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7+-2个组块,即5~9和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2,长时短时瞬时记忆怎么区别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一般持续0.25秒~2秒短时记忆是5秒~2分钟长时记忆的容量和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短时记忆

长时短时瞬时记忆怎么区别

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很负责的告诉你,书上写的是7±2的组块。但是由于后来发现的语音回路存在,其实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少于这个大小的。 另外短时记忆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都用WM(工作记忆)了。短时记忆实际上只是工作记忆的一个功能成分而已。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4,设计一个心理学实验记忆保持量与时间的关系

记忆保持量会在第一、二天急速下降,然后再微量地慢慢下降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5] 。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5] 。 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 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图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5,短时记忆容量测定的心理学实验背景是什么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的保留时间一般在3秒至1分钟之间的记忆。这种记忆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勒通过实验,在1956年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一文,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后来人们利用数字、单词、字母、无意义音节等各种实验材料得到的结果都和米勒的结果一致。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单元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chunking)。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chunk)。可见,“组块”是记忆的特殊的单位,是一个有一定可变度的客体,它所包含的信息可多可少。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信息加工,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扩大每个组块中的信息量来实现。对短时记忆的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研究表明,在汉字材料的组块记忆中,以4字组块的记忆效果最好,而数字材料则以4和6字组块的记忆成绩最优。短时记忆的特点是:(1)信息保存的时间不太长;(2)容量有限(7±2个组块);(3)以听觉编码为主;(4)信息的保持易受干扰。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经过复述,运用或进一步加工,就被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去,否则,就容易遗忘,一旦遗忘,则不易恢复。
心理实验和其它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的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明确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或有意加以改变的因素,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它应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并且要用数量来表示,具有可操作性。控制变量。在心理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对所有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都要进行控制,使其它实验条件保持恒定。额外变量就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一个试验者不只是在实验设计时要明确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也要处处考虑到它们。例如在写实验报告时,首先在提出的问题中就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方法中要说明对额外变量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在结果中列表画图要让读者容易看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画图时自变量一般画在横坐标上,因变量画在纵坐标上,否则就将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关系颠倒了;结论也要围绕自变量如何引起反应的变化来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是心理实验研究的必要条件。 本实验通过测定“知道结果”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6,人的大脑能存储多少知识

您好,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温馨提示您:脑中有ROM,和电脑一样,ROM中记录的仅仅是一些最最简单和基本的代码。比如简单的神经反射,和一些对身体各部分操作的基本调用。这部分的程序相对来说很稳定。可以猜想,这套基本程序应该是由遗传基因当中的特定片断记录的。 [RAM&HD、记忆] 由于脑死亡是动物死亡的充分条件,因此很难判断大脑的主要组成物质应当属于RAM还是HD。但毋庸置疑,记忆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惊人的,大致的容量估算不出来,用于记忆的存储结构也不太清楚。与计算机不同,随着记忆的深度加深,记忆的区域会由RAM转变为ROM,一些经过长时间运用的技能,能够被转化为永久的记忆。 [主程序]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推理运算,有点类似于数据挖掘。当然这需要海量的内存和快速的运算单元。大脑在推理的同时,推理算法本身也由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适应更高复杂度的推理。所以越是善于观察的人,其记忆的内容就越多,推理的路径也越复杂,从而也能够演化出更先进的推理算法。我们称之为“聪明”。为什么动物没有人聪明?因为大脑的容量还不足以容纳这么多运算的中间结果,自然无法得到更深的推理结果。曾经看到过报道说人的大脑还有94%左右没有开发,要是开发出来人将会变得很聪明。可是,这能开发么?这94%左右的容量是干什么用的?是保存推理计算的中间结果用的吧。这部分容量应该是无法开发的,不然如此海量的推理运算如何继续? [梦境&幻觉] 大脑和机器一样需要休息。睡眠是大脑休息的一种表现。与其说休息,倒不如说是主程序暂停运行。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真正完全休息。而是在对脑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这个过程类似于“磁盘整理”或“内存优化”。大脑把推理过程中出现的暂存数据进行清理,有价值的会重新记忆,没有价值的则会删除。然而,这个过程往往会干扰主程序的休眠。有时,很多记忆碎片由于在整理时被错误地搬动或连接,导致我们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梦境。梦境有时是类似真实世界的,而有时又是完全荒诞离奇的,这取决于正被清理的数据本身和清理的过程。 [驱动程序] 大脑掌控着人的所有硬件。但是有些硬件能够实现复杂的功能,比如人类的语言。通过对声音的控制,人能够快速沟通。这取决于大脑中的驱动程序。其实人类可能有诸多的潜能,与其说还没有开发,不如说没安装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从哪里来?有可能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在不断的推理过程中对这些硬件进行编程;也有可能需要通过基因的重组和变异才能够得到。也许人类以后通过皮肤都能够感知空气的震动从而“听到声音”。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以前的观点是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但现代科学证明这中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使用率是100%,大脑中并没有闲置的细胞。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如果您还有不懂得问题,请直接登录:“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可以帮您解决问题!祝您全家幸福!
反正没有人是有生之年能够用完它的存储空间的。
我也想知道,求解
心理学对这个是有解释的,人的记忆能力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知识的掌握属于长时记忆,它的记忆广度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有记忆无数知识的能力,但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所有知识

文章TAG:短时记忆  记忆  容量  短时  短时记忆的容量  
下一篇