160 升/秒的自然通风房间或每小时至少换气12次,且使用机械通风时可以控制空气流动方向的负压房间;2、使用防颗粒物呼吸器,其防护程度至少应达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 N95、欧盟FFP2标准或同等标准。使用一次性防颗粒物呼吸器时,必须检查密封是否良好。要注意如果佩戴者有胡须,可能造成呼吸器不能正确贴合;3、保护眼睛(即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4、穿着干净、无菌的长袖袍服和手套。如果长袍不耐液体,在进行预计会产生大量液体并可能渗透进袍服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使用防水围裙;5、将房间里的人数限制在患者护理和支持所需的绝对最低限度。哪些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未证实,但是现在已经发现的很多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以空气为分散系,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是病毒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应急工作安全手册(2008版)中区分了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措施。其中,空气传播指一些直径小于5 微米的病原体(如结核、麻疹和水痘等)可漂浮在空气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带传染源的空气时发生感染。防止空气传播感染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以下预防措施:将病人安置在负压病房;进入该房间前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而飞沫直径一般大于5 微米,常常不会溅出一米以外。早在1月22日,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已经提到,在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等)时,医务人员应当如何实施个人防护,包括戴护目镜或面罩,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等。知道君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资料发现,目前已经证实多种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包括SARS、诺如病毒等。一、SARS病毒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2003年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其典型代表。SARS病毒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人群普遍易感。SARS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症状明显的病人传染性较强,潜伏期或治愈的病人不具备传染性。目前已经证明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人”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手接触传播;“动物-人”果子狸/蝙蝠-人(可能) 。但是,同为冠状病毒引起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不能通过气溶胶传播。2012年,MERS在沙特阿拉伯首次得到确认,病死率约35%。MERS病毒传播途径相较于SARS病毒少很多,主要是:“动物-人”单峰骆驼-人(可能)“人-人”密切接触(有限) 。二、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易实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暴发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国外还有在飞机上发生暴发的报道。诺如病毒可随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在外环境,如物体表面、污水、垃圾、地表水、食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感染诺如病毒后多在48小时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病程一般2-3天,预后良好。三、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国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周围有感染汉坦病毒的鼠类,然后才导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类感染汉坦病毒后为无症状持续性感染,长期携带病毒,持续性排毒,可在鼠尿液,粪便和唾液中都可检出病毒,其中在肺中病毒的浓度最高。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粘膜而感染;还可通过被鼠咬伤而感染;或可通过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而传播。直接人-人传播未见报道。四、麻疹病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病毒的传播主要包括: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麻疹病毒通过咳嗽、喷嚏、与病人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进行传播。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过病人呼吸、咳嗽等排出体外并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麻疹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感染物体表面2小时内可保持活力和传染性。病人传染期一般在出疹前后4天内。麻疹的流行可以造成众多死亡,尤其是营养不良幼儿的死亡。在已基本灭除麻疹的国家,国外病例输入仍是重要的传染源。五、肺鼠疫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跳蚤吸血也能传播鼠疫。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六、其他及细菌性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或者气溶胶传播的病毒还有很多,比如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狂犬病毒也可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通过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现象很罕见。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无流行病学证据支持人际之间通过空气传播拉沙病毒。此外,一些细菌疾病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肺结核、炭疽和白喉。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白喉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我国近年来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平均保护时间约为10年。我国2007年至今,未报告白喉病例。布鲁氏菌也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国家疾控中心还通报了2019年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2019年12月份,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超过3000人次。

