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教育心理学中惩罚与负强化该怎么区分

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 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 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 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 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

教育心理学中惩罚与负强化该怎么区分

2,负增强与惩罚的区别

强化和惩罚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书上都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包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教科书。区分强化和惩罚最有效的方法是看目标行为的改变方向。强化提高目标行为的反应频率,而惩罚则是降低行为的反应频率。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小红考了100分,老师表扬她,父母买漂亮衣服奖励她,那么她以后会更加努力:这是正强化,而负强化是指撤除令人厌恶的刺激。比如小明考试考了100分,回家后父母很高兴,告诉小明今天不用刷碗,那么小明为了以后都不刷碗,会更加努力。惩罚分为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正向惩罚是呈指现某种让人厌恶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正向惩罚举例:小涛一直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老师让他每天打扫教室。负向惩罚是指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举例:小磊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父母因此不许他吃最爱吃的冰淇淋。

负增强与惩罚的区别

3,正惩罚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当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家长可以施加一个坏的刺激,给予儿童处罚的一种方法。通常正惩罚采用的刺激都是儿童极力避免的刺激,这种刺激一般会令儿童感到不快。从而使得儿童改变自己的不适宜行为。 负惩罚是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原有的奖励,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 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儿童适宜性行为出现的概率,而正惩罚和负惩罚正好相反,是为了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出现的概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混淆,对这两组的词义不能很好的理解。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正强化:儿童不愿意吃药,当儿童出现吃药的行为时,即给予儿童好的刺激,鼓励其增加吃药的行为。 负强化:儿童不愿意吃药,就告诉儿童“如果不吃药,就会病的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病死”。这样为了避免病重,儿童就会选择吃药这一适宜性行为。 正惩罚:儿童不愿意吃药,就惩罚他不准看电视,直到儿童吃药为止。 负惩罚:儿童不愿意吃药,本来家长要带儿童出去玩耍,这样就可以取消玩耍的计划,直到儿童吃药为止。 在实际生活中,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都是混在一起使用的,人们不会明确的区别在干预儿童的某项不适宜行为时我采用了某一种单一的方法,往往针对一种不适宜行为,要采取两种甚至更多的矫正方法。

正惩罚负惩罚

4,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看待惩罚

简单地说,惩罚就是强化,为了达到记忆或者遗忘的目的而实施的行为。
惩罚的目的是为让其记住犯错的事情,用结果去进行自我管理。从制度上来说是必需的。但是从人性的拯救与人文关怀方面来说,可以根据情况严重性来考虑。
惩罚和强化都属于行为心理学的强化理论中的类型。它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所谓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先生等人提出的。 强化是能指使得行为频率增加的结果;惩罚是指使得行为频率减少的结果。 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使得行为增加,例如老师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使得行为增加,例如监狱通过减刑来增加犯人遵守纪律的行为。 惩罚也有两种类型,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如,老师通过批评学生来减少学生迟到的频率; 负惩罚是通过消除快乐刺激来减少行为频率,如,家长通过减少游戏时间来减少孩子不做作业的行为。 如果在生活中懂得应用强化和惩罚,即能比较容易的控制周围人的行为习惯,并且也能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行为学派里研究较多吧,惩罚的运用可以是一些行为得到纠正和强化,从而形成习惯性行为,当然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惩罚产生的所谓效果也值得商榷,并不就是得到人们的认可。
你好!行为学派里研究较多吧,惩罚的运用可以是一些行为得到纠正和强化,从而形成习惯性行为,当然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惩罚产生的所谓效果也值得商榷,并不就是得到人们的认可。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强化,行为学派的理论

