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学提问

解法一:“有的S是P”是一I命题,“有的S不是P”是一个O命题,由于I命题和O命题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所以唯一真的命题在这两个命题之中,因此,第三个命题“如果S都是M,那么有的P是M”一定是假的。“如果S都是M,那么有的P是M”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它的前件真后件假,所以“S都是M”是真的,并且“有的P是M”是假的。“S都是M”是真的,所以S与M之间可能是全同关系,也可能使真包含于关系。根据矛盾对当关系,假命题“有的P是M”等值于“所有的P都不是M”,所以,P与M是全异关系。由此推出S与P是全异关系。解法二:通过解法一的分析,得到了两个命题“所有的P都不是M”和“S都是M”,这两个命题为前提构成三段论第二格的EAE式,所以可以得到结论“所有的S都不是P”,因此,S与P是全异关系。
<p><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enku.baidu.com%2fview%2f6737e90f76c66137ee0619c1.html" target="_blank">http://wenku.baidu.com/view/6737e90f76c66137ee0619c1.html</a></p> <p>&nbsp;</p> <p>能上网看吗</p>
这个逻辑的术语不会用。这个过程也太简单了吧苹果可以用S或者M表示,有的苹果是好的,有的是坏的,但都是苹果。就这么简单。

逻辑学提问

2,求答案不相容关系就是全异关系其中的不相容关系是A普遍

自然界中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彼此相关。例如,梨和苹果属于水果,闪电和冰雹属于自然现象,火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飞机是不同的交通工具。普通逻辑不考察词项的内涵即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考察词项的外延之间关系。根据两词项外延有无重合的部分,可把词项的外延间关系分为相容的关系和不相容的关系两种根据词项的外延集里元素的个数,可以将词项分为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三类。单独词项就是说该词项所指称的对象只有一个。单独词项也称个体词项,包括专名、摹状词和某些名词。专名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事物,例如,“北京大学”、“亚里士多德”等等。专名被认为没有内涵、不表达概念,无法下定义。摹状词则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有属性来指称事物,其外延是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例如,“这颗行星”、“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等等。摹状词描述了事物的特有属性,表达了概念。此外,“人类”、“生物圈”等名词也是单独词项,其外延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而内涵为它所表达的概念,如“人类”的内涵即“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普遍词项所指称的对象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的普遍词项外延是有限的,如“国家”、“地球上的大洲”;有的普遍词项外延是无限的,例如命题“大学生都是青年人”中的“大学生”和“青年人”。就语言方面来说,普通名词如“森林”、“兔子”表达普遍词项,形容词和动词,如“勇敢的”、“美丽的”、“争取”、“喜爱”,一般也表达普遍词项。还有一些词项是无所指称的,它们的外延集是空集,这样的词项称为空词项。例如命题“1和2之间的自然数小于3”中的词项“1和2之间的自然数”就是一个空词项。再如“永动机”、“燃素”、“圆的正方形”等等。但在确定一个词项是否空词项时,必须考虑它出现的环境。我们往往无法笼统地谈论一个词项是或不是一个空词项。例如,物理学中的“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理想气体”、“暗物质”等,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它们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理想化了的理论实体或尚待证实的事物。再如,《红楼梦》中出现的“林黛玉”、“贾宝玉”等,都是曹雪芹笔下栩栩如生的虚构人物。如果从现实世界来看,这些理论实体和虚构人物是不存在的,指称它们的词项是空词项。但在相应的理论或文艺作品等领域中,这些词项是有指称的,因而不是空词项。传统逻辑的推理有一些是不适用于空词项的,因此,如果不作特殊说明,我们所说的词项都是非空的

求答案不相容关系就是全异关系其中的不相容关系是A普遍


文章TAG:关系  逻辑  逻辑学  提问  全异关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