6,气溶胶是什么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扩展资料:气溶胶的影响:1、全球变暖雾、烟、尘埃等是最常见的自然气溶胶。通过对密封装置的加压,可从各种各样的物质中产生气溶胶,其中包括杀虫剂、油漆、喷发定型剂等。这种物质与一种易于液化的气体混合(往往是一种加入微量氟化物或氯化物的碳氢化合物),一旦释压,后者会产生推进作用。2、环境污染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一般情况下,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影响),也可能有水滴的贡献(即轻雾的贡献),且不易区分,所以就被称为“雾-霾”现象。3、农业影响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必将影响植被的生长及农业生产。大气气溶胶包括的种类繁多,按成分来源,可将气溶胶分为人为源气溶胶(硫酸盐类、氮化物类、氟化物类、黑碳类和金属粉尘)和白然源气溶胶(火山灰和沙尘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气溶胶
气溶胶气溶胶   科学发明 莱尔·达维·古德休 美国 气溶胶   凡分散介质为气体的胶体物系成为气溶胶。它们的粒子大小约在100~10000纳米之间,属于粗分散物系。  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抱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进疾病的 人群。空气中的气溶胶还能传播真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  疾病的流行和爆发。  气溶胶粒子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复杂性的特点,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对云的凝结核、雨滴、冰晶形成,进而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气溶胶甚至可以改变云的存在时间,能够在云的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决定降雨量的多少,影响大气成分。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  气溶胶能够引起丁达尔效应.  气溶胶中的粒子具有很多特有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比如布朗运动,光的折射,象彩虹,月晕之类都是因为光线穿过大气层而引起的折射现象.而大气中含有很多的粒子,这些粒子就行成了气溶胶.  气溶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在医学方面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粉尘型药的制备,因为粉尘型药粉更能够被呼吸道吸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环境科学方面比如用卫星检测火灾.在军事方面比如烟雾弹之类,还有可以制造气溶胶烟雾来防御激光武器.  气溶胶的容器内含有两种物质--有待喷射的液态物和保持压力的压缩气体。当揿下按钮时,阀门张开,压缩气体将喷嘴里的一些液态物压出。   1926年,挪威科学家埃里克·罗西姆首先想出了这个点子。但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同样有此想法。美国人朱利叶斯·S·可汗想出了一次性使用的金属雾筒。同样来自美国的莱尔·达维·古德休则进一步研制了这一发明,使它成为可以上市的商品。1941年,第一批气溶胶开始销售。   气溶胶广泛应用于一系列消费品。涂漆、清洁剂、擦光剂、除臭剂、香水、剃须乳剂,甚至掼奶油,都广泛地以气溶胶方式销售。另外,人们还证明它们在卫生保健上也是行之有效的,可用来治疗某些呼吸器官的疾病。   但也发现了气溶胶存在的一个问题。用于压缩气体的化学药品通常是含氯氟烃(即CFCs),已证明它是对地球大气层上的臭氧层造成损害的一类物质。   最流行的现代气溶胶压缩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能在气溶胶喷筒内生成。像丙烷、异丁烷这类气体也可使用。   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典型大小为0.01~10微米,能在空气中滞留至少几个小时。气溶胶有自然或人类两种来源。气溶胶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气候:通过散射辐射和吸收辐射产生直接影响,以及作为云凝结核或改变云的光学性质和生存时间而产生间接影响。  气溶胶是由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液体及固体颗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多体系,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粒径大小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指小于1μm(微米)的微粒,最大者也可以达到5μm。粒径大于5μm的微粒易被呼吸道阻留,部分由咳嗽、吐痰等排出体外,但对局部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而小于5μm的微粒可直接进入肺部使人致病,特别是0.01μm(10nm)到0.1μm(100nm)粒径的微粒有50%会沉积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通常将粒径小于0.1μm的微粒称为“超细微粒”或“纳米颗粒物”,研究气溶胶纳米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室内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新亮点它具有胶体的性质,对光线有散射作用。气溶胶在气体介质中不因重力作用而沉降。环境科学中一般定义大气气溶胶为悬浮在大气中的尺度为几十埃到几百微米的固体或液体粒子体系。  气溶胶与全球变暖  研究称气溶胶对全球变暖的“冷却效应”很微弱  一位挪威科学家近日表示,他已经估测出了气溶胶到底能对气候产生多大影响。  散布在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粒对太阳光具有反射效应,进而可以“遮蔽”全球变暖的影响。