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感觉派的特征是什么在我国的代表作家有谁

新感觉派小说往往采用新奇的文体、华美的辞藻、象征和通感等手法。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

新感觉派的特征是什么在我国的代表作家有谁

2,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

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是《无轨列车》。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

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

3,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 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 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个流派主张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基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征。他们往往借助于听觉、视觉,乃至幻觉的外化描写,创造出带有主观色彩的艺术世界 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他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连续性和时序性,而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思想的需求为线索,来对情节和事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种节奏起伏多变,情节跌宕多姿的小说世界。如《上海狐步舞》将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生活的各种图象,通过作者本人的意识流动来切割和连缀。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日本的新感觉派小说和私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私小说 日本大正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私小说”一词于1920年开始散见于当时的报刊上。1924年至1925年间,久米正雄发表《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宇野浩二发表《私小说的我见》等,认为私小说是日本的纯文学,是散文文学的精髓,竭力加以推崇,引起文坛的议论,从此这个名词便被广泛使用。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年伊藤整和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并把广义的私小说分为调和型和破灭型两类。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标的,是调和型。日本的私小说多数属于后一种类型,但也有不属于这两种类型而仅写自己的私生活的。 私小说出现以后,几乎所有自然主义派和现实主义派的作家都写过这种小说。大正末期以来私小说在文坛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日本纯文学的核心,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田山花袋的《棉被》是最早的一部私小说,葛西善藏的《湖畔手记》、《弱者》,志贺直哉的《在城崎》,尾崎一雄的《虫子的二三事》,泷井孝作的《松岛秋色》等,是私小说的代表作。
大正时代? 我叫太正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新感觉派小说流派特征是什么

 首先,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蓝缕之功。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姘头、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他的《礼仪和卫生》依据弗洛依德的学说描写了一伙在“唯乐原则”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荡纵欲的生活。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更为广泛,也更进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其他代表作还有施蛰存的《鸥》和《薄暮的舞女》。   其次,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残留》采用主人公霞玲独白的形式来进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当时是别开生面的。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再次,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都是起步于现实主义手法的。但是他们基于“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他们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连续性和时序性,而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思想的需求为线索,来对情节和事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种节奏起伏多变,情节跌宕多姿的小说世界。复如施蛰存的《在巴黎大戏院》运用意识流动手法描绘了一个有妇之夫在女友面前的种种猥琐、庸俗的意识流程,对展示主人公的心理纠葛、刻画变态人物都有一定的意义。

6,新感觉派主张啥的是啥意思啊

新感觉派  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1920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特别是在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社会上蔓延着虚无和绝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贪图瞬间快乐的风气。在文学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衰退的趋向,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这些都成为新感觉派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924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和中河与一、今东光、片冈铁兵、十一谷义三郎、佐佐木茂索、佐佐木味津三、伊藤贵磨、石滨金作、菅忠雄、加宫贵一、诹访三郎、铃木彦次郎等14名新作家在菊池宽的支持下,以《文艺春秋》为后盾,创办了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开始新感觉文学运动,以对抗自然主义文学的衰落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一般认为新感觉派属于日本第一批现代派。以后岸田国士、南幸夫、酒井真人、稻垣足穗、三宅几三郎等也相继加入。著名评论家千叶龟雄在1924年11月号《世纪》杂志上,以《新感觉派的诞生》为题发表文章,指出“所谓文艺时代派所具有的感觉,远比以往表现出来的任何感觉艺术都新颖,无论在语汇、诗或韵律节奏感方面都很生动”。这一流派因此被称为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即以感性认识论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的表现。因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所谓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新感觉派的代表是横光利一。他的《太阳》(1923)描写许多王子把上古耶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看作是“太阳”,为她的美丽而倾倒;《蝇》(1923)描写一辆载满乘客的马  车,坠入深渊,这时马背上一只大眼苍蝇,悠然飞向蓝色的天空。这两部作品开创了这一流派的创作道路。特别是他的《头与腹》中的“白天,特别快车满载着乘客全速奔驰,沿线的小站好像一块块石头被它抛在后头”一句,被称为名句,是新感觉派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此外,还有川端康成的《浅草的少男少女》、《梅花的雄蕊》,今东光的《瘦削的新娘子》,中河与一的《冰冷的舞场》,片冈铁兵的《鬼魂船》,佐佐木茂索的《困惑的人们》等作品,它们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刹那间的感觉,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人的生存价值和存在意义;根据主观感觉把握外部世界,运用想象构成新的现实,然后通过新奇的文体和词藻加以表达;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描绘人物纤细的感情和心理活动。一般认为,新感觉派作家们也各有特点,横光利一是从理智的感觉出发,川端康成是从感情的感觉出发,而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则强调神经感觉的意义和享受。  新感觉派于1925至1926年发展到高峰,后来由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兴起,片冈铁兵、今东光、铃木彦次郎等青年作家纷纷转向左翼文学,横光利一、川端康成倾向新心理主义,中河与一等则主张形式主义。《文艺时代》也于1927年 4月停刊。新感觉派的活动遂告结束。

文章TAG:新感觉  新感觉派  感觉  感觉派  新感觉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