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长征 七律是什么时候写的

七律·长征 写于1935年10月 具体请参看下面的详细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7622.htm
1935年10月
1935.10

长征 七律是什么时候写的

2,七律长征的意思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的意思

3,求关于长征的资料急

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求关于长征的资料急

4,万里长征红军走了多远去了多少人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长征红军走了25000公里,路过沙洲坝、云石山、梅岗、瑞金,有3.5万人参加了长征.
通常的说法是3万多人,其实没有那么多。

5,七律长江的意思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6,红军长征起止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长征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起止点:瑞金--甘肃会宁。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起止点:瑞金--甘肃会宁。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发展阶段: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文章TAG:1935年10月  长征  七律是什么时候写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