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原子量是什么

原子的质量,它=原子中中子的个数+质子的个数
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什么

2,原子量 是什么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x10-27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中文名:相对原子质量外文名:Relative atomic mass别称:相对原子量应用学科:化学

原子量 是什么

3,式量原子量是什么

式量 :一种物质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一般即等于分子量。例如硫酸H2SO4的分子量是98.08。它的式量也是98.08。 例如一个化合物是AxBy,他的式量就是x乘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B乘以y的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碳原子(指碳-12)重量的十二分为标准,其他的原子重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重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就是说,用一种原子的重量,来衡量另一种原子重量,两种不同原子重量的比,才是原子量。所以,原量子是没有单位的。

式量原子量是什么

4,什么叫原子量详细点

某种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 kg)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原子量,又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由于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构成的,因此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所占百分比求得的平均值。 由于原子质量很小,采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书写、记忆、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因此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不同,大小各异,质量也不同,但是科学家已经测出各元素的原子质量,只不过数值太小,写起来麻烦。例如,如果以克为单位,那么一个碳原子的重量是小数点后面22个0,才接上以克计的小数。这好像用大的磅秤来称一粒芝麻那样,很不恰当。因此,科学家规定:以一个碳原子(指碳-12)重量的十二分为标准,其他的原子重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重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就是说,用一种原子的重量,来衡量另一种原子重量,两种不同原子重量的比,才是原子量。所以,原量子是没有单位的。例如氢的原子量等于1,碳是12,氧是16,纳是23等等。
原子的相对质量,以1个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单位,作为所有原子的质量标准

5,什么是原子量

简单的来说就是原子的质量. 最先定义的出发点,是以质子为基本单位来计算原子质量的方法.但是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个问题----同一类原子的质子数虽然相同,但是中子数却有区别(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氚三种),于是科学家便把同类原子的质量以平均的方法求出一个值来代表该类原子的大致质量,称为原子量.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构成万物的小小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中国古代有位叫公孙龙的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有以根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把它截去一半,一万代也截不完。 如果确实有这样的工具,能一直截下去的话,那么,一尺木棍每天截去一半,到第三天只剩八分之一尺;第十天只剩1千零二十四分之一尺;到第三十天,剩下十亿分之一尺,这时木棍已经比纤维分子还小;到第三十二天,只剩下四十亿分之一尺,相当于原子大小了。科学家发现,不同的原子,大小也不同。原子的直径一般是一亿分之一厘米,或三十亿分之一尺。打个比方,一个最小的细菌里面大约可以容纳20亿个原子。 这样小的原子,有多重呢?虽则原子的种类不同,大小各异,质量也不同,但是科学家已经测出各元素的原子质量,只不过数值太小,写起来麻烦。例如,如果以克为单位,那么一个碳原子的重量是小数点后面22个0,才接上以克计的小数。这好像用大的磅秤来称一粒芝麻那样,很不恰当。因此,科学家规定:以一个碳原子(指碳-12)重量的十二分为标准,其他的原子重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重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就是说,用一种原子的重量,来衡量另一种原子重量,两种不同原子重量的比,才是原子量。所以,原量子是没有单位的。例如氢的原子量等于1,碳是12,氧是16,纳是23等等,这在化学计算等方面很有用。
碳12元素原子核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原子量的单位,其他的原子量即与此质量的比值。
就是质子数加中子数

6,什么是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定义】 某种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 kg)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原子量,又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由于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构成的,因此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所占百分比求得的平均值。 由于原子质量很小,采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书写、记忆、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因此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历史】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20世纪初,物理学家采用质谱技术测量原子质量,使用了在物理学上比较严谨的“atomic mass”的名称。但是atomic weight的用法仍然广泛使用。 【计算】 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 1826年,J.J.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1/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1/16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16O、17O、18O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16O的1/16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原子量 = 1.000275 × 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12C=12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 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 【元素原子量】 氢:1.0079 锂:6.94 钹:9.01218 钠:22.98977 镁:24.305 钾:39.0983 钙:40.08 钪:44.9959 钛:47.9 铬:51.996 锰:54.9380 铁:55.847 钴:58.9332 铜:63.546 锌:65.38 砷:74.9216 镭:226.0254 钨:183.85 铂:195.09 金:196.9665 汞:200.59 铅:207.2 镧:138.9055 轴:238.029 镤:231.0359 钋:209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出生于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因双目失明出外就医,失去了得以维持家人生活的教员职位。门捷列夫14岁那年,父亲逝世,接着火灾又吞 没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真是祸不单行。1850年,家境困顿的门捷列夫藉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成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幸运的是,门捷列夫生活在化学界探索元素规律的卓绝时期。当时,各国化学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内在联系规律。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过,条件限制了他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原子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 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可见,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仍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   门捷列夫,这位化学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原子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和原子序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序号越大,原子量越大,也有特例.

文章TAG:原子  原子量  是什么  什么  原子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