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个两兄弟爬楼梯的实验叫什么来着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中文名双生子爬梯试验实验者格塞尔身 份心理学家启 示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
你好!奔跑吧!兄弟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那个两兄弟爬楼梯的实验叫什么来着

2,从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中得到什么启示

从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中得到的启示:1. 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2.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中得到什么启示

3,双生子爬梯实验的理论价值

格赛尔和他的双生子爬梯试验  主要是心理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双生子爬梯实验的理论价值

4,双生子爬楼梯试验高分追加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后天学习
格赛尔和他的双生子爬梯试验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 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遗传成熟 最后两个孩子在爬楼方面差别不大,虽然经过训练和学习的那个最初出色些但是最终结果差不多 说明有些方面的学习取决于 遗传和成熟 与后天的教育差别不大 该实验是 心理学 教育学 总先天遗传和成熟说的经典实验
正确答案是:成熟的影响。

5,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中环境在智力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吗

格赛尔和他的双生子爬梯试验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 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3.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4.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A.转折期 B.关键期 C.危机期 D.过渡期 8.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9.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C.大致相同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1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6,心理学中的定式的解释并举例子说明

定式有好多种,举个例子“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 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下面是一些心理学名词解释,网上很容易找到的,祝你学习愉快^_^【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质。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特殊反应水平”,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各种人格特质可用一个人格维度图表示。【场依存性】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简单说场依存性是指一个人独立性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爬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他更强调成熟的作用。他让双生子中的一个从生后48周起每天爬十分钟楼梯,连续6周;而让另一个从生后53周起作同样的爬梯训练。后者在两周以后爬楼梯的水平就赶上前者。格塞尔认为,这一实验充分说明成熟有更重要的作用。【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内隐记忆】 是不能进入心灵意识,但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记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内隐记忆是程序性记忆,也即"如何做"这一类程序或技能知识.另一种内隐记忆出现与"启动效应"的研究之中,即:前面接触的相同或类似信息,促进某个具体信息的加工.【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的行为。【图示】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语言表征】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在方式。【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在动力。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意识】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识行动】受意识支配的行动。【冲突】由于在意识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拉意识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挫折】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文章TAG:爬梯  实验  那个  两兄弟  爬梯实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