5,负面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我自己答的): 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1 操作与未操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 2 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相同点:都能使减少不好的行为的发生率。 以下的概念理解 1)正强化 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2)负强化, 负强化与正强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个坏刺激。这种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较大一点的小孩依旧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家长应该做什么来帮他改正这一坏习惯呢?从负强化的观点来看就是当这个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一出现就要受到指责,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为的频率就会渐渐降低直至消失。 3)正惩罚 是指施加一个坏刺激。就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罚款等。如要想使一个经常说谎的孩子慢慢来改正他的这一行为,就要在其说谎时给予严厉的惩罚。使他对说谎这一行为望而生畏,渐渐降低说谎行为的频率,直到消失。另外对于随地吐痰的人,立即罚款也是正惩罚的一个生动例子。但是这种惩罚必须注意,惩罚的是什么,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强度要合适,要记得过犹不及的道理。 4)负惩罚。 负惩罚是指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所谓去掉一个好刺激,就是指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其原有的奖励。如一个孩子爱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怎么来改正呢?就是告诉他:只有在完成作业后才允许他看最爱看的《西游记》,否则就不允许他看。这样他就会为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而自觉的来完成作业。

6,什么是强化负强化和惩罚是否存在区别

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的后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好效果则此行为趋向于保持下来,效果不好则趋向于被消除。 强化有四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负强化指为了去掉一个坏刺激,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出现而设立。 正惩罚则是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方法,往往是对方感到不快的刺激 负惩罚是去掉一个好刺激。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应用强化时要注意 给来访者某种强化时,要注意这种强化物对对方的影响。即强化物要适宜,要能够起到所希望的强化作用。 强化物的呈现要及时,意义要明确。 强化的标准要逐渐提高,强化的次数要逐渐减少。 例如:有些行为后果会使先前某种行为出现频率增加,这些后果叫强化;有些后果会使某些行为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 使我们快乐的事情是那些给了我们强化的事情。(斯金纳) 比如,你饿了,你得到了你最喜欢吃的草莓冰激凌,这就是强化。但是你不喜欢吃这个,觉得特别冷,那么在你饿的时候故意给你草莓冰激凌就是惩罚。 正强化使行为的频率增加,是因为这种行为后面跟著奖励。比如学生在考试前努力学习就能够得到高分,这就意味著他们的学习行为被鼓励,这种鼓励使学生不断努力地学习。 负强化是把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消或者减少,这样也可以增加行为的频率。比如,小白鼠拉动线绳可以避免电击,它就会学会不断地拉线。我们在疲劳时,停止工作,休息几分钟,就会恢复精神,所以人们就学会了恢复疲劳的办法。 惩罚是使用某种方式使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减少。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或撤消正面刺激。比如,打骂孩子,或者大声呵斥,减少奖励等等。 所以我们在使用强化的时候应该注意:有时为了减少不符合希望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停止强化,让这一行为慢慢消失。停止强化。比如,有的教师当著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以此作为这个孩子的惩罚。但是,也许教师没想到,这个学生的行为得到了其他同学以嘲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关注,于是教室情境使得本意上的处罚变成了强化。 实施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首先处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只能减少不合乎希望的行为发生率。所以,我们处罚爱打人的学生,还不如教他用别的方法去对付他所面临的受挫情境。第二,为了处罚有效,处罚必须是即时性和恒常性的。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尽快地惩罚孩子,而不是等你爸爸回来。而且惩罚还必须有一定的力度,并且是在每次这种行为出现的时候都给予实施,不能有时惩罚有时容忍。因为这样会把孩子的行为准则弄混,分辨不清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合乎希望的。第三,惩罚有消极影响。尽管我们的本意是消除或减弱不希望行为,但是容易让人把惩罚行为和行为本身联系起来。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玩耍,被惩罚后可能吃饭的时候会产生拒绝。而且,不希望的行为可以通过榜样而习得,比如,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学会打别人。第四,惩罚会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恐惧和焦虑,强烈的消极情绪会干扰孩子学习恰当的行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采用惩罚的手段,而提倡采用强化和负强化,来消除和减弱不合乎希望的行为。

文章TAG:惩罚  教育  教育心理  教育心理学  正惩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