而这位挪威科学家的研究项目的目的是要综合运用反应这种“直接气溶胶效应”的各类模型和观测结果,以准确评估这一冷却效应的作用。  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挪威国际气候和环境研究中心的气候科学家冈纳·迈尔(Gunnar Myhre)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的研究发现冷却效应并不像此前研究预测的那么强烈。迈尔说,这能清楚地表明到目前为止人类到底给气候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他研究的污染微粒包括硫酸盐等工业气溶胶、燃烧农业废弃物所排放的硝酸盐以及柴油发动机和其它燃烧形式所产生的黑碳(煤烟)。  “气溶胶排放的全球模型显示,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有大约10%被它们(气溶胶)的冷却效应消除了。” 参与该项研究的英国气象局气溶胶研究员吉姆·海伍德(Jim Haywood)解释说,“但利用卫星手段探测到的大气气溶胶的含量却表明,冷却效应消除了大约20%(的全球变暖)。”  迈尔协调了两种方法,最终得到了一个更为精确的评估数据——冷却效应接近10%。  这一结果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此前所预测的要弱。  “硫酸盐和有机碳反射太阳辐射,而黑碳在很大程度上却会吸收太阳辐射。”他解释说。  “模型考虑到了黑碳(排放)增幅多于其它两种气溶胶的情况。但基于观测的方法却难以将其考虑在内,因为我们只有针对当前状况的观测数据,而且不是在人类活动开始之前的。这将对以后的气候预测产生影响。” 海伍德说。  不过,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气溶胶微粒会改变云层,增加大气中液滴浓度,从而增加云量。  迈尔说,这种“间接气溶胶效应”引起的遮蔽或者冷却作用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海伍德对此表示同意。“气溶胶对云量的影响让我们很伤脑筋,”他说,“这给我们的数据采集留下了一个大空白。”  他和英国气象局的同事已经开始研究是否可以利用气溶胶来有意地遏制全球变暖。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他通过气候模型来预测,利用海盐颗粒增加云层的反照率这种故意使云层变亮的手段将对全球气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小组发现,全球变暖将被延缓多达25年,但他们同时发现,这种方法也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说,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南美地区的降雨量将大幅减少,这很可能会加速亚马逊雨林的枯萎,给这一世界主要碳汇造成损失。  “采用这种方法,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云层。”海伍德说。  迈尔指出,同温室气体相比,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最终将变得无足轻重。  “气溶胶的寿命很短,而温室气体的寿命却很长——二氧化碳可以存在100多年。”他说,“在将来,温室气体才是全球变暖真正的大问题。它们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
气溶胶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10-3cm~10-7cm,分散介质为气体。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分类 至今尚未统一。比较合理的原则是照顾到分散相的特点和制备条件,目前常将气溶胶分成三大类:①雾,指液体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和分散性气溶胶;②尘,指固态粒子的分散性气溶胶;③烟,指固态粒子的凝聚性气溶胶。制备方法 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两大类。分散法是借助外力将固体或液体分裂成较小的部分,又分为固体的机械磨碎法和液体喷雾法,所得气溶胶的分散程度往往不高。凝聚法是将分散相物质先分裂成单个分子的物质(即成气体或蒸气状的物质),然后再凝结成胶体大小的质点,因此包含过饱和蒸气的形成和过饱和蒸气的凝聚两个阶段。其关键是得到过饱和蒸气,这可以由蒸气冷却凝聚和化学反应来达到。对每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蒸气的最大浓度及其相应的饱和蒸气压,都是一定的,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当蒸气冷却时,过饱和蒸气在凝结中心(或称核心)产生凝聚,形成气溶胶质点。凝结中心可以是尘粒,其他的大气核心、离子和极性分子等,但过饱和度相当高时,蒸气分子本身可凝结而无需核心,利用化学反应可产生蒸气压小的物质,达到过饱和就凝聚。通常所制得的气溶胶质点一般都是多分散的,用气溶胶发生器并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单分散的气溶胶。特性 由于气溶胶的分散介质是气体,气体的粘度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很大,质点相碰时极易粘结以及液体质点的挥发,使气溶胶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气溶胶质点有相当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情况下相当缓慢的化学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甚至可以引起爆炸,如磨细的糖、淀粉和煤等。气溶胶质点能发生光的散射,这是使天空成为蓝色,太阳落山时成为红色的原因。在动力性质方面,其布朗运动非常剧烈,当质点小时具有扩散性质;当质点大时,由于与介质的密度差大,沉降显著。因介质是气体,这些动力性质与气体分子自由路程有关。在电学性质方面,气溶胶粒子没有扩散双电层存在,但可以带电,其电荷来源于与大气中气体离子的碰撞或与介质的摩擦,所带电荷量不等,且随时间变化;质点既可带正电也可带负电,说明其电性决定于外界条件。在稳定性方面,气溶胶粒子没有溶胶粒子那样的溶剂化层和扩散双电层,相碰时即发生聚结,生成大液滴(雾)或聚集体(烟),此过程进展极其迅速,所以气溶胶是极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但由于布朗运动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应用 气溶胶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方面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加快燃烧速率和充分利用燃料。喷雾干燥可提高产品质量,已广泛用于医药工业与洗衣粉的生产。农业上,农药的喷洒可提高药效、降低药品的消耗;利用气溶胶进行人工降雨,可大大改善旱情。国防上,用来制造信号弹和遮蔽烟幕。目前工业城市上空的烟雾和工厂、矿井中的烟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如硅肺),还有破坏大自然的酸雨以及易引起爆炸的粉尘,都和气溶胶有关。

文章TAG:气溶胶  传播  是什么  什么  气溶胶传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