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皇帝下葬时陪葬的铜鼎有几个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解诂云:“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希望采纳谢谢)
以鼎下葬为周礼的规定,自秦汉之际已逐渐消失。周礼规定天子下葬才有“九鼎八簋”,诸侯、士大夫等按等级递减。

古代皇帝下葬时陪葬的铜鼎有几个

2,商周时期天子陪葬品中九鼎八簋二十六豆此二十六豆是为何物

豆:①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形状像带高座的盘 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昂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于豆于登。

商周时期天子陪葬品中九鼎八簋二十六豆此二十六豆是为何物

3,九鼎八簋是天子吃饭摆出来的食器还是下葬时的随葬品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鼎 高35--36厘米,重19.7--20.7公 斤 。簋 高30.8--32.3厘米,重11.4--13公 斤 。食器。 鼎 供奉牲肉, 簋 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
鼎与簋是古代的礼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  按照古墓的年代——周朝的礼制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享用九鼎八簋,而曾侯乙墓中的确出土的是九鼎八簋!这是代表着周朝至此已经走向衰落、礼崩乐坏、秩序混乱?还是此时期礼制已经改变,九鼎八簋不再是天子专享,而变成天子与诸侯国国君均可享用的礼器?学术界至今仍在争论,没有定论。或许曾侯乙实际上成了曾国的“天子”,因此他也用天子之礼吧。

九鼎八簋是天子吃饭摆出来的食器还是下葬时的随葬品

4,古代帝王 王公大臣 普通平民 各用几鼎

天子(周王)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 “夏商两代的千年之间,食制逐步发展、完善,到了周代,已有完整的体例。按《礼记》一书所载,当时为一日两餐,称为朝食、夕食,两正餐之外另有加食。朝食之时是6时~8时,夕食之时在16时~18时。在食用的内容上,周代的饮食制度作了严格而又明确的等级划分,这个划分称为列鼎。一鼎为士所用,鼎内盛豚。三鼎为士在诸如婚礼等特定场合使用,内盛豕、鱼、腊或羊、豕、鱼。五鼎为大夫一级用,内盛羊、豕、鱼、腊、鲜,称为少牢。七鼎为卿大夫(后称诸侯)一级用,称为大牢,内盛牛、羊、豕、鱼、腊、肠胃、肤。九鼎为天子所用,鼎内盛牛、羊、豕、鱼、腊、肠、肤、鲜鱼、鲜腊,称为太牢。此列鼎之数仅为主器,另有簋、豆等器相配。一般为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且在太牢中还有三陪鼎。如以太牢论,整个食器,亦称礼器的数量为九鼎、三陪、八簋、二十六豆,共四十六器为天子所用。这样的列鼎制,是当时不准逾越的等级限制。” http://www.guoxue123.com/jinbu/ssj/glz/003.htm

5,簋的详细释义

簋,古代中国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1、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2、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3、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深;深远;渊博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6,这几个文物的名字是什么

参观殷墟出土文物了?第一张叫白玉簋(跟青铜簋相仿。簋:读鬼)。簋是古代盛放黍、稻、粱等熟饭食的容器。与鼎一样,簋同样是当时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周礼中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六簋,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不能随意超越。同时出土的有青玉簋和白玉簋各一件,是祭祀时用的礼器。第二张叫青铜盉。盉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第三张不知道叫什么,像是乌木镂花的东东。搭毛巾围巾什么用的。第四张是玲珑塔一类的古物,玉雕的。不知道名字。
中国政府规定了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宝物,下面介绍其一,其他文物可到参考网址查看。 铜车马 秦代。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 126厘米,进深70厘米,呈横长方形,有圆形车盖,前面与两侧有车栏, 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 ,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 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 7米多深处。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考资料: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wenbao.net%2fhtml%2fwhyichan%2f64th%2f38tongchema.htm" target="_blank">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64th/38tongchema.htm</a>

文章TAG:九鼎  古代  皇帝  下葬  九鼎八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